讀後心得│《活得那麼認真,為何還是傷痕累累?》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試問自己目前在工作上有以下症狀嗎?

  • 就算休息好幾天也無法恢復狀態,只要一開始工作,能量就迅速耗盡。
  • 對於工作內容感到負擔,且對與人見面感到焦慮。
  • 對過去擅長的事情頓失信心,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過往成就。
  • 覺得很累,正在考慮辭職。
  • 注意力容易渙散,發呆時間變多。
  • 整天面無表情,且出現憂鬱、焦慮、恐慌等症狀。 

上述這些,是本書作者事多人(本名金佳映)對於「職業倦怠」的描述,並指出「情緒耗竭」與「現實感喪失」是職業倦怠的兩種典型特質。作者是韓國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而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包括3個擺脫策略+2個預防策略,希望協助大家找回人生平衡。 

擺脫倦怠:覺察自己的身體訊號,不只要讓身體真正休息,也要正視負面內在情緒

要知道事情不對勁,一切都必須先從覺察自己開始。當你發現自己已習於將生理痛苦變成日常,讓自己遲鈍於這樣的疼痛或不舒服,就是警鈴該大作的時刻。作者云,沒有平白無故的疼痛,這是身體在向你發出呼救,請求你對自己伸出援手。壓力是身體對於外在刺激或危險所產生的反應,長期處於壓力環境,會促使大腦頻繁感知現在處於危險中,使神經系統愈發敏感,而更易感到壓力,形成某種「焦慮迴路」。 

已經有許多書籍指出完美主義是容易陷入倦怠的人格特質,本書也不例外。本書認為,完美主義有2類:第一類是後天類型,將完美當成人生的突破點,是為了達成「成就」而選擇完美主義;第二類則是先天性,好發於「高敏感人士」,他們天生對微小刺激就會做出反應。另外,若從事的事情與自己信念相違背,也容易感到倦怠,尤其是因為組織利益、上司指示或業績壓力而不得不為之者。 

回到焦慮迴路,倦怠會反覆發生,是因為重複的經驗會加深神經元連結,促使大腦做出熟悉的決策。相信過度努力跟追求完美的人面對工作快撐不下去時,內心都曾有過這些聲音:「應該只是適應期,撐過去就沒事了」、「某產業/公司性質本來就會比較累,這樣加班是正常的」,於是讓自己更認份投入工作中。但作者醒悟,有時候遵照直覺,或許才是正確答案,而且要打破大腦慣性決策,就必須改變思維模式。應時時檢視自己的想法,並對大腦進行積極訓練,使刺激出現時,能讓大腦將之分類至積極想法那一類,而不是放任刺激成為消極思維,最終引發負面情緒而自我毀滅。改變大腦的方法有三:

  • 對現有刺激做出不同以往的反應。
  • 切斷會引起反應的刺激。
  • 將引起反應的刺激替換成其他刺激。 

除了自我覺察,身體本身的平衡也相當重要。作者指出,身體需要「真正」的休息,而休息的本質,就是「自在」,一種不特別去做某件事也不會感到擔心的狀態。有時候,阻擋我們好好休息的,就是我們自己。作者自承他請病假休息初期,會有種「好像不應該開心」的不安感,所以不斷找事情做,而且不敢從事放鬆的活動,因為覺得這些事情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但經過諮商師開悟,其實我們應承認自己已經累了的事實,不要再強迫自己有所生產,也不要因為休息而感到焦慮不安。休養時,建議順著生理時鐘的白天與黑夜好好作息,多散步曬曬太陽,讓大自然修復精神的傷。就如同作者的提醒:人不是有力氣才能動,而是動了才會有力氣。 

長期處在倦怠狀態,模糊的內在負面情緒也會啃噬心靈的堅強。尤其在職場上,大家都希望展現專業的一面,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反倒提升壓力值。作者提供幾個應對方法:第一,靠後設的思想認知,用第三人眼光檢視自己的想法、情緒與狀態,以梳理藏在情緒背後,自己真正的欲望或產生這種情緒的根本理由。可透過寫日記,學習識別、分類自己的情緒。第二,消除「人生無用」的想法,請檢視自己的信念,若你總認為「反正做什麼都沒用」,或許可轉念成「應該有很多方法能擺脫痛苦」。第三,尋找「想做的事」,而不是「該做的事」。思考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並從能立即著手的地方開始實踐。 

預防倦怠:尊重現實與自我,平衡為人處世的能量

作者在書中引用相關研究提到,面對心靈創傷,人們會採取各種「自我保護」策略,例如轉移注意力,以擺脫當前處境;將自我情緒投射到他人身上,或視為外部問題所引起;依賴食物、遊戲、睡眠等事物逃避現實;肯定過剩,正向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逃避因此事產生的情緒。但最摧毀自尊心的,是「認同攻擊者」,也就是「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在感到痛苦時,選擇背棄自己,站在攻擊者那一方,在無法獲得對方認可時,保護自己避免感受到孤獨。 

要治癒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自我保護」,嘗試讓自己了解「錯不在我,應該要得到道歉的人反而是我才對」,並學會區分屬於自己與他人的課題。更重要的是,正視現實、尊重現實,對其給予充分關懷,這意味要學會以實際狀況評估自己,並對於無可控制的事實,接受其原本樣貌。作者引用美國心理學家Tara Brach的話:「接受,不代表認同現狀,而是接納現狀。」放下與現實不斷鬥爭的徒勞,期待要合乎現實,這樣才能避免自己再次陷入空虛與無力感的漩渦。 

承上觀點,也必須客觀看待自己的天性,而不是將之視為問題。沒有絕對負面的天性,只有不適合的環境。前文提到的高敏感人士,據書中引用數據,全球約占20%,他們普遍不適應以下環境:

  • 接觸到大規模人群的環境。
  • 出差頻率高、經常需要移動的環境。
  • 有著高度緊張感、需要外向性的職業,例如政客、官員、律師等。
  • 傳統官僚制文化的企業。
  • 競爭激烈的氣氛。 

然而,他們在以下環境卻能發揮長才:

  • 自律性高的小型企業。
  • 接近大自然的寧靜氣氛。
  • 需要個性與創造力的工作,例如發明、藝術、寫作等。
  • 工時制和居家辦公制。
  • 有人情味又員工友善的環境。 

綜言之,要預防倦怠,應該把能量集中在真正想要的事物上,像活用天性就是個好策略,和認同你價值的人一起工作,能讓你感覺舒服自在,就是最好的環境。面對職場上的能量守恆,則要學會劃清界線。尊重自己,不苦惱他人的煩惱,才能樹立保護自己的心牆,讓決定權操之在我,保持中立的態度。 

另外,專注在開心的事情上,找出自己的興趣實踐之。作者引用《恆毅力》作者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提到:擁有恆毅力(熱情與毅力)的人,會投資更多時間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只要人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能取得好成就,更不會頻繁離職,而能深耕同一家公司許多年。 

作者在後記〈以完整的自我活下去〉,有一段話我非常喜歡,謹筆記於結尾:

 「請你對自己誠實一點吧,承認你是因為恐懼,所以才沒有活下去的勇氣。」
「『承認』本身就是『勇氣』。人生的責任在自己身上,而能幫自己擺脫痛苦的也只有你自己。」
「這世上沒人能要求你忍受不被尊重的環境或忍耐不幸。承認該承認的,抬頭挺胸替自己負責,勇於拋下恐懼,你就能自由地生活。這是克服恐懼的報償。」

 希望傷痕累累的你,能帶著結痂的傷口,站起來,好好走下去。

avatar-img
82會員
69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職業倦怠應該是每個工作的人都會遇到的,只是輕重程度不等吧。我很難體會工作狂的心態,但是好不容易做著喜歡的工作的我,最近竟然開始有倦怠感了。 前一陣子下了車往公司徒步的幾分鐘裡,看著天空突然心中有一個聲音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告訴一同事,她說這就是她不願意做全職的原因。昨天一印度同事也說,他問自己他在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面對職業倦怠時的心路歷程。他深入探討了人們為什麼會感到急躁和緊張,以及如何透過適度比較來尋找人生的平衡點。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實際的例子和觀點,對於面對倦怠感的人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這篇文章討論了工作過勞Burnout的現象,並描述了心理學家對工作倦怠過程的12個階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工作的壓力和不確定感,以及尋找工作外的熱情所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男性情緒耗竭與倦怠對工作專業人士造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壓力對情緒耗竭有正向影響,容易導致憂鬱傾向。王雯慧(2022)對倦怠理論的三個構念進行探討。文章介紹了情緒耗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等概念,並強調了因應壓力的重要性。要好好照顧自己,懂得因應壓力很重要。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每天勤奮工作的你,是否有出現以下症況呢? 有點輕微焦慮,覺得自己又忙又累,沒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好好休息。 受不了一個人待著,總是會不時查看手機,難以專注。 想好好運動和閱讀,但又因為太忙擠不出時間。 如果以上3點有其中一個情況符合你,那麼你已經出現了「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症狀。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職業倦怠應該是每個工作的人都會遇到的,只是輕重程度不等吧。我很難體會工作狂的心態,但是好不容易做著喜歡的工作的我,最近竟然開始有倦怠感了。 前一陣子下了車往公司徒步的幾分鐘裡,看著天空突然心中有一個聲音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告訴一同事,她說這就是她不願意做全職的原因。昨天一印度同事也說,他問自己他在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面對職業倦怠時的心路歷程。他深入探討了人們為什麼會感到急躁和緊張,以及如何透過適度比較來尋找人生的平衡點。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實際的例子和觀點,對於面對倦怠感的人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這篇文章討論了工作過勞Burnout的現象,並描述了心理學家對工作倦怠過程的12個階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工作的壓力和不確定感,以及尋找工作外的熱情所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男性情緒耗竭與倦怠對工作專業人士造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壓力對情緒耗竭有正向影響,容易導致憂鬱傾向。王雯慧(2022)對倦怠理論的三個構念進行探討。文章介紹了情緒耗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等概念,並強調了因應壓力的重要性。要好好照顧自己,懂得因應壓力很重要。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每天勤奮工作的你,是否有出現以下症況呢? 有點輕微焦慮,覺得自己又忙又累,沒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好好休息。 受不了一個人待著,總是會不時查看手機,難以專注。 想好好運動和閱讀,但又因為太忙擠不出時間。 如果以上3點有其中一個情況符合你,那麼你已經出現了「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