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擺脫有毒工作思維,重啟生活與事業高峰的改變之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努力才會成功」似乎成為一種不證自明的真理,放眼海內外,諸多成功企業家或高薪產業,無不以日以繼夜的高工時來佐證「成功」背後所需付出的代價。然而,當過勞同時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總讓人不禁想到馬克思對於自我與勞動間的「異化」討論:我所付出的一切勞力只是為了換取薪資,生產於「我」這個人而言的意義卻是空白貧乏。 

所以回到本書宗旨,作者Michael Hyatt及Megan Hyatt Miller父女檔想打破的就是這種「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他們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過勞與它們的產地

作者們指出,大眾陷入「過度工作」的背後,時常出於以下幾種動機:

  1. 工作其實很好玩:有些人是真心享受工作而甘之如飴。
  2. 帶來個人成長與認同:工作成為自我實現的手段。
  3. 創造心流體驗。
  4. 給予明確成就:工作帶來的獎勵清晰明確,以致有些人一脫離工作就無所適從,或成為逃避其他生活問題的藉口。
  5. 標誌身分地位和價值:「超忙」顯得自己好像很重要、被需要,跟他人競爭「誰比較忙」似乎成為地位象徵。
  6. 對自己有超高期待。
  7. 跑步機效應:完成一個目標後,持續給自己立定下一個目標,從此陷入無盡追逐。

要突破過勞的枷鎖,書中建議自問幾個問題,以釐清自己的過勞,其深層原因究竟來自何方?

  1. 為什麼我會這麼努力?
  2. 我過度工作是不是為了尋求認同或肯定?
  3. 我超時加班,是不是為了要躲開伴侶或孩子?
  4. 為什麼別人可以也應該把工作分派出去,我卻不這樣做?
  5. 我是為了保住工作嗎?還是我怕如果不加班,就會被其他看起來更努力的人取代?

工作─生活雙贏策略5原則

為了幫助大家擺脫過度工作的輪迴,本書提出5大原則避免壓力超載: 

第一、生活有很多重心,工作只是其一。人生不可妥協的重大任務有3項,包含自我照顧(健康、家人、興趣、情緒、睡眠、吃飯等)、重要人際關係、專業成果(專業上不可妥協的重點)。請將這些重要事項排上行事曆,以此管理時間及優先順序,要記得自己永遠有選擇權,應該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完成,而不是全留給工作。 

第二、有限制更自由,產能創意全提升。要為每日工作設限,本書提出的研究顯示,1天工作6小時,其實已經是知識工作者的極限。將工作限縮到允許工作的時間裡,有助於提升專注力,也更有生產效率。 

第三、工作與生活具有動態平衡。所謂的平衡,是指合理分配時間在每個生活重要面向上,重點在於分配需求,用心在不斷變動的情勢中持續調整修正,進行取捨,投入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事、以理想順序排定行程,而非總是因為別人的優先事項塞爆行事曆。劃定屬於自己的邊界並捍衛之,才能保有自己生活的餘裕。 

第四、不事生產其實充滿威力。從事「沒有產出」的事情,在功利主義導向的社會裡,難免有時會讓自己覺得好像很廢。然而,作者們認為,毫無成就的工作,其意義便在於進行這些活動本身,是為了當下的體驗,策略性放空能活絡創意,自我反思覺察,有時人生頓悟的剎那,就發生於那片腦中的空白。培養異於工作的興趣,會讓人生更為豐富,也讓大腦獲得不同滋養。 

第五、高成效靠睡眠休息立基。本書指出,睡眠不足(1日沒睡的時數大於17小時以上)就可能陷入酒醉狀態,影響判斷力。要好好休息,才得以工作,所以務必重視睡眠品質。 

雙贏人生,從你我做起

從個人層面而言,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並跟他人溝通界線,以將生活過成想要的樣子。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段話:「喜歡討好別人的人,至少要先想到討好自己,畢竟自己也是人;而如果是想要避免衝突的人,我們也要意識到,如果任何讓工作與生活失去平衡的要求,我們都概括承受的話,只會迎來更多不必要的內心衝突。」 

從領導者的角度而言,則請以身作則,示範雙贏,成為員工的榜樣。另外,可透過為員工彙整重點、提供團隊更多自主權、限制工作日和每週工時(在臺灣,這點的可行性我抱持懷疑,因為在業務量很多的情況下,限制工時只會造成大家隱匿加班)、按照公司願景分配資源,讓團隊都能永續生長。 

工作好累,只想躺躺,想必是許多上班族的內心哀嘆。我自己目前也僅能盡力做到工作日與周末切割,好好保護兩天的休息日,以求蓄積能量面對隔周再戰的消耗。精力有限,業務無窮,如何能量守恆,靜心讓生活不被工作蠶食鯨吞,於我是門功課,也是場修煉。

81會員
68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每個人的日常,或許都曾有過那種茫而未解的情緒繚繞心頭:憂鬱、焦慮、憤怒、恐懼,不僅耗損自己的內心能量,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影響自身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不論是有無意識的負面情緒放射攻擊,還是緊閉心扉地隔絕外在,都終將把眾人推拒在外,形成內心的孤獨,使情緒積累更深。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每個人的日常,或許都曾有過那種茫而未解的情緒繚繞心頭:憂鬱、焦慮、憤怒、恐懼,不僅耗損自己的內心能量,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影響自身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不論是有無意識的負面情緒放射攻擊,還是緊閉心扉地隔絕外在,都終將把眾人推拒在外,形成內心的孤獨,使情緒積累更深。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童話故事大多是如此描繪美好的願景作為結尾,因為童話故事承載了人對於未來的美好嚮往與希冀。 具有精神分析專業背景的作者特別挑選了15則以老人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對比與青年童話的不同,從童話故事的脈絡中,以榮格、艾瑞克森等心理學家的理論延伸闡述。
Thumbnail
★瀕死經驗研究權威五十年的心血, 繼《死後的世界》的重磅巨作, 雷蒙.穆迪博士(Raymond Moody)稱此書 「即將成為瀕死經驗研究中的經典」。   ●本書是探討瀕臨死亡經驗中最近的一本著作。 作者布魯斯.葛瑞森醫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在年輕時擔任實習醫師,一個案例讓他開始對大腦的運作產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經營,做自己的會計師,建立財務報表、增加公司的淨值、讓錢滾錢。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心理症狀是潛意識拋出的求救信號!想活得自由又貼近自我,從探索內心的微小行動開始吧! ●懂心理學,確實會讓人變得舒心,不僅能分析某些情緒或行為的理由,還會發現遭遇類似困境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且心理學也有助於拓寬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不過,若問到學習心理學後,生活是否產生了改變?許多人都會顯得猶豫不決。心
★別讓「孤獨」成為對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重大破壞的傷口,釐清、沉澱、再行動,改變就會發生! ●九個孤獨的可能徵兆: 1.斷斷續續的睡眠。 2.較頻繁地淋浴或泡澡,而且水溫較高,時間也更長。 3.對沒有生命的東西著迷。 4.結交孤獨的朋友。 5.臉書上的朋友比實際生活中的朋友還多。 7.體重增加。
★韓國超人氣職場學習達人李洞宰,在大學畢業前,只花一年的時間考取公職,他跟多數上班族一樣,光是處理主管交辦的事情,一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天天早出晚歸,但他還可以邊上班邊進修,平均一年考取一張國際專業證照。他把利用工作之餘學習的方法系統化,幫助忙碌的職場人找出最實際可行也最適合自己的極效學習攻略。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童話故事大多是如此描繪美好的願景作為結尾,因為童話故事承載了人對於未來的美好嚮往與希冀。 具有精神分析專業背景的作者特別挑選了15則以老人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對比與青年童話的不同,從童話故事的脈絡中,以榮格、艾瑞克森等心理學家的理論延伸闡述。
Thumbnail
★瀕死經驗研究權威五十年的心血, 繼《死後的世界》的重磅巨作, 雷蒙.穆迪博士(Raymond Moody)稱此書 「即將成為瀕死經驗研究中的經典」。   ●本書是探討瀕臨死亡經驗中最近的一本著作。 作者布魯斯.葛瑞森醫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在年輕時擔任實習醫師,一個案例讓他開始對大腦的運作產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經營,做自己的會計師,建立財務報表、增加公司的淨值、讓錢滾錢。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心理症狀是潛意識拋出的求救信號!想活得自由又貼近自我,從探索內心的微小行動開始吧! ●懂心理學,確實會讓人變得舒心,不僅能分析某些情緒或行為的理由,還會發現遭遇類似困境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且心理學也有助於拓寬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不過,若問到學習心理學後,生活是否產生了改變?許多人都會顯得猶豫不決。心
★別讓「孤獨」成為對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重大破壞的傷口,釐清、沉澱、再行動,改變就會發生! ●九個孤獨的可能徵兆: 1.斷斷續續的睡眠。 2.較頻繁地淋浴或泡澡,而且水溫較高,時間也更長。 3.對沒有生命的東西著迷。 4.結交孤獨的朋友。 5.臉書上的朋友比實際生活中的朋友還多。 7.體重增加。
★韓國超人氣職場學習達人李洞宰,在大學畢業前,只花一年的時間考取公職,他跟多數上班族一樣,光是處理主管交辦的事情,一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天天早出晚歸,但他還可以邊上班邊進修,平均一年考取一張國際專業證照。他把利用工作之餘學習的方法系統化,幫助忙碌的職場人找出最實際可行也最適合自己的極效學習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