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停止內耗:為什麼光是待著就很累?停止讓情緒內耗偷走你的人生【內耗型人格自救小本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筆記個人覺得不錯的幾個重點如下。 

先找到「自己」,才能停止外在聲音對於「我」的消磨

會感到情緒內耗,很多時候肇始於對「自己」的陌生與疏離,因而迷失在外界眼光中,產生自己是條「魯蛇」(loser)的情緒。作者建議,不要讓外在標籤束縛了自己,「可是這就是你啊!」的自我接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被讚美時坦然接受但不過份在意,並承認自己具備多面性的可能。 

在此前提下,僅執著目標達成與否而忽略自身感受,會讓幸福離自己越來越遠,因為如此思維將自己困在一條線性的道路上,永遠需要下一個目標去追逐,且長期下來會活在他人評價裡,最終失去自我。「做自己」必須要承擔起對於人生的責任,這包含:感受(用心感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氣(敢於試錯、承擔後果、跟壞情緒和解)、耐心。 

內心的自我角力與瘋狂揮舞的小鞭子:自卑與完美主義

社群媒體鼓勵大家展現生活美好的一面,無形中加劇了「比較」的心態,使自卑成為主宰內心劇場的大劇作家。為了迎合主流價值所謂的「好」或「成功」,許多時候我們選擇取悅或討好策略,反面而言,卻讓自己受了委屈,造成高成本內耗。作者提醒,別盲目當個好人,因為你必須清楚認識到,你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學會拒絕」是人生必修課,請尊重自己的感受,為自己設立底線,也是信任他人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另外,自卑也源自於想要的東西太多。大多數的焦慮情緒,都來自「更好」二字。作者下了一個標題我很喜歡:「追求完美是對世界的傲慢。」唯有承認不完美,才是治療完美主義的終極解藥。這包含三種克服方法:

  1. 學會減法,加強自我認知與覺察:需先認知到自己是完美主義者。
  2. 增強對過程的嘉獎,結果論只會使人害怕失敗而排斥新嘗試。
  3. 積極承認,承認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承認即便有所欠缺,仍舊可貴。 

要活得不累,請好好珍視自己

情緒內耗的人通常容易想太多,他們大多極為敏感、同理心強、喜歡獨處/害怕人群、追求完美不容瑕疵。然而,作者也指出,他們或許某種程度而言也是「騎牆派」,因為想要的太多,不是做了選擇後,一直抱怨;便是左右觀望,無法抉擇。在這樣的來回拉扯裡,自然消耗能量,累死自己,勇敢學會手放開,才有餘裕選擇不責怪。 

善待自己,是停止內耗的最終核心,它需要學會3件事情:

  1. 學會說不。
  2. 學會求助。
  3. 學會表達負面情緒及紓解方式。 

這一切都根源於「信任」,信任自己所做的事情及感受。尤其,「求助」會是協助自己擺脫人生心累必須習得的硬實力。書中提出4種方法:

  1. 坦白告訴別人,你需要幫助。
  2. 求助時,準確闡述能讓人理解的說明和原因。
  3. 不要用類似免責聲明或道歉的方式去求助,過度客氣反倒讓人覺得生疏或心理不適。
  4. 收到幫助後,即時給予回饋跟感謝。 

中島美嘉的〈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想必撫慰過許多傷痕累累的心,還記得第一次聽時,其中一句歌詞:「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是因為鞋子的鞋帶鬆了。」讓我震撼於它是如何細微地捕捉到在生活中因平凡無奇的一件小事而被壓垮情緒的瞬間。 

還記得剛入職場的幾年,曾經試圖保持「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的態度。但我永遠記得在某次主責的活動前一天,臨時發生變動,以致活動用品要趕時間整頓,原本毫無情緒的我,在辦公室搬箱子忙進忙出之際,新買的、才穿了一兩次的衣服,就這樣被門邊突出的釘子勾破了。剎時,我眼眶忍不住一熱,這才心裡知道,我不是沒有情緒。我能用理智壓抑住大腦,破了個小洞的衣服卻成為一道破口,為情緒潰堤的心提供出路。直到那時,我在活動辦完後,才認真檢視這份工作於我而言的意義及成長性,仔細聆聽內心的感受到底是什麼。 

作者於書中提到,要能與憤怒和解,才能擁抱自由。我們要能辨識導致憤怒的誘餌、認清背後的需求、聚焦如何滿足需求,才能真正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的前提,便是要讓每次流淚都能讓你更加覺察到自我與情緒背後所隱藏的需要,嘗試去拯救內耗的自己,否則你每次得到的,就只會是徒留雙頰上,兩道風乾的鹽分。

avatar-img
82會員
71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的日常,或許都曾有過那種茫而未解的情緒繚繞心頭:憂鬱、焦慮、憤怒、恐懼,不僅耗損自己的內心能量,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影響自身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不論是有無意識的負面情緒放射攻擊,還是緊閉心扉地隔絕外在,都終將把眾人推拒在外,形成內心的孤獨,使情緒積累更深。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每個人的日常,或許都曾有過那種茫而未解的情緒繚繞心頭:憂鬱、焦慮、憤怒、恐懼,不僅耗損自己的內心能量,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影響自身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不論是有無意識的負面情緒放射攻擊,還是緊閉心扉地隔絕外在,都終將把眾人推拒在外,形成內心的孤獨,使情緒積累更深。 
作者事多人在激烈的升學與就業生涯中拼命前進,最終擠進大型企業窄門展現傑出工作成就。然而,總是工作優先、過度努力的他,逐漸被某種無力感侵蝕,當發覺事情不妙時,已被診斷是重度恐慌症加上憂鬱症,迫使他人生踩下煞車,也開始梳理究竟自己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步。這本書,就是他的歷程回顧,以及如何停止倦怠循環的建議。
開篇先釐清一點:《工作焦慮》這本書的中文副標其實有些誤導,因為實際上的英文副標翻譯後應該是「8個協助團隊建立韌性、處理不確定性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整本書內容TA其實是公司領導人及團隊主管,教導他們須正視職場壓力所帶來的人才流失,並因此可採取的應對策略。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所謂「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可能是許多人奔波於工作生計,在夜深人靜之時會不經意想到的問題。但為了生活,隔日鬧鐘響起時,我們終將把夜晚心靈深處傳來的回聲遺忘腦後,重新投入新一輪的奔走,直至夜晚下班走在寂靜的人行道上,驀然再次聽見心靈的疑問。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過勞(Burnout)」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顯示職場過勞已經不是個人層次抗壓性高低的問題,而是全球職場環境的普遍性狀態。你也曾在職場上,有過那種已經耗盡一切氣力,卻再也提不起勁去面對明天的倦意嗎?或許翻開《倉鼠累了嗎?》,能幫助你不要當隻燃燒中的倉鼠,避免消耗殆盡的命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心理學上認為,通常是因為不穩定的自我價值感,需要有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得到肯定及安慰,就會想控制別人,有些人會發展自戀型人格、自負自傲及偏見。 「你是我的,必須聽我的話!」有人跟你講過這句話嗎?戀愛過程很常見,有些人因為害怕失去對方所以想控制。 你認為控制慾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是一種關心方式嗎?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心理學上認為,通常是因為不穩定的自我價值感,需要有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得到肯定及安慰,就會想控制別人,有些人會發展自戀型人格、自負自傲及偏見。 「你是我的,必須聽我的話!」有人跟你講過這句話嗎?戀愛過程很常見,有些人因為害怕失去對方所以想控制。 你認為控制慾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是一種關心方式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內耗,是一個現代詞語,指一個人反覆陷在內心的漩渦裡。內耗型的人,有大部分也是高敏感型人,他們的情緒較為敏感,對事情和情緒的解讀稍微更多一點。內耗的人,很容易被環境事情和負面情緒影響,內心的小劇場豐富,會對過去的事情反覆糾結,也會預設未來,反覆演習。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的書籍中有遇到瓶頸,就是在關於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或是接受每個情緒都是自己(特別是負面情緒的部分),在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當自己在自我批評的時候,到底能怎麼做呢?就算告訴自己: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亂想。也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了,甚至時不時又湧上心頭不停回放,又讓自己呈現低氣壓狀態。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內耗,是一個現代詞語,指一個人反覆陷在內心的漩渦裡。內耗型的人,有大部分也是高敏感型人,他們的情緒較為敏感,對事情和情緒的解讀稍微更多一點。內耗的人,很容易被環境事情和負面情緒影響,內心的小劇場豐富,會對過去的事情反覆糾結,也會預設未來,反覆演習。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的書籍中有遇到瓶頸,就是在關於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或是接受每個情緒都是自己(特別是負面情緒的部分),在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當自己在自我批評的時候,到底能怎麼做呢?就算告訴自己: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亂想。也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了,甚至時不時又湧上心頭不停回放,又讓自己呈現低氣壓狀態。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