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補充】2023.08.18
上一篇講了陸地個案遇到什麼情況可以試看看水中治療,今天反過來,聊聊水中個案又有什麼時候應該試著回到陸地上呢?
還沒有收看上集可以先回頭看看喔!
水中個案考慮轉介回陸地上時,通常有兩大方向,第一類是出現主動「需要陸地環境」的情況,也就是個案開始要訓練陸地相關的任務了;第二類則是是出現被動「無法在水中」情況,例如新增了管線。
至於到底有哪些例子呢?趕快繼續看下去吧!
個案通常第一次做完水療,一邊離開水池就會一邊說:「哇~陸地上的步伐真的好重!」,由此可見,水中跟陸地的「重量感」真的差很多!
不過好日子過完總是得面對現實🥲,水中是個幫助學習動作的夢幻空間,但為了完成陸地生活的功能性動作,無論如何水中習得的技巧一定要拿到陸上練習。
最常碰到的例子就是走路,個案一開始沒有辦法走的時候可能會進入水中訓練動作誘發,但走路的動作模式建立差不多之後,就需要加入陸地上的練習,把水中學到的肌肉協調用在陸地上。
水中走路的整體樣子 (gait cycle) 跟陸地上其實差不多,研究仍發現一些細部差異 (Heywood et al., 2016; Silva et al., 2020):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水中走路很適合初期的步態訓練,衝擊性小、動作慢、肌肉活化門檻低,個案有很多的時間慢慢調整走路姿態,算是非常「新手友善」的環境!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水中走路速度慢,但並非因為病理性的小碎步造成(步長小、步頻高)。
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明顯看到,要回到陸地上行走依然需要克服較大的反作用力、要有加速與減速的肌肉協調,因此這個階段我們還是會建議回到陸地上,透過功能性的「任務導向訓練 (task-oriented training)」,完成行走練習的最後一步喔!
如果跟上週的內容整合來看,水中很擅長克服重量造成的阻礙,而陸地上則是學習「重量感、地心引力」的必備環境。
水中物理治療有其獨特性,但需要確認的狀況也比較多,因此如果評估後覺得進行水中治療的內容、進度、預後都跟陸地上類似的話,反而陸地上就佔了便利性優勢了。
一般來說,比較單純的上肢狀況,尤其越遠端 (distal) 、越局部 (localized) 的部位,水中越難以展現優勢。例如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等,這些在水中當然也可以治療,只是處理流程跟陸地上差異不大,在陸地處理其實就很有效率。
肩膀的狀況稍微比較複雜,動作模式、牽涉到的肌肉、軟組織都更多,因此根據不同的問題和治療需求,某些情況水中運動的優勢還是有機會出現。
例如在水中做肩關節動作時,達到相同角度的肌肉活化比較低、協同動作 (synergies) 較少 (Kelly et al., 2000; Lauer et al., 2018; Lauer et al., 2018),因此被認有機會應用於旋轉肌群術後的個案。
如果我們去回顧文獻,上肢使用水療的研究比下肢、軀幹、平衡等等少非常多,能顯現出統計上有效的文章更少。但這絕對不是在武斷的告訴大家上肢就選擇陸地治療,軀幹或下肢才水療,在臨床上真的有很多個體差異,有可能明明訓練同一個動作,水中的本體感覺刺激讓某些個案比較容易了解,或是上肢經常會遇到乳癌切除術後,這類的個案反而很適合選擇水療 (Regeret al., 2022)。
所有的選擇都還是回歸個案情況,以及對治療師來說處理起來最有效率的方式,如果陸地與水中治療手法相差不遠,而且是比較多徒手 (manual) 的部分,我會建議可以從陸地上開始嘗試。
這跟第一點有點接近,不過並非所有的日常都是跟重量有關的。例如水中動作快時阻力較大,但在陸地上搬重物反而會慢慢來,而且放下重物之後阻力會馬上消失,在水中停止動作還會有後續的水流。這些差異,都是銜接日常功能時需要加入陸地訓練的原因。
管線或開口應該比較容易想像(畢竟會進水xdd),不過這不一定是絕對禁忌症 (contraindication)。我在國外的時候有遇過氣切的個案,或是腹部還有傷口的個案,只要水療有必要性,這些個案同樣能在醫師評估之後、加上做了防護與防水措施,在有經驗的治療師引導下進行水中治療。雖然是非常少數的個案,透過不同醫療專業的合作、高規格的水質管理,依然存在可能性。
物理治療師在評估是否進行水中運動時,遇到會進入水中部位的管線(例如尿管、點滴、引流管等)或是開口(例如傷口、人工造口、外固定等),一定要與醫療團隊討論,若無法確定流程安全性和處理方式,還是建議暫時避免水中治療,以陸地治療為優先。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要不要做水中的治療其實個案意願非常重要!許多文獻都指出,若治療方式是個案自願選擇參與的,治療效果會更佳。水中對一般人來說相對陌生,雖然有很多提升水中適應性的方法,但有些個案就是不喜歡這個環境、對水有很大的陰影、或是覺得麻煩,即使水中運動再適合,心情上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若個案排斥水中環境的話,陸地上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協助的!
以上這些是我自己如果評估水中治療是否適合個案時,會比較在意的幾個面向,或是治療到一個段落,個案已經與一開始進入療程時狀況不同,我也會重新評估是否需要轉介到陸地上訓練,讓水中訓練的技巧更有效率的轉換到陸地功能。
對個案來說,水中運動經常聯想到游泳,游泳是 “movement skills learned in water, used in water” (水中學習、水中應用) ,但水中物理治療其實更希望達到 “movement skills learned in water, used on land” (水中學習、陸地應用),功能性目標設定在陸地環境,水中只是提供更有效率的復原過程,因此能夠適時辨認出個案需要轉介到陸地的時機非常重要。
最後舉個我曾經被其他水中治療師問過的問題(不是台灣的大家請放心看待xdd),大家可以一起想想你會怎麼做呢?
有一位 SCI 的個案,C level incomplete injury,下肢有少少的動作,在陸地上綁 gaiter 加上 walker 的話可以站立,個案希望之後可以走路,所以現在都是治療師扶著雙手,在水中小步移動,但已經練習了快一個月還是沒什麼進展。
我只是聽他轉述,沒有百分之百掌握個案情況,但我自己可能會認為這位個案需要花更多時間在陸地上練習,有幾個原因:
(1) 需要 gaiter 加上 walker 顯示個案對抗重量的能力有限,雖然水中比較容易有動作,但有重量的環境還是要考慮進去
(2) 只有一點點動作的 C-level SCI,就算行走也很有可能是 modified independence 的情況,肌肉配合輔具協調很重要,但水中不容易模擬加入輔具的狀態
(3) 如果要做水療,水中可以設計「動作誘發」跟「心肺耐力」的訓練內容,補足走路需要的能力,但走路訓練 (ambulatory training) 在陸地上進行反而更貼近他的需求
我想看到這裡,大家一定也知道最終的答案就是要「看狀況」😆,不同階段的個案會需要不同的訓練細節,當陸地環境更符合需求時,我們還是要勇敢的把個案轉介上岸,水中運動則發揮在更擅長的地方。
希望這兩篇可以讓無論是陸地上的、水中的治療師們都對彼此更了解一些些,更能明確辨認出可以互相搭配之處,也更有信心幫助個案在不同的階段選擇最有利的方案!
古沛昕|物理治療師
International Aquatic Therapy Faculty (IATF) 國際水療協會 / 講師
游刃有魚 / 水中運動訓練
全星物理治療所 / 神經高齡物理治療
Heywood S, McClelland J, Geigle P, Rahmann A, Clark R. Spatiotemporal, kinematic, force and muscle activation outcomes during gait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in water compared to on land: A systematic review. Gait & posture. 2016 Jul 1;48:120-30.
Silva MF, Dias JM, Bela LF, Pelegrinelli AR, Lima TB, da Silva Carvalho RG, Taglietti M, Júnior JP, Facci LM, McVeigh JG, Cardoso JR. A review on muscle activation behaviour during gait in shallow water and deep-water running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procedures.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2020 Oct 1;24(4):432-41.
Kelly BT, Roskin LA, Kirkendall DT, Speer KP. Shoulder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aquatic and dry land exercises in nonimpaired subject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00 Apr;30(4):204-10.
Lauer J, Vilas-Boas JP, Rouard AH. Shoulder joint kinetics and dynamics during underwater forward arm elevation.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8 Apr 11;71:144-50.
Lauer J, Vilas-Boas JP, Rouard AH. Shoulder mechanical demands of slow underwater exercises in the scapular plane. Clinical Biomechanics. 2018 Mar 1;53:117-23.
Reger M, Kutschan S, Freuding M, Schmidt T, Josfeld L, Huebner J. Water therapies (hydrotherapy, balneotherapy or aqua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22 Jun;148(6):12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