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抯格人之子女者

文字肇始從擬物(象形,指事,會意)擬聲(形聲),再假借,再轉注(形,音,義轉)!語文,語文,語先於文,當要將語音落實文字書寫時,需要不斷的造新字,在這之前,口語算是無身份的黑戶,真要用時,就要找同音,近音,或者要造形聲字,一如現代粵語白話字,都由口旁的既有字拼湊而成,這是最早形聲字合成的過程。底下要談的字,屬於假借,或「音轉注」的例子!

《 墨子、天志下 》: "......所謂小物則知之者何若?今有人於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薑者,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是何也?曰不與其勞,獲其實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況有踰於人之牆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與角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蚤(布字誤寫)絫者乎;與踰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乎。而況有殺一不辜人乎。......"

(白話翻譯連結:)

上段話,多數都能理解,就是「抯格」二字比較難解!複字詞是由單字詞演變而來,在口語中可以增加語音的辨識性,也可以增加文字語意的多樣性。先看第一個字,「抯」,字典有解釋:《說文》挹也。古書有時候很討厭,由於書寫不易,都記錄的很短,很多地方要靠註釋,接著看「挹」的釋義:《說文》抒也。《廣韻》酌也。還是不清楚什麼意思,再來看詞彙,挹注挹取,就是用物取水或酒等液體的物品。最簡單的就是用手(單,雙都可)! 再來印證方言的語意,是「取」義,同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手指抓取!

《方言》云:‘抯、摣,取也……’

這兩字「抯、摣」實則一個字,《說文》收錄「抯」字!切音tsa。

《釋名·釋姿客》云:‘摣,也,五指俱往叉取也。’”

”摣,也“,兩字音近前字tsa,後字tsha。就是「抓取」的意象!「抓」是後起字,或稱俗字,是爪的動詞孳乳字!切音tsau2,這三個字都有音近義似的中文字特點。

比較難解的是「格」字!「格」,是多音多義字!當摸不著頭緒時,要想到通假字,來看古音,格 kik,kok/kok8, hik, lok8, ,kik 通「戟或撠」音,kok通。故,抯格抯攫,即抓捕的意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師古 曰:‘撠,謂拘持之也。’ 毛晃 曰:‘索持曰搏,拘持曰撠。’” 故,搏,也是抓捕義,字典寫,猶言揪住。揪,是緊緊抓住的意思!因此,「格」,是「」的同音假借字!與前字「抯」,兩字組成同義複詞! 書證:

格kok:格擒者。”宋王禹偁《刻石爲丘行恭贊序》:“御馬中於流矢,行恭乃下馬拔箭,徒行人,力衛乘輿。”章炳麟《記政聞社員大會破壞狀》:“張繼馳詣壇上,政聞社員持機之。金剛自後其肩,格者僵,繼得上。”(=攫 kok音)



閩南語意象中的「抓取」有幾個音「 sa,me, na2, jiok8, liah8, lak8,tshuat/ts(h)(u)e3」liap。已經說過me, 再來說sa!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