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才發現原來那是最陌生的自己:《老人日記》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是一部沉重蒼白的高齡電影,但整篇敘事通透人性,充滿形而上的哲理。我們都喜歡晴空萬里,但無法避免被雨淋的狼狽;就像我們總會記得「想當年」的魅力四射,卻對老死臨頭充滿無能為力。

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語電影《老人日記》(2015),以第一人稱的獨白貫穿了自己一生。和自己對話應該最真,因為無須隱瞞;但和自己對話也最難,因為我們早已習慣外界加諸給我們的評價,未必能徹底卸妝。因此,和自己對話,需要勇氣。

主角尼古拉,回看一生,是在變老之際。「記憶衰退、彎腰駝背、頭髮稀疏、滿臉皺紋」這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的生理變化,提醒他「變老了」。更慘的是,老化的尼古拉患了習慣性失眠的毛病,每天睡兩小時就會自動醒來,然後再也睡不著了。

健康狀況騙不了自己。包括他在內,沒有人喜歡生理上的變老。更惱人的是,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回想,都無法確定這些生理變化究竟是從「哪一天」開始?於是,何時會變老這件事,因為不可測,更讓人畏懼。我們只知道「總有一天」它會來到。

變老所帶來的生理變化只是第一波海浪,更無情的瘋狗浪是過去熟悉的自己一去不復返。「尼古拉教授研究傑出、著作等身,甚至將來都會有醫院或研究機構以他命名。」儘管頂著殊榮,但那位英氣風發、聰明才智過人的尼古拉依然在歲月面前低下頭來。在他體力衰退之際,他發現自己無法全程站立講課,「是該把棒子交給年輕人了。」

鎂光燈與掌聲雙收的「學者尼古拉」是他最熟悉、也最喜愛的自我,儘管隨風而逝,依然眷戀。對照之下,眼前這位垂垂老矣的尼古拉才是最新版的自己,但他愈看愈陌生,恐慌多過期待。雖然尼古拉知道每個人都會變老,但面對「老年尼古拉」,他真的毫無準備,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尼古拉的我執,更讓他不想面對現在的自己,因為「面目全非」。

「從前,我喜歡被別人認出來,享受大家知道我是誰,有什麼成就的那種感覺 。」這是主角熟悉了大半輩子的尼古拉,而現在只是個無名老頭。

人已經往前走了,影子卻還停留在原地。

這就是和自己對話為什麼需要勇氣的原因。尤其是尼古拉,這樣的機會只剩這一次,而且這次的機會最好,因為他即將因病不久於人世。

「每天晚上,我都會想,死亡很快就會帶我走,」尼古拉在面對老死之際,夾雜著失控的焦慮。變老的生理變化躲不掉,緊接著死亡的心理恐懼如影隨形,讓尼古拉的身心疲憊不堪。

他望著自己的太太與青春期女兒,看著家裡母女爭吵。同居一室卻各有各的宇宙,他不禁懷疑:「眼前這位嘮叨碎念的女士,真是他之前愛過的那個人?」從老病視角出發,從自己到他人,全是今非昔比的陌生,充滿疏離感。

尼古拉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不停穿梭,飽受煎熬。

在過去,他是功成名就的學霸。這個形象是他最熟悉的「理想自我」,甚至就是他與外人認同的自我。說要放下,知易行難。

未來,其實是不久之後,即將一死。疾病纏身的尼古拉已經在做心理準備了,卻又愈準備愈焦慮,因為人生最大的失去不是少了某人或某件東西,而是死亡。未來,意味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尼古拉。

至於現在,則是不知何時邁入老化的尼古拉。他不喜歡這些變化,卻無能為力。他應該努力認識這個「全新的自我」,卻又做不到,因為尼古拉的老靈魂同時被年輕時代的回憶與面對死亡的恐懼所綁架。

有人說,當戰爭發生時,人們就會想到上帝。因為當你面對砲火隆隆,自然就會發現生死是操之在更高的權威,而非自己手裡。

與此類似的是,老病纏身的尼古拉在萬般徬徨之際,開啟了他的信仰之窗。尼古拉曾如此自評:「直到今天,他還堅信科學才是人生最重要、最美麗、最有用的東西。」但他直到死前才頓悟:科學無法告訴你何謂美好的生命。唯有確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無常與有限性。

「我不信上帝,我後悔了,我不禁想起,自己錯過了一些本質性的東西,一種能讓我的人生變得完整的約束性元素。」尼古拉在老病之際,發現他真正需要的是信仰,而非景仰。

本文令刊登於《安可人生》

網址: https://ankemedia.com/2023/3566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緣中年人的沙龍
37會員
26內容數
這個園地是40+的輔導級、50+的普級。一千零一夜是伊斯蘭地區的民間故事採集,據說因為國王每夜聽到入勝,便因天明不忍殺了女主角,如此延續了一千零一夜。職場故事的綿延起伏,難道不像一千零一夜?然而,所有職場的快意情仇、真實想像,都離不開另一個天明(退休)。就讓我當個採集說書人,說說職場與退休的一千零一夜。
2024/04/07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2024/04/07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2024/03/17
這部電影描述了一位孤獨老人的故事,他在孤獨和失去妻子後重新找到愛。這部高齡心理劇在人生尾端表達了愛與被愛的能力,呈現瞭如何在暮年依然找到幸福。
Thumbnail
2024/03/17
這部電影描述了一位孤獨老人的故事,他在孤獨和失去妻子後重新找到愛。這部高齡心理劇在人生尾端表達了愛與被愛的能力,呈現瞭如何在暮年依然找到幸福。
Thumbnail
2024/03/07
天沒有永遠放晴,親密關係也是。老夫老妻,婚齡雖長,但不等於甜蜜,相處更不等於相愛。說實話,要搞懂自己都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兩人成雙? 英國電影《愛在巴黎破曉時》(Le Weekend,2014)不是一部讓人太愉快的電影,卻值得所有年過半百的觀眾來一趟心靈對話,因為它揭開了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Thumbnail
2024/03/07
天沒有永遠放晴,親密關係也是。老夫老妻,婚齡雖長,但不等於甜蜜,相處更不等於相愛。說實話,要搞懂自己都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兩人成雙? 英國電影《愛在巴黎破曉時》(Le Weekend,2014)不是一部讓人太愉快的電影,卻值得所有年過半百的觀眾來一趟心靈對話,因為它揭開了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用數學的概念理解,這就是「人生折返點」的認知(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是在唐諾的書上,這也是我想看《無知》這本書的緣由)。過了折返點(以現在的平均壽命80歲來說,就是40歲的時候),我們整個生命是進入倒數,所以重要的是未來走向終點的時光(因為越來越少),不該浪費太多時間去回憶過去甚至想要切入過去。你若
Thumbnail
用數學的概念理解,這就是「人生折返點」的認知(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是在唐諾的書上,這也是我想看《無知》這本書的緣由)。過了折返點(以現在的平均壽命80歲來說,就是40歲的時候),我們整個生命是進入倒數,所以重要的是未來走向終點的時光(因為越來越少),不該浪費太多時間去回憶過去甚至想要切入過去。你若
Thumbnail
有一種感覺,你不能做以前做的事。 有一種感覺,你可能會失去獨立性,或者如果你已經有了獨立性。 有一種感覺,你應該嘗試自己做盡可能多的事情 。 有一種感覺感覺,你應該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和那些你喜歡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有一種感覺,時間很寶貴。 當然一直如此,但年老會更加意識到這一點。
Thumbnail
有一種感覺,你不能做以前做的事。 有一種感覺,你可能會失去獨立性,或者如果你已經有了獨立性。 有一種感覺,你應該嘗試自己做盡可能多的事情 。 有一種感覺感覺,你應該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和那些你喜歡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有一種感覺,時間很寶貴。 當然一直如此,但年老會更加意識到這一點。
Thumbnail
我有時會對我的身體感到失望 - 皺紋、眼神和下墜的屁股。 常常被那個活在我鏡子裡的老人抓住,但是我不會長時間因為那些事情感到煩惱。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對自己越來越友善,對自己越來越不批判。我變成了自己的朋友。
Thumbnail
我有時會對我的身體感到失望 - 皺紋、眼神和下墜的屁股。 常常被那個活在我鏡子裡的老人抓住,但是我不會長時間因為那些事情感到煩惱。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對自己越來越友善,對自己越來越不批判。我變成了自己的朋友。
Thumbnail
我們對自己了解多少?當你上了年紀,特別是出現老態,有足夠的時間長度可以回顧時,卻發現這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難的時刻。和自己對話,理應真誠,但需要勇氣,但做得到嗎?
Thumbnail
我們對自己了解多少?當你上了年紀,特別是出現老態,有足夠的時間長度可以回顧時,卻發現這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難的時刻。和自己對話,理應真誠,但需要勇氣,但做得到嗎?
Thumbnail
🎙 前言 我回來了 我回來繼續寫了!雖然這些文章主要目的都不是寫給他人看,但還是至少跟自己說一聲「I'm back yo」! 赤裸裸的前情提要 不知道會有誰看到,也不知道要加密到什麼程度才好,但既然選擇努力活出透明人生,在被告(?)之前就先盡可能的掏心掏肺好了(咦這詞這樣用嗎)。
Thumbnail
🎙 前言 我回來了 我回來繼續寫了!雖然這些文章主要目的都不是寫給他人看,但還是至少跟自己說一聲「I'm back yo」! 赤裸裸的前情提要 不知道會有誰看到,也不知道要加密到什麼程度才好,但既然選擇努力活出透明人生,在被告(?)之前就先盡可能的掏心掏肺好了(咦這詞這樣用嗎)。
Thumbnail
為什麼西格麗德.努涅斯(1951-)在遲暮之年所書寫的作品,談及生老病死,甚至有些老調的議題,卻能夠在此時脫俗而出,擊中我的心?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出版之前,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肯定,才總算是真正受到廣大讀者注目,台灣也如是。西格麗德.努涅斯的書寫關懷是龐大的,至
Thumbnail
為什麼西格麗德.努涅斯(1951-)在遲暮之年所書寫的作品,談及生老病死,甚至有些老調的議題,卻能夠在此時脫俗而出,擊中我的心?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出版之前,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肯定,才總算是真正受到廣大讀者注目,台灣也如是。西格麗德.努涅斯的書寫關懷是龐大的,至
Thumbnail
【最終震撼】 「『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我夢想著這句話以後可以省了,或是說可以退流行了,又或者說可以絕跡在當代的人類文明裡了,成為某種古老的迷思,而不是某種迷因,因為從來都不是別人的想像在折磨我們,而是我們無條件地認為自己的想像從頭到底都會是對的,這件事情在折磨我們自己。那麼,該怎麼停止折磨?成為他
Thumbnail
【最終震撼】 「『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我夢想著這句話以後可以省了,或是說可以退流行了,又或者說可以絕跡在當代的人類文明裡了,成為某種古老的迷思,而不是某種迷因,因為從來都不是別人的想像在折磨我們,而是我們無條件地認為自己的想像從頭到底都會是對的,這件事情在折磨我們自己。那麼,該怎麼停止折磨?成為他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一 從前不敢想像,我會比你老。 或者說,我從沒想過會有年老的一天。 是的,像許多人一樣,我害怕年華老去,甚於死亡。 年老,代表衰落,從一個低潮到另一個低潮,再也無法回到最美好的日子。 死亡,卻總是神秘得帶著一股難以抗拒的魅力。 是的,我嚮往死亡,以及那未知的世界。 因此,我經常想到形形式式的死亡。
Thumbnail
一 從前不敢想像,我會比你老。 或者說,我從沒想過會有年老的一天。 是的,像許多人一樣,我害怕年華老去,甚於死亡。 年老,代表衰落,從一個低潮到另一個低潮,再也無法回到最美好的日子。 死亡,卻總是神秘得帶著一股難以抗拒的魅力。 是的,我嚮往死亡,以及那未知的世界。 因此,我經常想到形形式式的死亡。
Thumbnail
我們開始放下自恃年輕時的驕傲自尊,開始關心這個身體、愛護它、測量它,花錢買各式它可能需要的補給營養品,不時猜測它生理上的陰晴圓缺現象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在年齡相近的親友聚會席間,談論分享自己的照護心得和就醫情報……
Thumbnail
我們開始放下自恃年輕時的驕傲自尊,開始關心這個身體、愛護它、測量它,花錢買各式它可能需要的補給營養品,不時猜測它生理上的陰晴圓缺現象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在年齡相近的親友聚會席間,談論分享自己的照護心得和就醫情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