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謙虛」帶來的人生制約

謙虛,真的是種美德嗎?

今天,我完成了場德文面試,一個小時,毫不保留地給自己100分。
沒有什麼「雖然還有進步空間...」
我相信自己就是沒辦法做得更好了。

與瑞士公婆聊天帶給我的震撼教育

我們的教育,常常要我們謙虛。所以在自己獲得成功時不敢過於宣揚,卻在失敗時譴責自己,甚至怪罪一切。從小到大,我幾乎不記得我媽何時在外人面前稱讚過我;別人稱讚我時回答「沒有啦,你才是更加XX呢。」這種商場互捧的機制早已是一種制式的完美答案。
有一次我跟公婆聊天時,我隨口說了我覺得他們把兒子(溫尢)教得很好(又開啟了商業互捧開關),結果他們開始滔滔不絕的跟我說「對呀,他真的很棒,以前他就對什麼有興趣,現在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為他感到開心。」
請注意,他們沒有說「感到驕傲」,就只是真誠的開心,也不是炫耀他們把兒子教的多棒。在這一刻我突然感到好羨慕,他們並沒有把兒子的成就當做自己的功勞,也沒有說什麼「還好啦,就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而已啦。」難怪,我有時候覺得我老公為什麼都有迷之自信,但是那其實不是謎,而就是一種實實在在從內而外的自信,不是比較而來的。
而我從小到大達到一些小成就而開心時,卻都被長輩一句「好了,不過就是一點小事,不要太自滿。」而漸漸養成了一種約束自己的心態:
「我們不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我們永遠都不夠好。」
那什麼時候,我們才夠資格滿意自己呢?

想起前兩年開始瑞士找工作的日子,每天花時間修改履歷,寫動機信,
石沈大海已經是日常,偶而不小心接到面試的邀請,還會抱怨為何找我?
語言的障礙幾乎成為我的創傷症候群,
面試,本來我可以輕鬆應對的場合,已經變質成一次一次刺傷我的利器。
「我們找到人了,你不用來囉!」
「恩...你可能要再加強你的德文唷」
將近有一年我的面試都僅僅在開場白時就被委婉地拒絕..
這些對我來說當時覺得都是侮辱性極強的回饋,我好恨我自己。
自從開始覺察自我後,才發現,這種想法的源自,跟我們必須謙虛有很大的關聯。

時時刻刻,我們都該為自己的成就而乾杯

開始挖掘自己後,我才發現我身上有好多生長歷程所帶給我的制約。
謙虛這是文化生態的一部分,沒辦法重來,也無法去改變與原生家庭的互動。
但是,大家有想過謙虛帶來的優點是什麼嗎?
讓人免於過度自大,免於自戀,甚至是驅使讓人進步的一種美德?
我覺得某方面只是一個使人易於被管教的素材。
不如開始為自己建立一個小小鼓勵機制:
我願意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新的文化,被各種不熟悉的各種語言包圍,有時遭受不友善的對待,還能繼續努力在這邊生活,就足夠為自己感到驕傲了

今天,我可以讓人資願意花一小時聽我用破德文闡述自己,我真的很棒耶!

然後在打文章的這一刻,我得到了二次面試的機會了✨
齁搭啦!!!
Zum woh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