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如何兼顧理性與感性思維,達到合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聽熊仁謙的 YT ,聽到靈性亂象。提到所謂的理性和感性。這也是自己最近在思考的問題。所謂的跳脫思維框架。也許只要是人就沒有去除框架的一天。

從負面思維轉向正向思考,就只是由另一個我們認為對自己無益的觀點轉而相信或依循另一個我們認為對我們較有益的觀點。最終都還是觀念及想法。還是得由理性腦去建構及輸出。

如果只是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平和的都是讓我們更趨向於依賴情感的滿足。而我們很多時候會感到受困及不開心,多數是因為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也是理性思考下能得到的結論。

所以說理性和感性從來都是並存的,缺一不可。過度理性的人,讓人覺得缺乏情感。而過度感性會讓人覺得情緒化。

有人說追求靈性成長,是一種逃避現實壓力的行為。因為它只照顧得了你的心,無法對物質的生活帶來幫助。而我們除了滿足心靈的需求,也需要兼顧生存的條件。

我想無論是什麼追求,是透過宗教或靈性,當我們過度追求物質生活,心靈就會感到匱乏。而一昧的追求心靈的富足,可能會無法顧及物質的生活條件。

人生的每個階段就是會有不同的追求,端看當下缺乏的是什麼。而我們一輩子就是在這樣極端的追求裡取得平衡,時而追求物質,時而為了滿足心靈的匱乏,就在這個天秤的兩端,調整比重,直到有一天兩邊不再失衡,也許就是所謂的身心合一的狀態。

不論是工具知識學說都不需也不該全數依賴,因為我們都有自由意識,能成為自己的主宰。取其對自身有益的部份,慢慢建構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認同及標準。

avatar-img
147會員
27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放下對關係的期待,好好的跟對方相處」。這樣的前提是不去預設那個人該是什麼樣子,而是透過相處互相認識、了解彼此。 以為自己,慢慢的放下了對關係的期待。回頭去想「你期待的下一段關係是什麼樣子」。 原來,自己並沒有放下期待,反而是預設了更多的框架及預期。在還沒開始前,就開始一一核對,完全不是自己說的
在關係裡你渴望一個人的自由,真正自由了,你又開始懷念起兩個人的美好。不論你的選擇是什麼,最後你都會後悔。除非你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結果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過程才能帶給你美好的體驗。 人性的追逐,總是關注著自己缺失的部份,卻忘了現在也曾經是你所追求的。 生命就是透過各式各樣的選擇累積而成,
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我是誰,我能成為怎樣的大人。 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期待有個長輩來指引自己,告訴自己成熟的大人是什麼樣子。 那個口口聲聲說要追求成長的人,其實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象牙塔裡,閉門造車。還自以為與他人不同。 回想過去的自己,總是讀死書,為了讀而讀,以為這樣就能出人頭
從前的自己是一個生活很規律的人,週休假期,不管前一天多晚入睡,隔天還是會要求自己要早起。 那種睡到中午才吃飯梳洗是絕不容許發生的事情。覺得假期就是要好好利用,把時間用來睡覺休息是一種浪費,更會因此產生罪惡感。 把休假日搞得比工作日還要嚴謹,也讓身邊的人無法好好放鬆。 透過覺察,大概是覺得工作是
如何培養對他人的信任感?你相信自己嗎?你對他人有足夠的信任感嗎? 對人充滿懷疑,沒有信任感?原因是出自那裡? 不相信另一個人能給予你全然的愛。不相信另一個人能對你付出。不相信另一個人能給予你支持及幫助。這一切的信念更多是出自於你也不相信自己? 因為你信奉「人性本惡」,你認為人類的本能,在遇到危
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那個人就消失了。沒有解釋、沒有緣由。你回想事情的經過,猜想大概是你沒有給予對方需要的安慰。 因為這樣開始責怪自己,怎麼連別人的心都看不懂,為何沒有適時的提供對方需要的理解及安慰。 你有這些想法,是不是代表這也是你內心的渴望?因為你也得不到,所以感同身受,認為自己應該有責任滿足
「放下對關係的期待,好好的跟對方相處」。這樣的前提是不去預設那個人該是什麼樣子,而是透過相處互相認識、了解彼此。 以為自己,慢慢的放下了對關係的期待。回頭去想「你期待的下一段關係是什麼樣子」。 原來,自己並沒有放下期待,反而是預設了更多的框架及預期。在還沒開始前,就開始一一核對,完全不是自己說的
在關係裡你渴望一個人的自由,真正自由了,你又開始懷念起兩個人的美好。不論你的選擇是什麼,最後你都會後悔。除非你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結果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過程才能帶給你美好的體驗。 人性的追逐,總是關注著自己缺失的部份,卻忘了現在也曾經是你所追求的。 生命就是透過各式各樣的選擇累積而成,
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我是誰,我能成為怎樣的大人。 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期待有個長輩來指引自己,告訴自己成熟的大人是什麼樣子。 那個口口聲聲說要追求成長的人,其實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象牙塔裡,閉門造車。還自以為與他人不同。 回想過去的自己,總是讀死書,為了讀而讀,以為這樣就能出人頭
從前的自己是一個生活很規律的人,週休假期,不管前一天多晚入睡,隔天還是會要求自己要早起。 那種睡到中午才吃飯梳洗是絕不容許發生的事情。覺得假期就是要好好利用,把時間用來睡覺休息是一種浪費,更會因此產生罪惡感。 把休假日搞得比工作日還要嚴謹,也讓身邊的人無法好好放鬆。 透過覺察,大概是覺得工作是
如何培養對他人的信任感?你相信自己嗎?你對他人有足夠的信任感嗎? 對人充滿懷疑,沒有信任感?原因是出自那裡? 不相信另一個人能給予你全然的愛。不相信另一個人能對你付出。不相信另一個人能給予你支持及幫助。這一切的信念更多是出自於你也不相信自己? 因為你信奉「人性本惡」,你認為人類的本能,在遇到危
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那個人就消失了。沒有解釋、沒有緣由。你回想事情的經過,猜想大概是你沒有給予對方需要的安慰。 因為這樣開始責怪自己,怎麼連別人的心都看不懂,為何沒有適時的提供對方需要的理解及安慰。 你有這些想法,是不是代表這也是你內心的渴望?因為你也得不到,所以感同身受,認為自己應該有責任滿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常覺得理性和感性像拔河一樣,總是無法平衡。理性讓我們冷靜思考,而感性則激發情感和動力。但其實,理性和感性可以合作,互相補充。當我們學會整合意識與下意識,不再陷入「非理性即感性」的二分思維,就能讓每個決策更有智慧。理性幫助我們規劃和分析,感性則帶來創意和情感,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並行的力量。
人往往會「陷入執著」當中或是為了「自我的利益」而失去了自我的思緒判斷能力,但正確的事物總有它的規範和道理,一但因為個人的情緒影響而偏離就是種自我的「無理」。   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盲點,然而為了自己,總有些自私的心,這是無可厚非,也是天性,許多的情緒都來自心裡總總的因素,不管是內心的執著或自我的意
Thumbnail
你是否經歷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對許多人來說,感性和理性都是共存的,但當兩者的力量出現平衡時,便會引發莫大的煎熬。本文將分享作者內心糾結的感性與理性對立的經歷,希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和愛情中,感性和理智之間需要找到平衡。投入太多感情可能導致內耗,但過於理智則可能缺乏人情味。透過適當的思考和情感管理,可以讓感性和理智共存,並取得更好的結果。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常覺得理性和感性像拔河一樣,總是無法平衡。理性讓我們冷靜思考,而感性則激發情感和動力。但其實,理性和感性可以合作,互相補充。當我們學會整合意識與下意識,不再陷入「非理性即感性」的二分思維,就能讓每個決策更有智慧。理性幫助我們規劃和分析,感性則帶來創意和情感,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並行的力量。
人往往會「陷入執著」當中或是為了「自我的利益」而失去了自我的思緒判斷能力,但正確的事物總有它的規範和道理,一但因為個人的情緒影響而偏離就是種自我的「無理」。   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盲點,然而為了自己,總有些自私的心,這是無可厚非,也是天性,許多的情緒都來自心裡總總的因素,不管是內心的執著或自我的意
Thumbnail
你是否經歷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對許多人來說,感性和理性都是共存的,但當兩者的力量出現平衡時,便會引發莫大的煎熬。本文將分享作者內心糾結的感性與理性對立的經歷,希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和愛情中,感性和理智之間需要找到平衡。投入太多感情可能導致內耗,但過於理智則可能缺乏人情味。透過適當的思考和情感管理,可以讓感性和理智共存,並取得更好的結果。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