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追求熱情根本無用?

近年來,各大學一再強調,年輕人應該追求熱情,早點選定自家興趣;但每年依然有許許多多的學生們,努力讓筆試成績變得更好看、更達標。

這到底是官方說一套做一套,或學生們總是講不聽?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宇敬,曾經特地設計實驗,要來破解這一謎題。最終答案有點殘酷:官方似乎說一套做一套,雖然他們並非故意,而是受了心理偏誤影響。

簡而言之,頂級大學對普通成績的負面評價,常常壓過對展現熱情的正面評價。或者換個角度講,在甄選入學時,熱情雖然讓你很有利,但成績太普通可能更不利。(參見《思考101》第五章)

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於優缺點的感受並不對等,缺點帶來的影響,有時可以是優點的好幾倍。所以我們常不自覺地犯下負面偏誤,也就是過度關注負面事物,而忽略了正面事物的未來潛力。(用學術名詞講,就是損失規避或風險規避)

尤其在甄選入學的脈絡下,這可能會促使招生委員們,一邊承認熱情的好處,另一邊用成績來做初步篩選。長久下來,學生們也就覺得拚筆試所得的回報更穩定,甚至會有「不知有何興趣,不如先努力念書」的說法。

當然,這還導不出「追求熱情根本無用」的結論,事實上我們可以找到不少成功案例。只是你可能得用更多元、更直觀的方式來展現熱情,才更能抵銷成績上的不利。

此外,這測試是在美國做的,我們大可以懷疑它是否適用於台灣或東亞。只是按作者說法,心理偏誤是人類的共性,很多時候可跨國也跨文化,所以這至少是一項有力的參考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