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 | 愛細水長流(9)Love is Like a Stream, Flowing Continually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愛我家 | 愛細水長流(9)Love is Like a Stream, Flowing Continually

“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聖經-箴言29:17)沒有被正確管教過的孩子,任性,自私,蠻橫,一刻也不能令父母得安寧。我也在周圍親眼見過不少這樣的家庭和孩子。父母逃避管教孩子,不把孩子們在家裡帶到神的面前,單單寄希望於教會主日和孩子們的團契,以至於孩子往往被愚昧迷住心,還以為自己這樣兩張皮一樣的模式所行是正的,不知這是把他們推到與父母事與願違的路上奔走!

管教孩子,讓他們知道神是一家之主,在其中何為居首,何為順服,何為尊重,何為對錯,何為智慧,何為滿足父神的心意,也會令地上父母的心最后得到平安與喜樂。 不過我和太太在教育和養育以及管教的事上,從來都是意見一致,不讓他們有任何空子鑽。當孩子們從出生時就開始了嚴格律己訓練,讓他們凡事都當順服父母。這個階段無論父母做的任何決定,無條件的接受。

有時候讓很多人指責我們不給孩子們自由。其實,這個階段比任何階段都重要。因為孩子們在九歲前,無論是對任何事情的對錯,若父母不嚴加控制,他們就會從同學老師那裡得到似是而非的東西。若父母從聖經的教導告訴他們對錯時讓他們會減少很多困惑。否則的話,一件事老師是這個意見,同學中又有不同的意見,他們就會不知所措。這個時候父母的意見就是定奪。很多家長在孩子八九歲以后“無法無天”時,就已經管制不住他們的孩子們。這是因為在孩子八九歲前給他們太多自由,以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天性就應該“放任自流”。

其實,嚴加管教,並不是否定他們。而是在鼓勵,講道理,關心和愛,禱告中讓他們體會細水長流的付出中做父母的心意。由於在每天的禱告中作為父母在神面前承認自己教導中的出錯,求神來寬恕,因此在神裡面他們的靈是完全的自由。

表面上看上去孩子們在這個階段因要求他們完全地順服父母似乎剝奪了他們的自由,可是他們的品格被建立起來。自此內心的自律,意志心態堅強和積極向上的態度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avatar-img
218會員
303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ic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識耶和華神是一切智慧的開端”,他們在寫作中分享無數這樣思考的果子。這一切也讓孩子們思想更加成熟,更加體會這個世界上還有苦難和需要,生命境界就會更加美好。具體的說他們能夠體會天上父神的心意和地上父母的養育辛苦。
我相信,雖然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具體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在主裡品格端正,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其閱讀量呈正比:閱讀可拓寬見識,讓人獲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識,會從閱讀中學習到別人的經歷。
人要懂得感恩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父母生育了孩子,並以辛苦賺得的血汗錢供養著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凝結著父母的心血。 從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他們成長中很重要的事。
愛細水長流(5)Love is Like Stream, Flows Continually. 老三在兩三歲時我們有一次出去手頭沒有帶多​​少現錢,他的反應是:「爸爸,快拿你的銀行卡從Green Machine去取,那裡裝了很多錢。」這件事讓我明白 一件事,讓他們從小應該明白家裡的財務狀況,並明白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沒有做什麼特別大的事。 神讓我們憑信心做了最簡單的事。 但神看重我們的堅持,每天在家裡的讀經禱告生活和堅持参加主日聚會和小組團契就讓我們看見祂的信實和恩典。 我們一直體認到,既然孩子們是神的產業,神一定會負責到底。 我們身為在地上的父母只是神託付給我們,將他們帶到神的面前。
我和太太非常享受與他們的這些成長過程。 感謝神,我們起初只是單純憑著信心,在沒有途徑沒有辦法之下做了非常簡單的事情,就是為他們讀經禱告,神就奇妙的成就了祂的應許。 讓我們看見祂的引領和又真又活。
“認識耶和華神是一切智慧的開端”,他們在寫作中分享無數這樣思考的果子。這一切也讓孩子們思想更加成熟,更加體會這個世界上還有苦難和需要,生命境界就會更加美好。具體的說他們能夠體會天上父神的心意和地上父母的養育辛苦。
我相信,雖然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具體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在主裡品格端正,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其閱讀量呈正比:閱讀可拓寬見識,讓人獲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識,會從閱讀中學習到別人的經歷。
人要懂得感恩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父母生育了孩子,並以辛苦賺得的血汗錢供養著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凝結著父母的心血。 從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他們成長中很重要的事。
愛細水長流(5)Love is Like Stream, Flows Continually. 老三在兩三歲時我們有一次出去手頭沒有帶多​​少現錢,他的反應是:「爸爸,快拿你的銀行卡從Green Machine去取,那裡裝了很多錢。」這件事讓我明白 一件事,讓他們從小應該明白家裡的財務狀況,並明白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沒有做什麼特別大的事。 神讓我們憑信心做了最簡單的事。 但神看重我們的堅持,每天在家裡的讀經禱告生活和堅持参加主日聚會和小組團契就讓我們看見祂的信實和恩典。 我們一直體認到,既然孩子們是神的產業,神一定會負責到底。 我們身為在地上的父母只是神託付給我們,將他們帶到神的面前。
我和太太非常享受與他們的這些成長過程。 感謝神,我們起初只是單純憑著信心,在沒有途徑沒有辦法之下做了非常簡單的事情,就是為他們讀經禱告,神就奇妙的成就了祂的應許。 讓我們看見祂的引領和又真又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