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反常理的沉默推銷法|渡瀨謙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另外,因為持續創作不易,方格子也推出了為創作者設計的廣告分潤計畫。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希望你能點擊一下廣告,這小小的舉動將成為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當然,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訂閱與贊助,這會讓我更有動力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感謝你的支持!

raw-image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這本書會吸引我的注意,是因為我本身也是內向者。在日常的人際互動中,經常感到內向帶來的種種不便和自卑。因此,我很羨慕那些能夠自信地交談和表現的外向者。

也許你和我一樣,常常遇到在社交場合中無法找到適當的話題而陷入沉默的狀況。或者在團體會議上,你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擔心被他人否定。更多的時候,你可能更喜歡獨處,因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感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如果你也有這些經歷,那麼這本書的內容應該能夠為你提供一些寶貴的幫助。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渡瀨謙,他是一位來自日本的超級業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以反常理的沉默推銷法在加入公司僅10個月後,創下了全國最高的業績。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從小便極度怕生,是班上最安靜的學生。

然而,渡瀨謙在進入職場後,卻選擇了業務工作。他經歷了一番嘗試,最終發現,業務並不一定需要滔滔不絕的口才。相反的,成功的關鍵在於鼓勵客戶開口說話。當客戶願意分享想法時,就有機會瞭解這些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營造輕鬆和愉快的氛圍,這樣自然容易成交。

順性而為

渡瀨先生坦言,有時候對其他孩子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他而言卻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稍微感受到進步。這種情況伴隨著他的成長。他一直專注於自己的短處,試圖不斷改進。然而,當投入業務工作時,這種追求完美的傾向似乎讓他進入了一個負面循環。他越努力改變自己,越感到每天都充滿了痛苦和壓力,業績也無法如願。

你是否曾經面臨過類似的問題呢?不斷投入努力和時間,試圖克服自己的缺點,但卻看不到明顯的進步而感到沮喪?坦白說,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在很多場合,像是做報告或參加會議時,為了表現出口才流利,我常事先思考適合的話題和內容。然而,常常到了當下,不知何故卻會陷入語塞,表達的內容不如我內心的期望。這種落差感讓我變得更加緊張和沮喪。

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經常試圖表現出符合他人期望的樣子,而不願接受真實的自己,不願意坦然接受原來自己是個內向者。要知道內向只是一種特質,並沒有好壞、也不可恥。它只是我們與眾不同的一種「差異」,無所謂優劣之分。

這一點讓我聯想到了《獵人》這部漫畫中的念能力概念。「念」被分為六大系,包括強化系、放出系、變化系、操作系、具現化系和特質系。每個人的天賦、性格和成長環境都不同,因此他們所屬的念系也各異。人們通常能夠相對容易地發展自己所屬系的念能力,但嘗試修練非所屬系的能力則相對困難。這提醒我們,應該專注於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要過多地投入精力去改進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畢竟,從無能變得平庸所需的努力和時間要遠多於從一流走向卓越

雖然內向者在表達方面可能會遭遇挫折,但他們在觀察方面通常相對敏銳。內向的特點之一是常常「想太多」,然而這並不應被視為一種缺點,反而是一項優點。這有助於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別人的情感和需求。因此,我們應當將心力投注於這項優勢中,好好地「順性而為」。

階段式業務推廣法。

有了上述的重要認知,作者開始深入探討他認為在業務開發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各個階段,這被稱為「階段式業務推廣法」,包括開發新客戶、破冰、探詢、簡報、收尾和跟催。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不要試圖成為一個能言善道的業務員,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內向性格,充分發揮敏銳觀察的優勢,去發現客戶真正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合作。請特別注意,能言善道並不等同於贏得信任

開發新客戶

開發新客戶的目的在於找尋對自家商品「有興趣」的顧客。因此,要明白不是只要能見面,隨便約誰都可以。即便偶然約到時間,實際見面後才發現對方對自家產品毫無興趣,那就只是浪費雙方的時間與精力而已。所以開發新客戶的關鍵在於「調查」而非單純地推銷。

銷售型開發與調查型開發。

以電話約訪為例,當我們接到陌生人的電話,內容聽起來明顯是在進行「推銷」的時候,往往會引起我們的戒心,結果多數人可能會回絕。然而,如果情況是對方在電話中詢問相關問題,我們的回應可能會相對客氣。這兩種不同的反應取決於對方的角色和意圖。作者將前者稱為「銷售型開發」,而將後者稱為「調查型開發」。

如果你是個內向者,明知道使用銷售型開發的技巧可能會被客戶拒絕,卻仍然對客戶窮追不捨,這樣真的是好的嗎?回歸到開發新客戶的目的,那就是要「找尋」對自家商品或服務感興趣的客戶。這裡的「找尋」其實就是一種「調查」過程,而調查的本質是要與對方進行有效的「確認」。

我們有一個特色商品,正在尋找有興趣的客戶,如果您有興趣的話,我可以親自過去說明,不知道方不方便?

這正是調查型開發的態度。

破冰

破冰的目的在於卸下客戶的心防。只有當客戶卸下心防後,他才會願意說出真正的需求,我們才能作出對症下藥的簡報。那麼要如何成功地破冰呢?其中的訣竅在於「閒聊」。但要記住,閒聊並不意味著自己一直說個不停,而是要巧妙地引導對方開口。在演講時,自然你自己是主角,但是在閒聊時,應該要讓對方成為主角。

而要讓對方開口說話的關鍵在於巧妙地使用「提問」。我們須提前準備好提問的內容。這裡,作者提供了三個小技巧:

  • 首先,你可以從客戶的官方網站上找尋相關話題;
  • 其次,客戶的名片也是一個潛在的話題來源,你可以根據名片上的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 最後,你可以從最近的車站到目的地的路程找話題。

在閒聊的過程中,當你觀察到客戶主動提出問題或開始展現笑容時,表示客戶應該已經開始卸下心防了。破冰階段只是為了營造一個輕鬆的「狀態」,使我們能夠以平常心與客戶對話。因此,千萬記住,破冰階段還不是推銷的時機。為了讓自己保持平常心,我們可以在心裡對自己說:「今天不賣東西。」這句話就像是一種魔法咒語,能夠讓我們不強迫推銷。接著,為了確定客戶是否有需求,我們需要進行正確的探詢。

探詢

探詢的目的在於準確掌握顧客的資訊。這個階段也不是推銷的時機,因此,不能讓客戶聞到推銷味。一旦他們察覺到你在推銷,腦中就會想起以前被推銷的不愉快經驗,這會導致他們不自覺地說謊,不願坦率地說出真正的需求。

那麼如何能消除推銷味呢?作者分享了一句臺詞,可以在探詢開始時派上用場:

今天前來拜訪,是想確認一下我們的商品,能不能在貴公司派上用場。

這句話直接明示了我們的目的,告訴客戶:請放心,我只是做確認,並非推銷。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能夠讓客戶感到安心,也能對自己有所提醒。幫助我們擺脫那種必須推銷成功的壓力,從而能夠更專注於有效的探詢工作。

接著,進入探詢的主要階段時,要記得提問的目的必須「明確」,不能隨便提問。只有透過有計畫地提問,才能引導客戶說出真正的需求。這裡作者提供了一套以過去、現在、未來依序提問的方式。提問的順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對方回答的難易度。舉個例子,如果你問別人:「明天午餐要吃什麼?」通常對方會感到困惑,因為這個問題中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對方難以回答。但如果我們改變問法,先問:「昨天午餐吃了什麼呢?」對方回答:「昨天吃了咖哩飯。」接著問:「今天午餐吃了什麼呢?」對方回答:「今天吃了排骨便當。」然後再問:「昨天吃咖哩飯,今天吃排骨飯,原來如此,那你明天午餐想吃什麼呢?」對方回答:「嗯…已經吃了兩天飯了,明天應該會想吃麵吧」這樣的順序降低了回答的難度,提高了對方開口回答的機率。

因此,我們不應該在開始時就提出未來問題,而是應該從過去問題開始提問。過去問題通常涉及客戶的「經驗」,而多數人都樂於分享他們的經驗。接下來,現在問題則在於串接過去和未來,我們可以與客戶繼續討論他們對某項商品或服務現在的使用情形,然後自然而然地轉向客戶的未來需求。這樣的方式會讓客戶感到更自在,不會覺得自己被強迫推銷,而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和需求。當我們成功蒐集了客戶的相關需求後,就可以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簡報」。

簡報

簡報的目的在於提供最適合客戶的說明。其中的關鍵在於只需要簡要說明客戶想聽的部分就可以了。人們多半只想聽自己有興趣的內容,所以與其甚麼都說,不如只說重點。幸運的是,所謂的重點,其實就藏在上一個探詢階段中。如果我們有將探詢做到極致,你就能確認客戶了解了哪些事項,這樣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內容不必贅述。同時也能掌握客戶有興趣的題材,知道自己該說明哪些事項。

完成簡報後,你可以觀察客戶的反應,通常可以分為三類:

  • 下單。不錯,我要下單;
  • 不下單。我知道它有什麼優點了,但我現在好像還不需要;
  • 猶豫不決。嗯…該怎麼辦呢?

若是客戶不下單,不能設法強迫客戶下單。要以累積客戶的信任為根本。直接留下一句:好的,我明白了,那我今天就告辭了。接著,把客戶列入跟催名單。至於猶豫不決的客戶才會進入收尾階段。這類客戶有購買意願,但還有一些考慮,以至於無法馬上說好。所以要解決客戶的考量,即使客戶評估後,還是不下單,我們還是可以轉入跟催階段。

收尾

收尾的目的在於,為尚在猶豫不決的客戶排除「不願下單的理由」。客戶不願下單就是他心中仍有存疑或顧慮。在此階段,不能用話術強勢說服客戶購買,而是要善用工具與資料悄悄地協助客戶解決疑慮。所以平時就要拜訪現有客戶,了解他們下單前後的心境、現在的使用意見以及我們自己所發現的優缺點。現有客戶的真實意見往往是最具說服力的收尾工具

跟催

跟催的目的在於和沒成交的客戶保持互動。雖然轉入跟催階段表示沒取得業績,這通常會讓人覺得苦惱,但請不要因此氣餒。要知道維持與客戶間的信任並追求深化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重視客戶清單的人數也要兼顧品質。過程中要告訴自己,盡量不推銷,業績才會好。更重要的是,要認真思考「以後該怎麼跟這個人保持愉快的互動關係」。

將客戶分級以追蹤後續進度。

在前面的洽談過程中,一旦判斷無法立即成交,我們就應轉入跟催階段。為了更明確了解在跟催階段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作者提供了一種將客戶分級的方法,每個等級代表不同的下單機率。我們應該將那些成交機率較高的客戶列為優先事項,同時努力將較低等級的客戶升級。為了追蹤進度,我們可以在每次拜訪客戶後,填寫相關資訊,包括日期、事由、承辦人姓名以及談話內容。這有助於將客戶的信任程度「視覺化」。日常業務推廣活動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要增加跟催客戶,並在隨後的交往中逐一提升他們的信任度。當我們與客戶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時,即使他們不立即下單,也可能願意為我們宣傳,這才是跟催的意義。因此,我們絕不能低估這一階段的重要性,只有在這一階段投入足夠的努力,才能增加業績。

結語

到這裡階段式業務推廣法的內容就介紹完畢了。這裡再做一下簡單的總結,由於客戶對業務員都很有戒心,所以要先破冰以卸下客戶的心防。只有在卸下心防後,他們才願意說出真心話,如此,我們的商品說明才能針對客戶的需求,對症下藥。當完成說明簡報後,就能看到對方的反應,接著再依據不同的反應進行分類,當客戶真的不想下單時,我們便可以相信他們現在真的沒有這個需求,進而轉為跟催階段,不再強迫推銷,但要持續與客戶保持密切的互動。

內向者通常會想很多,在執行業務的過程中,除了要說服客戶,更重要的是要能「說服自己」。本書所介紹的方法能夠讓內向者在心態上保持穩定,不必刻意迎合傳統業務觀念,而是依循自己的內在特質,成為真正關心客戶需求的好夥伴。

如果你也是一位內向者,可以試著將這些方法應用到生活的不同層面,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希望這本書能為你提供實用的指導,幫助你在內向的基礎上建立更成功的人際關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請幫我點愛心並歡迎追蹤,這將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如果覺得內容不錯,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知道,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喔。

《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 作者:渡瀨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