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積極向上」的成就導向社會。然而,絕大多數的人是含辛茹苦的過了一生,無臭無味的出現又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如何有個具價值又有尊嚴的人生呢?被稱為「先知」的拿撒勒人耶穌,以一位默默無名的鄉下人,遊走周遭小城鎮,宣揚他生活理念。由於他的「人生定向方案」,擄獲了貧苦的廣大基層老百姓,轟動了西元一世紀羅馬行省猶太自治區,讓猶太自治政府受到威脅,處決了這「麻煩製造者」。但是耶穌的「人生定向方案」卻無法被處決。不用武力,而用和平軟實力征服羅馬帝國的耶穌「人生定向方案」是什麼呢?
人際關係向來是不容易處理的事情,古今皆然。耶穌所在的猶太社會,由於宗法家規較嚴,人與人分際嚴謹,在家庭及社會不太容易造次。雖然如此,小摩擦小嫌隙必然難免,這是人之常情。因此耶穌在對平頭百姓的鄉下農民講說時,不忘提到:「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耶穌不是要聽眾處理好自己與外界的人際關係,讓自己有個好的自我形象。這句話在聽眾的理解,就是:「在家庭或街坊鄰舍間,從事締結和睦的、促進和平的、使人與上帝和睦這些事情的人,是有福的、幸運的、快樂的,這樣做的人,會接受到神恩惠特別眷顧,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而因為他們所作所為帶著上帝『平安』的屬性,因此與神有親密、非外在物質的關係。藉著這個關係,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啊!能成為上帝的兒子,是何等尊貴幸福,這樣就不愁人世間吃穿享福,因有一位超能力、擁有全世界的老爸,真可在永世的福樂中呀!但耶穌可沒有這功利對價關係的說法,而是要人努力付出代價,讓周圍的人彼此和睦相處,沒有紛爭暴力,讓家庭和社群在平安當中過日子。這樣的付出行動,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作為衝突雙方間的調和者,需要是有公正、公義、協和、有益眾人的理念,不是「喬事公」、「管家婆」。調和者的初衷,是讓當事雙方放下怒氣猜忌,彼此了解,找出事理癥結,嘗試彼此妥協,讓彼此有快樂和諧關係,雖然因此雙方都會有損失(物質的或精神情緒的)。需要知道:人在群體生活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耶穌給出的答案是:和平相處,彼此體恤。
耶穌說這話,在今日我們的社會特別需要。和諧相處,在台灣的族群之間、性別之間、政黨之間、職場之間、家庭之間、婚姻之間,只要牽涉到「人」的,都需要和諧平安,也需要「製造達成平安」的人。也許,處理衝突兩造達成協議、和平收場的人,會遇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自己又會「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就是因為這樣,人需要有勇氣智慧、熱誠愛心,才能不懼自己毀譽,為了雙方及群體著想,願意當個「和平締造者」。其實有時並不需要那麼崇高的情操,只要在平日生活中動心起念,就可做個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
我在職場上遇過那麼一回:所在公司有上司下屬關係的兩位男士,上司多言多語愛管人又跋扈,下屬稀言寡語性格內向。一天,上司猛唸下屬,下屬突然變了個人似地大聲吼回去,下一刻倆人彼此靠近,都喊著:「你要怎樣…!」眼看要動手揮拳了。我原是「與世隔絕、兩不相幫」的那種人,但當下不知哪來的意念勇氣,在全辦公室的人都悶在自己辦公桌前不敢抬頭時,我硬插到他們中間,先推開上司,又拉著下屬的手走回他座位。這當中我沒講一句話,但以肢體語言表達。雙方都安靜下來,辦公室恢復常態上班。
誰都希望彼此和平,快樂相處,國家如此,社會如此,職場如此、家庭如此,男女朋友如此……。因而,當不能和平相處時,就需要不計利害關係的人來做「使人和睦的人」。于右任曾寫過一副對聯「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是說人不當算計自己的名利,而要以群體共同的利益和榮譽為考量,讓「和平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造福我們自己。我們要學習做個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讓幸福快樂臨到所在世界,即使是自己的小世界,也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