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原住民?土著?關於澳洲|英文學習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文/蔓無目的、AMEP課程講義

繼英文學習課程及TAFE的幼兒教育外,這周開始又得又得到為期十周的Exploring Australian Citizenship的免費課程。

這課程主要是學習在成為公民前必須懂的歷史文化背景,包括認識原住民、民主信仰與價值、議會與治理、生活方式等等,這些知識都是在符合公民條件申請後出現的考試內容。

有人表示這免費課程是政府宣傳政策的手段之一,怕是浪費時間吸取不必要的資訊。也許吧,從近期的選舉活動也能明顯看出老師的立場,不過這類敏感話題不是我著重的,我只在意並好奇這個國家的人文特色

關於原住民

澳洲土著和托雷斯海峽群島人(Torres Strait Islanders)兩大群體為澳洲原住民的總稱。

澳洲政府過去對已居住在澳洲六萬年原住民的迫害開始進行彌補,於是很多活動及政策圍繞在原住民身上,因此了解原住民相關歷史成為重要的依據。

上課講義用Indigenous Australians指澳洲原住民,而Aboriginal people為澳洲土著。過去只學會Aboriginal一詞來指原住民,經了解後才知原來現在多已Indigenous通稱,Aboriginal則有落後且歧視的味道,需要小心使用。

  • Aboriginal 原住民(土著)
  • Indigenous 原住民
來源:課程講義

來源:課程講義

原住民旗幟

在澳洲常見這兩面旗,並不是其他國家旗幟而是原住民的旗喔。

猜猜看顏色代表的意思。

來源:課程講義

來源:課程講義

猜對了嗎?

  • 黃色—太陽
  • 紅色—土地
  • 黑色—人民及天空

另一面則是托雷斯海峽群島人的旗幟,看答案前也能猜猜看喔!

  • 黑色—人民
  • 綠色—土地
  • 藍色—水及海洋
  • 白色—和平(The traditional headdress used in a traditional dance)
來源:課程講義

來源:課程講義

澳洲歷史

腦容量太小的我,一直無法跟歷史成為好朋友,自己國家的歷史年代都背得亂糟糟,現在還要了解澳洲歷史,對我來說真是另一挑戰。

作業得從老師給的網站(澳洲歷史數位博物館)找到答案填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

我只記得

  1. 1788 第一批英國罪犯被載到雪梨開始工作,建屋修路......
  2. 1851 大家都愛的淘金熱(Gold rushes begin)
  3. 1901 充滿歧視的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 established)
  4. 1915 悲傷的原住名保護法(Aborigines Protection Act)
  • convicts = prisoners 罪犯(名詞)
  • sm­allpox 天花(名詞)
來源:課程講義

來源:課程講義

來源:澳洲史數位博物館

來源:澳洲史數位博物館

一周兩個小時的課程,在老師嚴厲的教導下很難分心,於是兩小時處於隨時被提問的作戰狀態很快就過了。

第一周的內容很像在上歷史課,也會相較各國學生國家的狀況挺有趣的,這期的同學國家包括波蘭、烏克蘭、斯里蘭卡、泰國、中國......

而老師一直將台灣與中國搞在一起,當然得藉機讓他們理解台灣與中國的不同,包括語言及護照議題,台灣人是可以有雙重國籍,跟中國只能持有一本護照是不同的,順便介紹台灣原住民大家認識。

以上為第一周提到的內容,是紀錄也是複習,期待最後一周的測驗能順利通過。

10/14補充 Referendum(公投)

今天的公投剛好是與原住民相關議題,選擇題Yes 或 No !

PS.說澳洲投票的作記方式是用鉛筆,這點很有趣,也引發許多爭議,不過政府還是堅持用鉛筆.....

澳洲政府官網

澳洲政府官網


avatar-img
23.9K會員
465內容數
藉紀錄分享異國生活點滴,以覺察與整理躁動不安的靈魂,是日常隨筆也是生活碎念,期待能用不同視角看待這美麗的世界。📍NSW, Australia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原住民人口僅佔總數的2.5%,卻在奧運名單中佔有18%的比重。本文探討臺灣原住民運動員在奧運中的突出表現,以及面對的刻板印象與挑戰。同時,文章也呼籲重視運動員的努力與心理素質,而非僅僅偏見地看待他們的「天分」。透過阿爆的發言及都市原住民的自我認同過程,思考標籤對於文化與身份的影響。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原住民人口僅佔總數的2.5%,卻在奧運名單中佔有18%的比重。本文探討臺灣原住民運動員在奧運中的突出表現,以及面對的刻板印象與挑戰。同時,文章也呼籲重視運動員的努力與心理素質,而非僅僅偏見地看待他們的「天分」。透過阿爆的發言及都市原住民的自我認同過程,思考標籤對於文化與身份的影響。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