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學習的低等勤奮?|精準學習|心得|EP018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不是介紹學習方法的書,是談論「知識管理」的書,知識其實並不平等,有些知識比其他的更有價值,所以學習時需要更精準。

在現在這個強調學習的時代,大家都知道要活到老學到老,要終身學習,但是要學什麼?怎麼學呢?以前是因為要宣傳學習的好處,所以「學」總比「不學」好,但是在現今大家都持續在學習時,我們就不能只是低等的勤奮了。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何提升認知的深度?為什麼學習的層次上不去,只是低等的勤奮?

以上所有問題,這本書都有給出解答。

適合這些人

  1. 讀書總是船過水無痕的人
  2. 對知識管理有興趣的人
  3. 學了很多,卻用不出來的人
raw-image
raw-image

🔵現代的學習心態

❶ 現代的學習目標

作者的定義:

① 知識:學習之後,自己的行為或認知是否發生改變,能夠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

② 臨界知識/底層規律:能夠給予更廣泛的解釋,或能夠跨領域應用的知識,能夠以少馭多。

③ 知識管理:對外部資訊進行加工,提高我們改變認知或行為的速度。

🌰 說例:

「石頭會從斜坡上滾下來」與「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所以石頭會受到平行斜坡的重力分力所推動」,這兩個背後代表不同的認知深度,後者除了解釋石頭跟斜坡的關係,還解釋更普遍的狀況,這就是更有價值的知識(臨界知識)。

所以學習的目標應該是如何呢? 學習臨界知識,形成知識系統。


❷ 什麼是認知深度

在這個時代下,比的不是知識數量,因為網路上都找得到:網頁搜尋、課程、諮詢、論壇等等,太多了,比的是你的認知深度(知識體系)。同一件事情,你看得到一個角度,但是我看得到三個角度,認知深度的差異就出來了。

🌰說例: 為何台北房價那麼高?

有人說:都是炒房搞的。 有人說:台北的土地供應稀缺,而高購買力人群又集中在台北,所以價格被供需關係拉高。
比較兩者,後者就是有深度的回答,具備三種優勢: ❶ 能分析具體現象背後的抽象規律。 ❷ 能根據理論或資料支持的結論。 ❸ 能更普遍的解決類似問題,啟發我們從裡到外的思考問題。


❸ 學習底層規律的兩種心態

① 開放心態:對所有論點保持開放,我們可以逐步檢驗他背後的理論跟數據。有些人不是,他們習慣性防衛自己的觀點。(可參考《逆思維》)

② 以慢為快:讀書不是追求讀完就好,應該要花時間思考:

  • 這本書提到的概念,在其他書是怎麼呈現的?(可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主題閱讀)
  • 能夠把學過的東西融會貫通,讓新舊知識彼此連結嗎?(可參考《卡片筆記》)
  • 這本書有提到哪些衝擊我認知的概念嗎?(可參考《讀懂一本書》的Ch5,什麼才是精華)


🔵如何加深知識的理解?

❶ 反思

不斷應用知識,發現知識的盲點就再修正,可以用日記的方式簡單記錄,也可以把生活中的事件當作案例仔細分析。

① 紀錄:如實記錄事件的發展或自己思考的過程。

② 回顧:年月周日的回顧,看看自己做了什麼,並總結自己做了些成果,跟當初設定的目標是否吻合?

❷ 以教為學

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那個概念,能從生活中找到適合書名的例子,讓圈外人都聽得懂。(可參考《超速學習》)

➌ 建立知識體系

看到不同學科之間的底層規律,並能抽取使用。(可參考《卡片筆記》)


🔵有哪些常用的底層規律?

思考的多元模型:同一件事情,你可以從經濟、政治、市場、行銷、文化去分析,但若只從單一學科的角度去看,就會變得狹隘。

❶ 複利效應

滾雪球,A導致B, B加強A,不斷循環。習慣養成、價值投資跟滾雪球有關,市場的競爭規律、個人資產的分布,最後也都是二八法則,

❷ 黃金三問

三個問題why what how。市場定位行銷、文案、思考、寫作常用,不斷追問why可以幫助你思考到更深層的東西。

➌ 機率

決策樹、倖存者偏差、期望值這些在生活中都很常用。然後長期而言,對高機率堅持,對低機率防範:長線思維、風險管理。


🟡個人想法

❶ 沒有孤立的知識

我蠻認同作者講到的:「你書讀得越來越多,你就會把所有種類的書都讀完,即使你可能原本只對某一個領域有興趣而已」。

以我自己舉例,我只對提高個人生產力有興趣而已:包含了成長心態、時間管理、自我覺察,所以又會跟心理學、管理學、冥想有關係,然後就這樣輻射出去,跟越來越多的學科沾上邊。

像是覺察,不管是用提問的方式還是用寫日記的方式,我在不同的書裡面至少都看到二30次了。我就算是個白痴,我也會知道這個真的很重要,然後開始乖乖地記錄。

❷ 挑書

我買書前都會先看一下大家的評論,即使是好書,也會有負評,覺得這本書根本沒講什麼東西。但是同時也有一些人覺得這本書超棒的,人生必讀啊。

那到底差在哪裡? 其實就像聊天一樣,我開的話題,你沒有get到,那就錯過了,你就不知道我在幹嘛,可能還會覺得我很怪。有些人可以找到書裡面的精華部分,好好學習。有些人就看不出來,覺得通篇廢話,不一定是書不好,就只是那個東西跟你頻率還搭不上,還不適合。

不過會覺得書很爛也有很多原因:可能你的認知深度已經比這本書還要高,對你就只是複習而已、或者作者提的觀點你不同意,覺得這是武斷結論、或者是作者講的東西太空泛,你覺得是正確的廢話。


🔴總結

知識和學習變得愈發重要,但並非所有知識都一樣有價值。因此需要更精準地管理和應用知識,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1. 知識體系:學習的目標不是獲取大量知識,而是應該致力於獲得臨界知識,這是指能夠影響認知和行為的關鍵知識。臨界知識有助形成知識體系,使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世界。
  2. 認知深度:這代表著我們不再僅僅關注知識的數量,因為網絡上充滿了各種資訊。相反,我們應該關心知識的深度,即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度。我們需要能夠多角度思考,並能夠理解相同主題的多個方面。
  3. 學習心態:首先,對所有觀點保持開放,能夠進行理性思考,而非僅僅堅守自己的觀點。這種心態有助於增進我們的深度學習。其次,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快速閱讀,而應該花時間反思和理解。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融會貫通學過的知識,使新舊知識互相關聯。
  4. 深化理解:首先,不斷應用知識並記錄回顧再反思,幫助我們發現知識的盲點並進行修正。其次,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知識,幫助他人理解。最後,建立知識體系,這就是連結不同學科的知識,找到底層規律。

總之,現代學習和知識管理不再僅僅關注知識的數量,而是強調知識的深度和連貫性。運用開放心態,以慢為快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建立臨界知識,並發展底層規律的思考能力。這些技巧和策略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信息時代的學習需求。


🌐延伸閱讀

  1. 卡片筆記
  2. 底層規律
  3. 精準思考
avatar-img
39會員
57內容數
PPA 耳邊聽書 專業書評說書人,致力於用閱讀改善生活與解決人生問題,並樂於分享與紀錄。白天是個工程師。然後,對,愛貓,愛讀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貓愛讀書 的其他內容
從職場到家庭,充斥著各種暴力溝通,聽起來總是如此的傷人。
生活中充滿了金錢的決策,這本書就是從生活議題出發,揭露我們對於金錢常見的錯誤,我們將探討心理帳戶、付錢的痛苦、估值陷阱以及理財小建議。作者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這本書也是Amazon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這是一本看起來很硬,但實際上很好讀的書。 這是約100年前的暢銷書,這本書介紹如何與人相處,原本是作者開課的上課講義,後來出版成書,影響更多的人。而時至今日卡內基教育的機構遍布全球,講到卡內基,大家直覺的反應就是會聯想到溝通,所以不如一起來看看這本經典之作吧。
這本書是以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介紹自己一步步探索、達成夢想工作的過程,分成思考、行動、選擇三大主軸,環環相扣,因為任何卓越的成果都來自非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而本書就是在介紹具體如何兼顧這三個要素。
如果你想要帶著今天真是充實的感覺上床睡覺,那麼每天早晨就必須以堅定的決心起床。 而作者在這本書提出:在早晨五點起床,然後做六件事情就可以讓你的一天達到自信與平和、感恩與活力。而那六件事情分別是:肯定、觀想、冥想、閱讀、日記、運動。
對世界最基本認識就是掌握因果關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比方說:為什麼他高學歷但卻低薪水?原來是他的專業不被市場需要。不過世界畢竟是複雜的,沒有單純的因果。所以還必須加上一句:佛畏系統
從職場到家庭,充斥著各種暴力溝通,聽起來總是如此的傷人。
生活中充滿了金錢的決策,這本書就是從生活議題出發,揭露我們對於金錢常見的錯誤,我們將探討心理帳戶、付錢的痛苦、估值陷阱以及理財小建議。作者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這本書也是Amazon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這是一本看起來很硬,但實際上很好讀的書。 這是約100年前的暢銷書,這本書介紹如何與人相處,原本是作者開課的上課講義,後來出版成書,影響更多的人。而時至今日卡內基教育的機構遍布全球,講到卡內基,大家直覺的反應就是會聯想到溝通,所以不如一起來看看這本經典之作吧。
這本書是以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介紹自己一步步探索、達成夢想工作的過程,分成思考、行動、選擇三大主軸,環環相扣,因為任何卓越的成果都來自非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而本書就是在介紹具體如何兼顧這三個要素。
如果你想要帶著今天真是充實的感覺上床睡覺,那麼每天早晨就必須以堅定的決心起床。 而作者在這本書提出:在早晨五點起床,然後做六件事情就可以讓你的一天達到自信與平和、感恩與活力。而那六件事情分別是:肯定、觀想、冥想、閱讀、日記、運動。
對世界最基本認識就是掌握因果關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比方說:為什麼他高學歷但卻低薪水?原來是他的專業不被市場需要。不過世界畢竟是複雜的,沒有單純的因果。所以還必須加上一句:佛畏系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Thumbnail
知識、技能、態度是推進我們成長的三大支柱,知識讓我們擁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技能讓我們可以開始有能力改變世界;態度則決定了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世界。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這也是要獲得自我成長及突破所需要的關鍵。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深度學習的技術》中的五大學習部分:記憶力,理解力,知識網,拓展能力與生活應用。作者分享了對於這些學習部分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了主題相關的書籍推薦及閱讀資料。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Thumbnail
知識、技能、態度是推進我們成長的三大支柱,知識讓我們擁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技能讓我們可以開始有能力改變世界;態度則決定了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世界。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這也是要獲得自我成長及突破所需要的關鍵。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