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同個過去的新詮釋,這讓我想到個人過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聽到歷史系教授演講,做了一些筆記,以及個人心得


◼️歷史與時代

教授提到,隨著時代演進好奇心會轉移,研究切入面向也會有不同,可以有新問題、對象、取徑等等,例如

1對於一個人或事件,可以有不同詮釋方式,例如就有些翻案文章,對於以往既有的解讀方式,提出不同看法

2有許多種面向切入,例如政治、文化、經濟、思想、制度等

3時空尺度也能有不同,像是要研究10年還是200年、研究一個城市還整個文化圈,即使是同個事件,若是擺在不同時空尺度來看,影響力和重要性,就都會有所不同

4研究不同階層,以前關注帝王或貴族的歷史,報了近代,可以訪問平民以及收集資料,用平民角度,去看待當時的事情

5新的數位工具,可以協助研究,例如GIS疊圖,可以將不同時代的地圖,用電腦技術來疊合,查看不同時期的地圖轉變

電腦斷詞工具,可以將文本內容做斷詞,統計出各詞彙的出現頻率、共現頻率(哪些詞會一起出現)等,有別於以往直接閱讀的分析方式,針對一些古籍內容,可以進行新詮釋,例如紅樓夢前後是由不同作者寫,可以比對兩者,判斷詞頻和風格是否有差異

6隨著考古技術發展,可以有更多文物和遺跡,作為新證據,如果有文字記錄,可以進行比對;如果古語言成功被解讀,可以了解更多內容;除了有形物體之外,也可以研究非實體的,例如儀式

歷史研究,就像是對過去提問,並收集證據和解答

隨著時代不同,即使是同一段過去,也能有不同的詮釋


◼️個人過去

我聽完演講內容之後,我認為歷史研究,就像是在為過去建構意義,對於過去,能有不同詮釋

而我想到的,是個人的過去

人生不同時期,對於同一個過去的事件,我也能有不同解讀,隨著人生不同階段,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也能為過去賦予新的意義

就像我現在想起我高三的時候,我可以用不同角度切入,例如準備大考的經驗、與身旁他人的相處、如何調適身心等等,如果當時有些日記或相片,也可以帶起更多回憶

而我的國小生活,是歡樂、悲傷、趣味、無聊呢?其實都有吧,就看看我要從哪個面向來看,有時候,常會覺得童年比起現在快樂,但也會覺得當時自己無知,能慶幸自己現在的成長和改變,好壞本來就都會有

而以前用過的方法,如果好用,可以繼續用,但也要思考,在這個新的情境下,是否還能使用,例如以前高中有些讀書方式,到了大學還是很好用,但有些可能就不一定適合了,隨著不同課評分標準不同,也思考哪些要維持的方法,哪些是要改變的部分

有時候,我也會有後悔的時候,例如以前某個時候,後悔做了哪些事情,或是後悔沒做哪些事情,但我也試著將後悔轉為力量,看看我能從中學習到哪些經驗,減少以後的犯錯,或提高往後做事的效率

有時候,則會想想看未來的我,回頭來看,會希望自己完成什麼,有些事情當下很快樂,但一天結束後,或是一個禮拜後,回頭來看,就可能後悔,為了減少後悔,報告和讀書計畫,總是要去完成的

有時則會看看以往辛苦的過程,也會有不同詮釋方式,例如感謝自己當時後走過來了;或思考當時為何痛苦,我以後能做出那些改變;或面對當前痛苦,我能如何面對等

藉由回首過往,可以從中獲得力量,例如平靜、感恩、省思等等

過去是不能改變,我們能把握的就是當下,能改變的,是當下對於過去的詮釋方式,把焦點放在我能學到什麼、有些哪些地方該進步、我現在能做什麼


以上就是我歷史演講的一些筆記和心得

avatar-img
127會員
344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研究歷史能了解過去嗎?歷史比過去多還是少?歷史是真相嗎?
研究歷史能了解過去嗎?歷史比過去多還是少?歷史是真相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小時候對《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熱愛,並描述瞭如何影響其對歷史的好奇心與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作者在學習歷史上遭遇挑戰,卻因一本新書《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重新燃起了對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刻反思,並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影響,提升人文思辨力的重要性。
我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對我為人處世的當下,真的有用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那都是在事後分析檢討用的。而在事發的當時,知識昰知識,人是人。人只要在局中,該做錯的,還是做錯了! 認識一位股票分析師,上課時,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就我所知,每次他下海去買,都賠到賣房賣車。聽他課程的學生,倒是賺錢的不少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每天都是新的一生,而每個昨天都變成了上一輩子」 近期開始長出的新認知,以前會覺得當人們探討著上輩子議題的時候,我會覺得那可能很遙遠,且難以連結,然而近期突然用了這個觀點,重新看待過去的自己,好像感覺到,過去自己,就像是上輩子的事情,彷彿能理解過去那個自己,也影響著此刻的自己,但同時現在的自己,也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小時候對《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熱愛,並描述瞭如何影響其對歷史的好奇心與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作者在學習歷史上遭遇挑戰,卻因一本新書《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重新燃起了對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刻反思,並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影響,提升人文思辨力的重要性。
我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對我為人處世的當下,真的有用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那都是在事後分析檢討用的。而在事發的當時,知識昰知識,人是人。人只要在局中,該做錯的,還是做錯了! 認識一位股票分析師,上課時,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就我所知,每次他下海去買,都賠到賣房賣車。聽他課程的學生,倒是賺錢的不少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每天都是新的一生,而每個昨天都變成了上一輩子」 近期開始長出的新認知,以前會覺得當人們探討著上輩子議題的時候,我會覺得那可能很遙遠,且難以連結,然而近期突然用了這個觀點,重新看待過去的自己,好像感覺到,過去自己,就像是上輩子的事情,彷彿能理解過去那個自己,也影響著此刻的自己,但同時現在的自己,也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