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講起道德,我們對待自己有不同的尺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信大家對於不同時事議題都會有著不同意見,有時候我們更加會像導師一樣就不同事件作出正確與否的判斷。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判斷是否合理呢?合理的意思是,我們對於別人有嚴格要求的同時,我們又是否能夠要求自己做到呢?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要求參加者就一項道德事件進行批判。同一時間,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記下一串長長的數字,目的就是要讓參加者「燒腦」,花上部份精力處理一些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實驗第二部份,工作人員再次要求參加者就一件道德事件進行分析。結果工作人員發現,當參加者需要同時處理其他事項,例如記下一串長長數字時,他們會顯得比較公正,不會偏幫自己。心理學家從這個特點推斷,人們在沒有事情分心時,我們立場會比較偏幫自己,這可能是因為人們腦袋中有個機制,讓自己改變想法免受傷害。但當我們腦袋需要兼顧其他事情時,也就是出現認知負荷的時候,由於我們腦部精力分散了,所以偏幫自己的技能也相應降低。 


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或者承認與否,一般人對於自己偏幫情況經常出現,我們需要採取一些方法協助自己克制這種偏幫心理特性,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讓自己變得忙一點,讓自己同時處理多一點事務,讓腦袋不能夠為所欲為。當我們明白這道理,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有時候看到別人大義懍然地說着一些不合理東西,他們卻說得頭頭是道,彷彿真心相信自己正說的東西,其實他們或許真心相信自己正在說的東西,因為他們正沉溺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某些人經常說自己很靚仔,我們會說他是自戀狂。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自戀傾向,總認為自己長得比現實英俊瀟灑。外國有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將一批長得美麗的人的照片融合一起,結合出一些美麗的特徵,然後利用電腦技術將這些特點融入受試者個人照片上。  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再將一批患上顱顏症候群
最近,香港舉行美食市集,希望能夠為市民帶來一點歡樂,有趣的是,媒體報道重點並不是放在活動為人們帶來開心的程度,反而集中在商家訂價上。不少人認為美食市集食物定價過高,有參展商坦然他們訂價和山頂(香港著名景點)分店定價一樣。另外有參展商表示,市集中$30兩粒雞蛋仔,在外邊$30能購買四粒。參展商解釋
安慰劑效應是指人們心理會影響我們對於某物品對我們影響的看法,外國曾經有不同實驗證明,不少病人被注入聲稱能針對治理他們正面對疾病的「安慰劑」(這些安慰劑在醫學角度根本和那些疾病沒有半點關系),這些病人會認為自己的疾病因此得到好轉。說穿了,安慰劑效應是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蒙騙我們的感覺。大家可能會想
人生在世,只是匆匆數十年,學會掌握如何快活渡過每一天,是經營成功人生不二法門。大家可不要看輕「開心」兩字,在人生旅途中要持續保持開心心境一點也不簡單,因為總會有不同瑣碎事,會不斷挑戰我們情商。  加州大學薩莉亞.柳波莫斯基團隊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一批「幸福」的參加者進行實驗,工作人員
如果我們問起身邊人如何能夠獲得快樂,不少朋友都會回答說:「擁有足夠財富;能夠環遊世界,享盡奢華生活,我便能夠感到快樂。」真的嗎?財富真的能夠讓大家過得快樂嗎?美國西北大學菲力普·布里克曼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找來一批曾經贏得當地獎券大獎的得獎者作為參加者,並對他們人生作出長期觀察。工作人
8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來到一間房間,並給他們一個簡單任務,他們需要在房間中思考人生,工作人員唯一要求參加者不能想起一隻雪白的白熊。參加者覺得很奇怪,他們無端端又怎會想起一隻不相干的白熊呢?他們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肯定自己在獨處過程中並不會
當某些人經常說自己很靚仔,我們會說他是自戀狂。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自戀傾向,總認為自己長得比現實英俊瀟灑。外國有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將一批長得美麗的人的照片融合一起,結合出一些美麗的特徵,然後利用電腦技術將這些特點融入受試者個人照片上。  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再將一批患上顱顏症候群
最近,香港舉行美食市集,希望能夠為市民帶來一點歡樂,有趣的是,媒體報道重點並不是放在活動為人們帶來開心的程度,反而集中在商家訂價上。不少人認為美食市集食物定價過高,有參展商坦然他們訂價和山頂(香港著名景點)分店定價一樣。另外有參展商表示,市集中$30兩粒雞蛋仔,在外邊$30能購買四粒。參展商解釋
安慰劑效應是指人們心理會影響我們對於某物品對我們影響的看法,外國曾經有不同實驗證明,不少病人被注入聲稱能針對治理他們正面對疾病的「安慰劑」(這些安慰劑在醫學角度根本和那些疾病沒有半點關系),這些病人會認為自己的疾病因此得到好轉。說穿了,安慰劑效應是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蒙騙我們的感覺。大家可能會想
人生在世,只是匆匆數十年,學會掌握如何快活渡過每一天,是經營成功人生不二法門。大家可不要看輕「開心」兩字,在人生旅途中要持續保持開心心境一點也不簡單,因為總會有不同瑣碎事,會不斷挑戰我們情商。  加州大學薩莉亞.柳波莫斯基團隊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一批「幸福」的參加者進行實驗,工作人員
如果我們問起身邊人如何能夠獲得快樂,不少朋友都會回答說:「擁有足夠財富;能夠環遊世界,享盡奢華生活,我便能夠感到快樂。」真的嗎?財富真的能夠讓大家過得快樂嗎?美國西北大學菲力普·布里克曼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找來一批曾經贏得當地獎券大獎的得獎者作為參加者,並對他們人生作出長期觀察。工作人
8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來到一間房間,並給他們一個簡單任務,他們需要在房間中思考人生,工作人員唯一要求參加者不能想起一隻雪白的白熊。參加者覺得很奇怪,他們無端端又怎會想起一隻不相干的白熊呢?他們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肯定自己在獨處過程中並不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關係中堅持己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包括認知偏誤、大腦設計及社會認同的影響。當情況緊張時,停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及人際關係。文章提供了一些具體步驟,幫助讀者練習保持開放的心態,促進更和諧的互動及更有效的問題解決。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關係中堅持己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包括認知偏誤、大腦設計及社會認同的影響。當情況緊張時,停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及人際關係。文章提供了一些具體步驟,幫助讀者練習保持開放的心態,促進更和諧的互動及更有效的問題解決。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