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錯!」: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 ?

「都是你的錯!」: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錯 ?

因為當我們的意見或做法遭到質疑的時候,最常出現這三種心態 :

我是為你好、讓我告訴你錯在哪裡、聽我的不會錯。

《逆思維》一書中分別稱呼這三種心態的人叫做 : 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

傳教士心態的人,講話不需要證據,只想著我是在對你好,你應該要明白並接受我的心意 ;

檢察官心態的人,只想挑人毛病,有攻擊性 ;

政治人物心態的人,僅僅靠著信念做事,不分是非對錯。

我們任何人都可能會掉入這些陷阱。

解決方法是採取與上面都不一樣的心態模式 ─ 科學家。

普通人與科學家的思考方式迥然不同。

普通人的思考,對於已經知道的事,沒什麼問題,至於本來就不知道的事,少碰為妙。

而科學家,懷疑所知道的,對於不知道的事,保持好奇,並且不斷做實驗,更新自己的觀點。

科學家並不只是一份職業,它是一種心境。

閱讀來源 : 《逆思維》

avatar-img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95會員
197內容數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