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十章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領導者是這樣練成的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你能不能把肉體和精神合在一起,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轐讓形神分離。

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一個理念,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形和神分離的。人們往往會用過度的欲望,去驅使自己的身體,結果導致身體的崩潰。身體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在我們的欲望驅使下,為了獲得更多名利、財富、地位等,往往會做出超出我們身體能負荷的事情。

老子要傳遞的是,要盡量把欲望降低,達到形神統一的狀態;而領導者要認清自己所管理的組織能力極限在哪,如果你過度刺激團隊的欲望,就會造成團隊的混亂,大家為了爭取更多的業績或財富,就會開始出現搶奪或鬥爭的情況,這就會造成形神分離的狀態,這樣會使組織無法正常運作。

*什麼是形神分離,就是指一種一心多用,長此以往,身體既不健康,心也不安寧。當形神合一,就是我們做什麼事,心理只要想著這件事就好。吃飯的時候專心吃,不要看著影片配飯吃,這樣只會囫圇吞棗,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剛毅之氣和陰柔之氣互相分離,而我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它進入柔和狀態,處於嬰兒那樣的狀態。

這是老子對領導者的要求,意思是要減少欲望且要保持初心。很多人在創業之初,做事的目的是為了銷售商品,為大家服務。但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欲望開始變多了,開始在成本部分動手腳,企圖獲得更多利潤,做了一些違背創業初衷的決定,最後損害了企業利益。

滌除玄監,能無疵乎?:你心裡能不能保持純淨、乾淨的狀態,清除雜念,沒有瑕疵呢? *玄監:心裡的鏡子

愛國治民,能無知乎?:讓這個國家的百姓能活下來,而且還過得很好,這可以不用任何技巧、手段去治理嗎?

老子說到,當領導者放下自己的欲望,不與大家爭奪利益,這時候再去做事,再去管理,就會非常容易了。只要制定好規則就好了,你不跟大家爭利,大家就不會覺得遭受到干擾,只要正常運作就好了。在這時候,領導者反而不需要太多技巧跟手段去治理,對領導者來說是非常輕鬆的。

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你只要依照內心中的善意去做就好了,不用管外界的反應如何,把自己的欲望清得乾淨,這樣你反而會更輕鬆,不用費太多心機去跟別人鬥爭。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在陰陽變化之間,萬物也在變化,由此為你呈現了各種機遇,在機遇到你面前時,你能不能保持一種"雌"的狀態。

老子在道德經中,很常利用雄雌來比喻人生的兩種狀態,雄性代表欲望很多,屬於主動的、追逐的,索取的狀態;雌性則是一種安靜的狀態,不主動索取,屬於被動的狀態。

老子在此說明一種觀點,當各種機遇來臨時,你要保持安靜、不主動索取的狀態,冷靜地觀察面前的各種機遇,客觀地分析哪個才是最好的,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天下的事你都知道了,但你能不能保持無為的狀態。

對領導者來說,當你施予的恩惠遍布天下後,你能不能繼續保持像天之道那種狀態。施予萬物,但不用任何方式去張揚、宣揚你的恩惠,不會等待或期待獲得任何回報,沒有目的性,就只是自然地給予。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就像天之道一樣地生養萬物,保護它,讓它長大,但卻不擁有它。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天之道雖然生養萬物,但它卻不說那是它的功勞,不覺得自己是天下的主人,這種品德稱之為"玄德",代表的是深遠的德行。

此章所說的是,應該要如何修練,如何去除內心的欲望,如何讓自己保持在比較純淨的狀態,為大家做事,最終進入天之道的境界。

    avatar-img
    8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道德經 第九章 保富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有一個裝滿水的器皿,你端起它,水會溢出來,這樣倒不如適可而止。 這句話是說,如果你做任何事都把它裝到很滿再去做,這樣就沒辦法做了,你倒不如放下它。我們做事不要做太滿,要為自己留一點後路,留點餘地。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孤獨是幸福安樂之源 一個人除了跟自己之外,不能跟任何人,甚至是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侶,達到完美的和諧。
    道德經 第九章 保富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有一個裝滿水的器皿,你端起它,水會溢出來,這樣倒不如適可而止。 這句話是說,如果你做任何事都把它裝到很滿再去做,這樣就沒辦法做了,你倒不如放下它。我們做事不要做太滿,要為自己留一點後路,留點餘地。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孤獨是幸福安樂之源 一個人除了跟自己之外,不能跟任何人,甚至是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侶,達到完美的和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段文章討論了自己修身養性、治國之道以及人在做決定時應如何順勢而為。文章反問自己不足之處,並指出當官員的人在做決定時,常使事情偏離方向,這導致臺灣的科技發展困境以及大停電問題。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段文章討論了自己修身養性、治國之道以及人在做決定時應如何順勢而為。文章反問自己不足之處,並指出當官員的人在做決定時,常使事情偏離方向,這導致臺灣的科技發展困境以及大停電問題。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