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課堂筆記——單元 3.《論語》解讀:吾道一以貫之

raw-image
  • 所有偉大的老師都是因材施教。


  • 「仁」字在論語中出現109次。


  • 「澄清概念」指别人有用這樣的概念,我也用,但意義不盡相同。
  • 「道」的概念,各家各派都有用到,但其涵意都不相同,因此《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出道家專用的「道」。
  • 「設定判準」介定是治世還是亂世,有清晰標準才算是哲學,讓人可以運用。
  • 「建構系統」要有基本架構,有始有终。


  • 〈中庸〉能成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從頭三句就能看出來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 孔子:「吾道一以貫之」,曾參說出「忠恕而已矣。」
  • 一以貫之的道,卻用「忠恕」二字來解釋,未必是正確答案。
  • 「而已矣」:不過是這樣而已。
  • 「忠恕違道不遠」——〈中庸〉,意指「忠恕」不是「道」,只是離「道」不遠。


孔子的道:

  • 第一個層次:知識,有核心思想。
  • 第二個層次:行為,人我之間的忠恕之道。
  • 第三個層次:生死,知道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 第四個層次:天人之道。


讀《論語》的四個層次:

1.讀孔子自己說的話。

2.孔子跟第一流學生的對話,德行和言語科共六位學生。

3.孔子跟第二流以下的學生的對話。

4.孔子學生自行發表的言論。


孔子:「食不語,寢不言。」

  • 語:與人討論
  • 言:自行發表言論


  • 宗教是信仰的體現,信仰是人與超越界之間的關係。


  • 善:人我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 禮:積極地引導人跟别人相處
  • 法:消極地限制人不要傷害人際關係
  • 一個人受教育後就應該守法講禮,繼而有情有義。


儒家的基本性格:

  • 外觀上:
  • 尊重傳統(過去),重視教育(將來),關懷社會(現在)
  • 內涵上:
  • 肯定人可以成為君子,應該成為君子。成為君子時,也能影響別人成為君子。
  • 不必理會身邊的人怎樣,先做好自己。


  • 「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 跟别人來往時,不預先以為別人會要詐,不去想像别人不守信用,可是一旦發生這種事,又能預早察覺。


  • 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