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78】用威力最強的知識,解決問題本質--《精準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努力學習」,但如果沒有用對方法,光努力只會落得白費力氣的下場。

《精準學習》作者成甲曾被點評是「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這本書主要在探討如何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共有四章,分別是「知識管理與認知優勢」、「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分法」、「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核心臨界知識及活用案例」。

raw-image



知識並非平等

回到一開始所說的,光「努力學習」是不夠的,原因在於知識並非平等。

學習知識的終極目的在於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和預測問題。作者在書中提到「臨界知識」的概念,認為這些知識可以比其它知識更能深刻改變我們的行為,比如我們當我們知道牛頓第二定律後,不僅能解釋為什麼下落物體會越來越快,更可能依據第二定律造出火箭,這就是臨界知識。

在知道臨界知識後,我們還要知道如何在各種場景運用這些知識,才算掌握了臨界知識。作者以認知效率跟技術效率為例,以簡報來說,如果我們一直加強PowerPoint的能力(技術效率),卻不懂得如何如何用簡報達成溝通、說服的目標(認知效率),那也沒用,所以學習,應該是要了解問題本質,以及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才能清楚問題的本質。

如何掌握臨界知識?

●兩個心態:綠燈思維、以慢為快

在遇到新觀點時,應先抱持「這觀點有用」的心態,而非習慣性防衛;閱讀時,則要在新舊知識中建立橋樑,以打通知識阻塞,融會貫通。

●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反思:提升知識掌握的層次、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學習臨界認知過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過程,需要不斷調整改變假設,在正確假設下作出合理判斷與決策。

在反思部分,作者認為可以透過寫反思日記,讓自己有所成長;教學方面,要同時找正反案例,避免迷思。

至於要如何結合刻意練習與臨界知識?作者分享要對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知識能力單位;在各知識能力單位間建構認知框架。

●持續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紀錄、定期回顧、付費購買

如何發現並運用臨界知識?

作者認為,臨界知識的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學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結論,來處理沒那麼可靠的領域的問題,所以,找到可靠的知識學科就容易找到臨界知識。

那要怎麼找臨界知識呢?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該學科的重要知識,最重要的是找到其原始出處,並用更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思考。如果沒有解釋時,那就想辦法尋找或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在找到臨界知識後,要持續刻意練習,包含在不同場景重複用同一個臨界知識,以及在不同的時間裡,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不過,要在不同的場景直接聯繫到臨界知識並不容易,作者建議遇到問題時,可以先找這個場景的專業解釋,再針對專業技術分析,進一步聯繫的臨界知識。



西恩後見

《精準學習》大量提到《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面有一句非常經典話「當你手中拿著錘子,全世界看起來都會像釘子」,而找到臨界知識的目的,在於讓自己的手上工具能夠更多元,不要只有錘子。

看完這本書後,印象最深刻的事認知效率與技術效率的部分,為了因應變動快速的社會,我們學習許多技能,但如果沒能掌握問題本質,並用臨界知識去解決,那永遠只能解決表象問題,而沒辦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avatar-img
86會員
141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千田琢哉在大學前,除了漫畫外沒讀過任何一本書,卻在大學花了一千萬日幣(約兩百萬台幣)買了超過一萬本書,現在是百萬暢銷作家。西恩查了博客來,千田琢哉有21本著作,是個多產的作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要是講述主角蛤蟆因為憂鬱症,導致生活出了問題,而其好友河鼠、鼴鼠與老獾協助他找心理諮商師蒼鷺協助,透過蛤蟆跟心理諮商師的十次諮商,用童話跟對話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心理諮商的過程。
開始在方格子發表讀書心得後,更發現專注的重要性。 從在方格子看完一篇長文,到看完一本書,乃至於寫完一篇心得,這過程需要許多專注累積而成。 大腦的運作方式 在有許多螢幕試圖吸引大眾目光的現代,專注更顯得難得。《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主要從腦科學跟心理學面向,探究分心的原因,以及要如何才能專注。
在看完《投資人宣言》之後,決定也拜讀威廉.伯恩斯坦的其他著作。《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從理論、歷史、心理學跟產業等四個面向探討投資。 理論
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商之一,也是美國《財富》雜誌2016年評選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44名。亞馬遜公司在2021年的財富500強企業里列第2位(取自維基百科)。 因為想要瞭解亞馬遜為什麼這麼厲害的原因,因此找了由日本亞馬遜創始成員所寫《Amazon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千田琢哉在大學前,除了漫畫外沒讀過任何一本書,卻在大學花了一千萬日幣(約兩百萬台幣)買了超過一萬本書,現在是百萬暢銷作家。西恩查了博客來,千田琢哉有21本著作,是個多產的作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要是講述主角蛤蟆因為憂鬱症,導致生活出了問題,而其好友河鼠、鼴鼠與老獾協助他找心理諮商師蒼鷺協助,透過蛤蟆跟心理諮商師的十次諮商,用童話跟對話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心理諮商的過程。
開始在方格子發表讀書心得後,更發現專注的重要性。 從在方格子看完一篇長文,到看完一本書,乃至於寫完一篇心得,這過程需要許多專注累積而成。 大腦的運作方式 在有許多螢幕試圖吸引大眾目光的現代,專注更顯得難得。《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主要從腦科學跟心理學面向,探究分心的原因,以及要如何才能專注。
在看完《投資人宣言》之後,決定也拜讀威廉.伯恩斯坦的其他著作。《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從理論、歷史、心理學跟產業等四個面向探討投資。 理論
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商之一,也是美國《財富》雜誌2016年評選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44名。亞馬遜公司在2021年的財富500強企業里列第2位(取自維基百科)。 因為想要瞭解亞馬遜為什麼這麼厲害的原因,因此找了由日本亞馬遜創始成員所寫《Amazon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專題式學習,是將所有可調動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問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法可以將學習效果最大化,使我們在某一領域內迅速建立起專業知識。 ▋聚焦專題 劉瀾老師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只有聚焦於一個專題,才能將其變成擅長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心中有了專題,看待資訊的角度會
Thumbnail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學習,你有沒有能力不斷的學習、獲得新能力,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本書教你如何利用大學4年培養真正的實力?讓你瞭解超級學霸都是如何學習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專題式學習,是將所有可調動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專門的問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方法可以將學習效果最大化,使我們在某一領域內迅速建立起專業知識。 ▋聚焦專題 劉瀾老師在《學習力30講》中提到,只有聚焦於一個專題,才能將其變成擅長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心中有了專題,看待資訊的角度會
Thumbnail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學習,你有沒有能力不斷的學習、獲得新能力,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本書教你如何利用大學4年培養真正的實力?讓你瞭解超級學霸都是如何學習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