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聰教學初體驗】文化部文化體驗計畫—視形傳譯(Performing Arts)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終於進到台中啟聰學校了!

初次帶聾人/聽障學生上課的情況比預期中順利!

raw-image

這個時間點接觸聾人/聽障學生是個很美好的時間點,為何?

在語言的層面,因為豆比學習手語超過兩年半,也拿到翻譯證照,稱不上手語專家,但至少能更順利地口語手語並用(學生當中有口語和聽力能力跟聽人不相上下、學習和溝通很仰賴手語和視覺的、也有口語、手語程度都算中等的); 在教育層面,豆比已經在實驗學校經歷近一年的教學經歷,加上在 台中時空漫步 帶過幾次在地導覽的理論和實務課程與教學,比較抓得住課程流程設計、如何與學生互動的技巧、以及上課的節奏。加上因為有位三位老師-陳詩翰 和 林昱廷 和 嘉瑜老師跟我細心地事先說明了個別學生詳細的狀況,讓我先做好心理準備,再者,上週四也很幸運地透過學校的資源上了 莊越翔 老師的課程,多了一些更深的省思跟調整,加上閱讀了 被討厭的勇氣,更深體會「憤怒」是可以控制的,雖然跟剛進校的豆比比起來,現在的我更少動怒,但深知自己的上課模式以及對待學生的心態要更加優化調整:

對於學生上課狀態要再多一點包容心,而非帶過多的「我」的意識去上課,變成對學生的不專心的行為像是在打地鼠,老師本身心理也會疲乏。

反之,我調整努力用更聰明、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方式跟學生丟接球,加上課程設計充滿互動性,學生享受課程,豆比也感到心滿意足,訓育組長也因此給了我很正面的回饋。

raw-image

我最開心的是學生對於手語的認知多了一些全新的認識。從圈圈叉叉的問答題就了解到原來他們真的對於「手語」只有表層20%的認識,也不認識「聾人文化」(最初豆比以為啟聰學校會將更深層的手語和聾人文化納入課綱)。

raw-image

當然還有透過聊天了解他們對於自我身份的認同跟對於啟聰、一般學校的初步想法,課後跟訓育組長聊天才知道原來在中聰,學生不會特別被給予「身份認同」的教育,訓育組長說這裡的學生不太有「非黑即白」的認知:

自己一定是聽人、聽障、聾人。

因為不希望他們將自己標籤化,過度分類,反而是鼓勵無論是帶有什麼樣的身份狀態,聾人、聽障、聽人的族群是相互融合的觀念。

今天他們或許對手語多了5-10%的認知,接著豆比準備帶他們探索其他領域的未知。

當然,這只是第一堂社團課程,如何繼續讓學生喜歡這樣的社團課:

輕鬆有趣又能有所啟發、打破他們對於聾人/聽障者的刻板印象的同時,還能增長他們的同理心,以及認知到無論他們對手語熟不熟悉,它會引領他們進入更寬廣多元的藝術世界。

這是豆比今年新的修煉。

(P.s.第一次手語、口語併用上課,偶爾仍有手語有點錯亂的時刻,但基本上其實蠻順利的!

很感謝我在對於手語更熟悉的此時此刻有了機緣進入中聰接觸聽障/聾人學生,人生中的一切安排都是最美好的!)

(學生的肖像權使用已經過家長同意)

avatar-img
17會員
46內容數
112年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10天,搜羅全台評價正面的自行創業的聾人/聽障者的餐飲業店家,或是雇用聾人/聽障者的友善的餐飲業店家,將它整合成一張「全台聾人與手語美食地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發表日期:113年11月11日 文/吳崧銘 (手語名:眼尾男) 作者簡介 雲林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參加113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暑假期間擔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活動企劃專員。 初識聾文化的契機 去年在大學裡,修習了聽覺障礙這堂課,授
Thumbnail
某年,我臨危受命接下台東大學手語社老師的工作。起初我並沒有太大意願,畢竟自己的手語基礎不深,比得不夠標準,而且平時接觸的聽障朋友大多是口語族。要我教十八九歲的聽人學生,實在擔心誤人子弟。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昨天是ABC小朋友上課的第一天,真是把我們三個老師搞得哭笑不得🤣° 早上老師幫他上數學的時候,我們發現孩子看不懂中文,需要用英文解說題意,這孩子非常的smart,解說之後立馬可以作答,這時姊姊鬆了口氣,慶幸自己是留英回來的° 中午之後則是正音課程開始,跟這孩子講中文真的是雞同鴨講,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在參加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公眾表達菁英班: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表達」後,我對如何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地表達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場對自我形象和表達能力的深刻洗禮。
Thumbnail
這是第一場次專屬聾人聽障辦的公益課程。聾人享了自己對筋膜課程的好奇與參與。課程內容包含對筋膜的介紹,並進行互動式練習。活動有手語翻譯協助,讓聾人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課程提供了臺北以及臺中場次,並介紹了自我筋膜還原術的相關資訊。
小琪不管任何情況下,都不喜歡拿手杖,應該說我一直都有發現,大多眼睛還有點視力的同學們就是不喜歡拿手杖,在學校如此,出社會也仍是如此。不過小琪喜歡在有把握的時候,盡情的展現她眼睛還不錯的才能。譬如和男朋友約會的時候,眼睛就會突然亮得很,她會突然比平常時的視力還要好上許多倍,
Thumbnail
發表日期:113年11月11日 文/吳崧銘 (手語名:眼尾男) 作者簡介 雲林人,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參加113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暑假期間擔任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的活動企劃專員。 初識聾文化的契機 去年在大學裡,修習了聽覺障礙這堂課,授
Thumbnail
某年,我臨危受命接下台東大學手語社老師的工作。起初我並沒有太大意願,畢竟自己的手語基礎不深,比得不夠標準,而且平時接觸的聽障朋友大多是口語族。要我教十八九歲的聽人學生,實在擔心誤人子弟。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昨天是ABC小朋友上課的第一天,真是把我們三個老師搞得哭笑不得🤣° 早上老師幫他上數學的時候,我們發現孩子看不懂中文,需要用英文解說題意,這孩子非常的smart,解說之後立馬可以作答,這時姊姊鬆了口氣,慶幸自己是留英回來的° 中午之後則是正音課程開始,跟這孩子講中文真的是雞同鴨講,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在參加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公眾表達菁英班: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表達」後,我對如何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地表達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場對自我形象和表達能力的深刻洗禮。
Thumbnail
這是第一場次專屬聾人聽障辦的公益課程。聾人享了自己對筋膜課程的好奇與參與。課程內容包含對筋膜的介紹,並進行互動式練習。活動有手語翻譯協助,讓聾人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課程提供了臺北以及臺中場次,並介紹了自我筋膜還原術的相關資訊。
小琪不管任何情況下,都不喜歡拿手杖,應該說我一直都有發現,大多眼睛還有點視力的同學們就是不喜歡拿手杖,在學校如此,出社會也仍是如此。不過小琪喜歡在有把握的時候,盡情的展現她眼睛還不錯的才能。譬如和男朋友約會的時候,眼睛就會突然亮得很,她會突然比平常時的視力還要好上許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