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原住民族政見的亮點在這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侯友宜於十一月十六日公布四大原住民族政見,主張長者排富全額補助健保、振興原鄉經濟、推動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最後是落實原住民族教育自治,推動《原住民族學校法》,建立真正屬於原住民族自己的民族學校。

正是因為政府四年來都沒有制定《原住民族學校法》,這項政見現在看來尤能切中要害、確實保障原住民兒少。最早在八十七年原住民族教育法制定起初,就有「設立原住民中、小學」的概念。一〇八年再度修法時,高金素梅委員原本主張增列原住民族學校專章,因朝野協商決議,才改為另行制定《原住民族學校法》。

好不容易直到去年立院教文會排審三位立委提出不同的《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當時教育部、原民會竟然全無說明,更未提出行政院版本草案。民進黨又以沒有行政院版本草案為理由,阻擋逐條審查。民進黨政府自己主張設立專法,卻不提說明、不提草案,又以此為由阻擋逐條審查。現在族人辦學要寄人籬下在實驗教育,是誰之過?

我國兒童權利公約前年的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第六十點更強調「建議政府與原住民兒少互動,納入他們的觀點」,以保障原住民兒少文化權。筆者於今年九月出席原民會審查會議,並重申要讓「原住民兒少參與公共事務」,尤其是在族語推動跟教育、文化事務。沒想到這個政府整個機制都出了問題。

無論是在行政院跟衛福部兒童權利小組、文化部辦理有同步族語翻譯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教育部現有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的機制,通通沒有原住民兒少參與。原民會持續辦理的原住民兒少營隊活動,內容又不涉及公共參與。整個政府、十幾個部門,沒有人能把「原住民」、「兒少」、「參與公共事務」這三件事情湊齊的。

如今民進黨將兒少專業排入不分區立委第一名,只怕是「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藉此誇大其辭說政府多重視兒少的有心人,怕是沒看到四年生不出一部《原住民族學校法》吧!

avatar-img
7會員
29內容數
我是鄭胤宏,我的夢想是:「書生一掬傷時淚,誓灑大千救眾生。」現為中華兒童及青年協會理事長,文章刊於品觀點、聯合報、自由時報、奇摩新聞、中時新聞網、壹蘋新聞網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nikitt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司法院將於本周五、六舉辦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固然能精進少年司法政策,但司法院沒有傾聽民間聲音,未能兌現先前承諾,這才是少年司法的癥結所在。 少年案件多由一位法官不公開審理,這使得少數個案有法官洩漏個資、叫少年不要抗告,或是命少年下跪等情況。筆者曾促成監察院作成「少年法庭法官遴選機制調查案」,
自由時報日前報導新竹公車無預警減班,高虹安無法改善,施政報告數字美化,而且還不給問,導致四十人只能硬擠在二十人小巴,筆者深有感受。 日前從新竹公園等待公車到城隍廟,班次誤點到連外縣市的陽交大同學都忍不住攀談提問,使我為新竹市府感到丟臉。好不容易當終於看到公車到站,我們都傻眼了,高虹安市長引以為
陸生報考臺灣研究所,則必須設籍在福建、蘇浙、北京等八省市。政府用戶籍所在地決定報考資格,明顯構成地域歧視。除了違反憲法、教育基本法等大法,別忘了我們還曾於五十三年批准《反對教育歧視公約》。如果這項限制是陸方的要求,那就更弔詭了。陸方沒有自己規定,反而教育部還傻傻照辦、寫進簡章……
賴清德黨意一下,行政院及教育部豪撒兩百億補助公私立大學學費,不顧大學過剩的大難當前;調整就學貸款門檻,卻忽視學生遲至學期末才實際領到就學貸款。尤其大學過剩的問題,早在上一回大選前《親子天下》訪問蔡英文,問她回顧過去執政,教育政策最不足之處為何?
可惜教育部不是學生的靠山!想讀書的孩子,學期初沒有就學貸款,難道能找教育部的長官借錢嗎?當然不能。但教育部只要修法,讓法律更貼近我們這些學生,就能提供最大的幫助。教育部卻無視物價連年上漲,就學貸款申請門檻十五年沒調整;即使申請成功,還要等待數月才能撥款。
司法院將於本周五、六舉辦兒童人權月國際研討會,固然能精進少年司法政策,但司法院沒有傾聽民間聲音,未能兌現先前承諾,這才是少年司法的癥結所在。 少年案件多由一位法官不公開審理,這使得少數個案有法官洩漏個資、叫少年不要抗告,或是命少年下跪等情況。筆者曾促成監察院作成「少年法庭法官遴選機制調查案」,
自由時報日前報導新竹公車無預警減班,高虹安無法改善,施政報告數字美化,而且還不給問,導致四十人只能硬擠在二十人小巴,筆者深有感受。 日前從新竹公園等待公車到城隍廟,班次誤點到連外縣市的陽交大同學都忍不住攀談提問,使我為新竹市府感到丟臉。好不容易當終於看到公車到站,我們都傻眼了,高虹安市長引以為
陸生報考臺灣研究所,則必須設籍在福建、蘇浙、北京等八省市。政府用戶籍所在地決定報考資格,明顯構成地域歧視。除了違反憲法、教育基本法等大法,別忘了我們還曾於五十三年批准《反對教育歧視公約》。如果這項限制是陸方的要求,那就更弔詭了。陸方沒有自己規定,反而教育部還傻傻照辦、寫進簡章……
賴清德黨意一下,行政院及教育部豪撒兩百億補助公私立大學學費,不顧大學過剩的大難當前;調整就學貸款門檻,卻忽視學生遲至學期末才實際領到就學貸款。尤其大學過剩的問題,早在上一回大選前《親子天下》訪問蔡英文,問她回顧過去執政,教育政策最不足之處為何?
可惜教育部不是學生的靠山!想讀書的孩子,學期初沒有就學貸款,難道能找教育部的長官借錢嗎?當然不能。但教育部只要修法,讓法律更貼近我們這些學生,就能提供最大的幫助。教育部卻無視物價連年上漲,就學貸款申請門檻十五年沒調整;即使申請成功,還要等待數月才能撥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偏鄉原民特色小學展開服務 7月中,德內ㄦ服務隊來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互助國小教學。互助國小為部落學校,孩子們多為賽德克族組成,因此校內處處可見特殊的原民圖騰、族語教學,有著濃厚的部落氣氛。孩子第一天見到種子老師們,也熱情地用原住民的歡呼表示歡迎,這幾天的服務便熱血展開。 親近自然的校園閱聲琅琅
公幼招生從爆滿抽籤到不足額錄取,執事者的解決之道就是讓公幼辦理延長照顧,但幼教本已經很複雜的人力結構,根本無力支援延長照顧,教育部遂於今年(113 年 01 月 16 日)提出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作業要點,以最省錢的方式,招聘不定期契約的臨時工/教保員。
Thumbnail
全民原教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項落實的使命。透過相關課綱的制定以及教師知能增能學習,將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並協助學生、教師學習原住民族教育。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近年吹起母語風,每個族群只要打著母語為旗號,文化部都支持。台文,客語,新住民,以前的九族一查嚇死,發現早就該改名16族文化村了。在學校積極推動母語教學下,可憐的莘莘學子又多個幾個科目要學,之前一直搞不懂,母語這東西不就在家裡學就好,你家裡都不講了在學校學有什麼用? 直到有一天看到阿姨提到了共產黨裂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Thumbnail
台南一中「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原來我們這麼近——原民青年的自媒體行動」 及至去年2023年,都還有些校園發生對原住民歧視等惡意事件,甚至上了新聞引起譁然。 而台南一中申請了國教署「原住民族教育校訂課程計劃」,並設計同學可以自主選修的彈性學習課程「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讓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在偏鄉原民特色小學展開服務 7月中,德內ㄦ服務隊來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互助國小教學。互助國小為部落學校,孩子們多為賽德克族組成,因此校內處處可見特殊的原民圖騰、族語教學,有著濃厚的部落氣氛。孩子第一天見到種子老師們,也熱情地用原住民的歡呼表示歡迎,這幾天的服務便熱血展開。 親近自然的校園閱聲琅琅
公幼招生從爆滿抽籤到不足額錄取,執事者的解決之道就是讓公幼辦理延長照顧,但幼教本已經很複雜的人力結構,根本無力支援延長照顧,教育部遂於今年(113 年 01 月 16 日)提出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作業要點,以最省錢的方式,招聘不定期契約的臨時工/教保員。
Thumbnail
全民原教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項落實的使命。透過相關課綱的制定以及教師知能增能學習,將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並協助學生、教師學習原住民族教育。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近年吹起母語風,每個族群只要打著母語為旗號,文化部都支持。台文,客語,新住民,以前的九族一查嚇死,發現早就該改名16族文化村了。在學校積極推動母語教學下,可憐的莘莘學子又多個幾個科目要學,之前一直搞不懂,母語這東西不就在家裡學就好,你家裡都不講了在學校學有什麼用? 直到有一天看到阿姨提到了共產黨裂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2024年臺灣大選結果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政府政策的期望和執行情況。樂鍇老師指出,雖然民進黨在原住民族政策上取得成績,但未免落實政見仍是一大課題。政治追求期望越高,失望也將越大。反映出政策期待與落實度對國家和原住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需要持續檢視和監督。
Thumbnail
台南一中「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原來我們這麼近——原民青年的自媒體行動」 及至去年2023年,都還有些校園發生對原住民歧視等惡意事件,甚至上了新聞引起譁然。 而台南一中申請了國教署「原住民族教育校訂課程計劃」,並設計同學可以自主選修的彈性學習課程「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讓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