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論某一課程...

當事物的設劃失去標準時

一切就會變得空白、荒蕪

因為一定範疇內的領域所在必定皆有其限制性、侷束性

才能在有限中開發展拓出無限

若沒有形式上、外顯格式上有所限制、劃痕界線

除欠缺主題性、無法針對一特定的內容做細緻綿膩的觀視或探討外

更可能如水般無垠的四散流動、有空隙(找到話題)就抓取討論

無邊際的開展會容易流於淺層、通盤探究而難以深入

畢竟局部細膩的研究必須聚焦於若干特定、範圍相對較小的主題

甚至脫序、整體能力表現級距懸殊

說好聽一點是自由的體現

但缺乏範圍的討論、細究就易淪於空談、漫無目的的隨性泛論

或者另一種極端 - 虛空、全無

只有形體的實際存在、內容物近乎真空

因為範圍太大、無邊無際

而導致人心的「迷茫」、「渾然不知感」竄起

誰面對接收到一個沒有規定、準則

畢竟這樣的「園地」沒有門檻、所有人都能進入、結構鬆散、不成體系而搖搖欲墜

更無排外性、排他性

最後造成結果成品的產出(若以能力程度評等來看)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粗製濫造、時間及心力成本付出過低)、高分低就(努力者發現到頭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穫與"credit"、心中油然生成的不踏實感、浪費感)、整體水平不一(表現出來的絕對品質高的很高、低的極低)等不公平現象

只能期盼決策者盡量做出相對(已經無法公平客觀、一視同仁,因為最基本應該先設的準則、規準一開始就不存在了)吻合最多人、使所有人平均滿意度會較高的最終結果

否則一旦有任何一人自覺不公平的情況

就很難以客觀、系統性、付諸四海皆準的規則與已存在證據來說服、談判

因為唯有事先擘設訂立的規則才能成為談判的本錢與條件

若一開始沒有開展嚴謹(也不用到嚴謹、就基本款限制範圍、形式的規定與準繩持有了其實就足夠)的前提規則與範疇細分

屆時失去控制、不如預期的成果展出就會最好的打臉自己

而此時就只能不斷接受、不甘願卻必須要的道出種種違心之讚美詞語

而規則(雖然先前的設立欠佳)接收者、執行業務者在途中也會歷經一連串比真正著手實踐處理的時間還長的自我質疑

因為著手這種無範圍的製作

從準備、發想、草擬階段會無可避免的面臨主題決斷的茫然與無助感

因為創作任何內容之前必先要企劃、設定主題

一旦要有主題就只能自我限制了

而沒有訂定範疇的情況下將限制的自主權丟到接收者身上

會不知所措、慌亂匆狂

因為他們先前都沒有遭遇過這種需要自己決定製造、執行方向的創作形式

以往都是給什麼吸收什麼、就算是創作也有訂立明確具體、範圍縮小特定、有指南指引

這樣「自由」的命題

解題者(接收並處理、展出者)就會陷入無窮無底的思考迴路、失去方向感

即「不知道要做什麼」

因此才會有不切實際感

或兩個極端之感:空白虛無感、想發揮的太多卻無從做起或永遠覺得填不滿而力不從心(完美主義下的自我永不滿足)

這樣的操作等於是雙方皆輸、兩敗俱傷

請問有達到開設「課程」者的目的嗎?是否符合初衷宗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