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與國文老師定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期區老師的發言捲起千堆雪,也引發不少批評。但憑心而論,除了ptt上所謂北一女中學生說她上課會批判執政黨言論外,不甚妥當,其餘言論皆有可受公評之處。

此外,筆者近期看了不少老師及名嘴言論,覺得有些荒謬及感慨。

首先,有人提到,課綱是綱要,不是限制你要選那些文本來教。但這些人也許不知道,也許故意裝作不清楚,但在學考生都明瞭一件事-課綱選文基本上就是會考。即使出題配分不高,但只要有出,就一定要拿分。因此,沒有老師會不上那15篇的。另外,所謂自由文本選擇,根本是笑話。實務上根本多數老師都在趕課,怕教不完段考範圍,有些補充教材篇章還會規定學生要自己讀,說段考會考。因此,有多餘心力能教其他的,無疑是稀少。

其次,部分國文老師本末倒置。這幾天看到一個最可笑的說法,強調為了吸引學生興趣,老師們嘗試用不同方式接引古代文本,讓學生可以吸收。但同時間又說道:怎麼教才是重點,不一定要選某些篇章才能說明某種價值。又認為我們常常貴古賤今,看不起現代的發展。

但我要說的是?現實真的是如此嗎?怎麼教當然是重點,但怎麼挑選也是重點。因為每篇篇章內容的著重點不同,比如說:廉恥一文,當然重心就是講廉恥,而不會是其他。是以,選擇文本的同時,同時也代表你要傳達怎樣的價值。廉恥一文的重要性,不是它句法多精彩,而是傳達士大夫應該堅持何種理念,闡發儒家精神的代表。

許多老師本身都背棄了自己立學的根本,忽略了國文這一科除了文學鑑賞外,應該背負的何種價值。簡單來說,國文如果只是被視為一種鑑賞或技藝的學科,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找回當初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初衷,才是老師應該奉行的事。

最後,國文教育並不一定能達成品德教育,但如果國文這科都不願意說,又有哪一科會說?能不能形塑人的道德人格,答案是不一定;但如果都沒有人說,會有機會達成嗎?大家都強調的事,都不一定能做到;如果大家都不說,又有誰會在意。

國文這一科,除了考試價值外,更應該重視自己本身的價值何在?古文今譯當然很好,但是否能精準傳達所欲傳達的理念更為重要。文白之爭不要流於政治人物的鬥法,而是應回歸於該帶給學生何種精神更為重要。

avatar-img
10會員
170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文化存則國存;文化亡則國亡   我們教出來的是那國的 在師院待了二十年,任職期間,因為擔任<教育實習>課程的關係,經常會帶學生到國小去參觀、見習、試教、實習,參觀過的班級算起來應該有六百班以上,坐在後面觀察老師們認真的教,學生用心的學,教的學的都是為國家的未來在打根基,喜悅之外又有著一份驕傲和
其實也不是要限定在校訓啦,主要是想討論一些「以簡短文字摘要傳達某些精神」,這在台灣的學校最常見的就是共通校訓:禮義廉恥 (然後恥還要是蔣介石錯字版【耻】)。但不管是禮義廉恥或是我以前學校的「新誠勤篤」、「誠慧健毅美」都像是一些空泛的道德呼籲,也沒聽說哪位老師會向家長強調「我們的學生都有做到這些…」?
Thumbnail
【雅思大作文】-【教育类】教师职责 题目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judge right and wrong and to behave well. Ot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文化存則國存;文化亡則國亡   我們教出來的是那國的 在師院待了二十年,任職期間,因為擔任<教育實習>課程的關係,經常會帶學生到國小去參觀、見習、試教、實習,參觀過的班級算起來應該有六百班以上,坐在後面觀察老師們認真的教,學生用心的學,教的學的都是為國家的未來在打根基,喜悅之外又有著一份驕傲和
其實也不是要限定在校訓啦,主要是想討論一些「以簡短文字摘要傳達某些精神」,這在台灣的學校最常見的就是共通校訓:禮義廉恥 (然後恥還要是蔣介石錯字版【耻】)。但不管是禮義廉恥或是我以前學校的「新誠勤篤」、「誠慧健毅美」都像是一些空泛的道德呼籲,也沒聽說哪位老師會向家長強調「我們的學生都有做到這些…」?
Thumbnail
【雅思大作文】-【教育类】教师职责 题目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judge right and wrong and to behave well. Ot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