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台灣媒體就一直在瘋傳大陸陷入通縮,隨著2023年12月9日11月份CPI數據的公布,這次雪大決定要直球對決這個話題: 到底大陸有沒有陷入通縮?
這次不開門見山了,答案請看到文章最後,不想花錢訂閱的現在就可以關掉視窗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別浪費寶貴的時間。
先上客觀數據:
其實比起CPI,我更在意的是PPI:
很明顯無論是CPI還是PPI,同比、環比都在繼續往下跌,簡直就像北方的寒冬一般。
面對這樣的數據,雪大當然不會繼續講大話,畢竟咱們是有良知的客觀中立自媒體。
老實說現在的情況還挺嚴峻的。
要知道,經歷過泡沫破裂的日本,第一個失落十年裡,CPI同比、環比低於-0.5%的月份也沒有幾個。
對於大陸來說,歷史上也就98年金融海嘯和08年次貸危機波及的時候才出現過這種情況。
如果CPI連續三個月下降,一般則認為通縮來了,所以說十二月的數據很關鍵。
如果通縮真的來了,對於一般人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你手裡的人民幣會越來越值錢,畢竟購買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成長。
因此大家往往會選擇不急著花錢,這就會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把錢存銀行
消費降低
產能過剩
廠家、企業裁員
收入減少
更不願意消費
繼續存銀行
.....
先說說大家感受最深刻的消費,2023年以來雪大在大陸最大的感受就是消費降級。
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車、房、股市,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優惠案和打折。
這40年,我們一直生活在通脹的大背景下,似乎通脹就是正義。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們會進入通縮時代。
各大商場還是挺熱鬧的,但是普遍人均消費不高,例如最火的蜜雪冰城主打便宜。
電商也有同樣的現象,看看股價漲到天的拼多多,主打的還是便宜實惠。
接著看存款,根據最新公佈的銀行存款資料來看,多家銀行定期存款大幅增加,還出了一個新詞叫報復性存款。
都知道,銀行是靠收儲和貸款,賺利差,可是現在錢是存進來卻貸不出去,對銀行來說就是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