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數位轉型的三個層面

適合讀者: 普羅大眾

數位轉型具體是要做到甚麼樣子才算到位? 具體體現在那些地方呢? 本文簡單做個說明。

思考架構

請回到概念篇裡面的這個圖來看,就會很清楚囉。若還沒看過概念篇,建議你回去看看。接下來我們從複雜度最低的來一層一層往上說明。

數位轉型的三個層面


層面一: 運營效率

以目前中小企業,也許夠用就好了。簡單的來想,把運營效率提升等同導入系統,會比較容易理解。比方說,零售業原本用傳票、簿記、Excel等等相關系統,由手工作業變成數位化作業,再導入進銷存系統、會計總帳系統...等等,就是個很容易明瞭的例子。這個好像一點也沒甚麼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那種高大上的感覺,但是卻是不能不提及的基礎。看上圖右垂直軸,我們可以發現,嚴格定義上提升運營效率(或者簡稱為"導入系統")根本不算數位轉型的範疇。基於組織的需要,逐漸演化導系統的需求,這算是IT轉型的基礎,跟數位轉型似乎沒甚麼直接關聯。說實在的,若使用Excel加上公式或VBA夠用了,那也OK阿。但是這種單純提升運營效率的做法,影響低、複雜度低、且革命性也低。

層面二: 商業模式

讓我們回到上圖,請格外注意兩垂直軸: 越往上走,複雜度與革命性增加(演化性降低)。同步地請留心水平軸: 影響也變大。接下來我們還是從下往上說明。商業模式的改變,通常涉及跨職能、跨系統、跨場域等多樣化。一般來說是企業成長會遇到的問題。舉例來說,桃園廠產能不足,但是桃園工業地取得相對成本高,於是跑到苗栗設了苗栗廠。隨著網路普及與頻寬越來越便宜,傳輸安全性防護的提升(如專線、防火牆、VPN...等),無論總公司在哪個城市,都能夠迅速生成營收報表、庫存報表、管理報表、財務報表...等。

但若企業繼續成長,除場域多樣化外,又涉及新增事業部門(無論是內部切分或者外部購併),那麼要不是原本系統跑不動,或被迫要考慮更創新的做法。這涉及了事業網路的改造與事業範疇的改造。原本相對單純的系統必須因應這些變革,無法沿襲原本習慣的作業方式,需要各種來源不同的資料如何做萃取、轉化、載入(ETL),並形成各種不同構面的Data Warehouse,這就是數位轉型的開始。(呼,說了這麼久終於進入數位轉型了)

在此不厭其煩再次提醒: 數位轉型是個管理作為,而非只是導系統喔!

層面三: 客戶體驗

接下來是最難理解、最神秘的層面,涉及了客戶體驗改造以及商業模式改造。這些聽起來是否都很高大上呢,實際上的確複雜度高、革命性高,而且影響最大。

可以不帶錢包,但是不能忘記手機。

甚麼是客戶體驗? 我們用例子來說明比較容易理解。

第一例: 中國的行動支付。目前在中國跑得最快,主要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大平台。它改造(或革新)了甚麼呢? 在中國,支付方式的改變,造成日常生活的改變。除了革"硬幣、紙鈔"的命,擋了"信用卡"發行量與使用率,小額匯款不用再跑"銀行或ATM"。這背後的​複雜度包含: 通貨量管理、交易安全、支付安全、實體金融行業的調整、道德與政策的規範、以及相對應的監管與信用機制。真的很複雜吧! 但是影響層面非常非常大。

再舉另一個例子: 生成式AI。它能夠做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且使用者感受明顯改善、應用的想像空間更大。在Chat GPT之前有很多令使用者驚豔的軟體,有蘋果的Siri,谷歌的語音助理,微軟的Bing。亞馬遜也後發進入生成式AI的戰場。使用者可以使用生成式做甚麼呢,就身為普羅大眾的我來想,至少有以下領域:

  1. 生成特定程式語言碼。
  2. 電腦視覺: 人臉辨識、3D建模。
  3. 語音辨識,對話機器人。

背後涉及的Machine Learing模型如GANs(生成式對抗網路)與GPT(生成式預訓練模型),太專業我就留給專家去說明囉。

以上簡單說明了數位轉型的三個層面。我個人認為置身台灣產業,大概主要做到中間那層(商業模式層),就已經很厲害了。

下一篇會收尾,將數位轉型系列寫完。希望本文仍然是雅俗共賞。歡迎交流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