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貧的思想
這本書出版於1992年,導讀的標題即是〈從清貧到極簡〉,從清貧、簡樸、斷捨離、極簡、飛根等等,如果有個共同交集,我認為是「知足的理念」,梳理一下時間軸:
其實這一脈絡多少都有減少消費理念在其中,不過社會不會容許一個反社會的理念流行,所以在近期的極簡主義中會強調賈伯斯式的極簡,不過那是在消費能力許可的前提下。另外,這些理念也被曲解,導致一知半解的流行成棄舊換新的理由,但也因曲解成社會的、增加消費的,所以被社會容許吧,這些在之後幾本書中應會再詳談,回到此書。
清貧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貧窮,而是由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積極作用,形成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型態。
這本講述許多歷史人物,常提及《徒然草》,不過也讓我想到另一本《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其中寫到許多認為簡樸清貧的古人,實際上可能不是想像中的那般模樣。
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書中提到當時「物質高度發達,但普通民眾的生活依然十分勞苦,即便辛勤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城市裡的一間房子。如果你健康且辛勤工作,尚有可能真正擁有單門獨戶的住宅,然而一旦生病或失業,全家人便可能會露宿街頭。每年都有大量的貿易盈餘,但對普通庶民而言,那不過是一堆毫無實際意義的抽象數字而已。它沒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富裕,讓人覺得根本就是一種結構性的瘋狂。」這麼多年以來依然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清貧」書中很明確寫到是「對物質的占有欲降到最低限度」:
日本古代有一種叫清貧的美好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只要將對物質的占有欲降到最低限度,就可使內在的思想自由的展開飛翔。
這在現代的躺平主義「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中可看出其繼承清貧理念,但這產生了一個荒謬的現象:我們的教育對古人安貧樂道表示讚揚,但對於現今若安貧樂道則表示貶斥、不思進取。真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