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男人—《媽寶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聽一場《媽寶心理學》的演講,除了遇到睽違已久的朋友外,也很高興終於又有一本專書去討論男性的心理了(心理書籍還是以分析女性的關係居多)。我有幾點想法整理一下。

這本書探討的媽寶主要以男性為主,這是因為母子關係跟母女關係目前仍然差異甚大。不是說沒有媽寶女,而是母女關係的動力遠比母子關係糾葛複雜許多。如果想了解當代台灣的母女關係,歡迎閱讀吳曉樂的散文與小說。

基本上台灣的男性都有成為媽寶男的潛力,這是我們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家庭結構所造成。用一個簡單粗暴的說法就是,父親不見了。這裡的不見,大多不是物理上的死亡或分離,而是父親在心靈上,沒有與家人同在。然而不是跟我同輩的年輕父親才變成這樣,我們的父親,再上一輩的父親,上上輩的父親也是如此,因而造就了世世代代哀怨的妻子與母親。

然而回過頭來思考,跟我同輩的異男成為父親的任務難度比過去提高非常多。很像從B級考卷,隔一代馬上跳到SS級考卷,裡面的知識他一項也沒學過,前輩(爸爸)也都不懂,卻馬上要應試了。我爸那一輩的男人,只要肯賺錢養家,不賭不嫖不上癮不家暴,就已經是七八十分的好丈夫了。如果再肯「幫忙」做點家事,「幫忙」偶爾陪孩子玩一下,對老婆來說,就是娘家祖墳冒青煙,求之不得一百分的新好男人了。我這輩的年輕老公如果只做到這樣,很抱歉,大概只能得到四五十分,剛過死當(被老婆休掉)的標準。某種程度來說,聽我一些已婚的異男朋友滿腹牢騷也不是全然沒道理,因為他們根本沒學過(物理&心理)照顧家人的認知和技能呀。

書裡提到,心理師演講也說到,缺乏父性楷模與陽性法則影響的不只是媽寶男的湧現,而且整個社會產生的新世代,不少人有「王子公主」症候群。特徵是說,他們難以將內在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化為現實,並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類似童話中的王子與公主,總是期待(超自然的)他者,或一個簡單的解方,幫助他們弭平現實的困境,而無法像成熟的國王與王后獨當一面處理複雜的問題。

題外話,開場的時候主持人開玩笑說這書名並非在說某位候選人,但我總感覺該候選人的支持者正是這本書提及的對象。他們正期盼一位橫空出世的特殊候選人可以帶領他們走出現實的泥淖,殊不知他們的選擇很可能將他們推入深淵。又或者,部分支持者內心也明瞭該候選人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但就是想把社會搞爛,想看其他人落衰,類似於小孩鬧脾氣把玩具摔壞的心理。

所以該怎麼辦呢?書中主要設想的讀者是女性,對女性來說,就是盤點自己的性格和資源,還有伴侶媽寶的程度,再決定要涉入多少。同時也要對笨拙的男性多一些耐性,還有打破對完美伴侶的理想泡泡,這樣才能真正的親密。如果是對男性同胞,則可以借用鍾穎老師的話,就是面子不能當飯吃,往內看一下下不會死,承認自己不懂不會死。再多一點認識自己、伴侶、和孩子的意願,再多學習一些陪伴家人的技能。當然書中還有很多有見地的分析還沒提到(例如媽寶男的高功能伴侶要學習他們的「軟爛」),至少我們現在已經有所覺察這個嚴重的問題。或許有朝一日,我們可以不用再討論「媽寶男」,希望如此。

avatar-img
35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是我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和友人一起去看了這部紀錄片,當天場次觀賞的人非常少,加起來總共才五人,可能是這樣的題材實在不討喜吧。片名讓人聯想到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謝瓊煖飾演的犯人母親,推著推車撕心裂肺地吶喊:「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我是淚點低的人,雖然整部紀錄片的氛圍低調且克制,然
這是一本人物傳記,主人公是臺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的排灣族女巫Mamauwan Patjaljinuk(嬤芼灣.巴加里努克,漢名:包惠玲)。記得幾年前就有媒體專題報導過這位現代女巫了,雖然沒有去過土坂部落,也只聽過巫師的線上演講,但還是對她分享的經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今年正好出了這本傳記,能夠藉由本書完
這本是我第一次讀作者的長篇小說。關於作者吳曉樂,自她初試啼聲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我就一路關注她的臉書文章到現在。除了性別不同,我自認跟作家有不少相近的質素,例如相似的年紀與教育背景,父母皆是低學歷的勞工,我們都是闖入國立前段大學的第一代大學生,同樣敏感多慮的心思,一樣受環境驅使就讀自
有格友提及,所謂「經典」就是人人都聽過,但真正閱讀的人卻很少的一種神奇事物。說來慚愧,《傲慢與偏見》對我而言就是這種書籍。我只看過05年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連最受歡迎的95年影集版都沒看完。趁著前一陣子台文翻譯版上市了,而且恰逢正在學台語文的契機,就打算好好地來親近一下這本所謂的「經典名著」。
「好好的睡一覺,醒來,就要試著長大了。我沒有錯。」 ——陳雪《惡魔的女兒》 前一陣子各界metoo事件方興未艾之際,有部相關主題的韓國青少年小說《有真與有真》靜靜上市了。這部小說初出版於二十年前,當時我如同書中主角一樣,是中學生的年紀。當年台灣似乎還在談「兩性」的議題,但韓國已經提到了青少年的性
說來慚愧,同輩人中我的出國次數極為稀少,只有大學時跟著家人到過香港的經驗。當時對香港的印象不算好,就是個繁華大都會,偏偏我不怎麼嚮往大都會。工作之後,寒暑假幾乎都有要事難以出國,一年年耽擱下來,終於等到疫情結束,才暗暗許下走個《源氏物語》之行的心願。但因罕有出國經驗,還是央求一位常去日本的前輩帶路。
曾和友人一起去看了這部紀錄片,當天場次觀賞的人非常少,加起來總共才五人,可能是這樣的題材實在不討喜吧。片名讓人聯想到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謝瓊煖飾演的犯人母親,推著推車撕心裂肺地吶喊:「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我是淚點低的人,雖然整部紀錄片的氛圍低調且克制,然
這是一本人物傳記,主人公是臺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的排灣族女巫Mamauwan Patjaljinuk(嬤芼灣.巴加里努克,漢名:包惠玲)。記得幾年前就有媒體專題報導過這位現代女巫了,雖然沒有去過土坂部落,也只聽過巫師的線上演講,但還是對她分享的經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今年正好出了這本傳記,能夠藉由本書完
這本是我第一次讀作者的長篇小說。關於作者吳曉樂,自她初試啼聲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我就一路關注她的臉書文章到現在。除了性別不同,我自認跟作家有不少相近的質素,例如相似的年紀與教育背景,父母皆是低學歷的勞工,我們都是闖入國立前段大學的第一代大學生,同樣敏感多慮的心思,一樣受環境驅使就讀自
有格友提及,所謂「經典」就是人人都聽過,但真正閱讀的人卻很少的一種神奇事物。說來慚愧,《傲慢與偏見》對我而言就是這種書籍。我只看過05年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連最受歡迎的95年影集版都沒看完。趁著前一陣子台文翻譯版上市了,而且恰逢正在學台語文的契機,就打算好好地來親近一下這本所謂的「經典名著」。
「好好的睡一覺,醒來,就要試著長大了。我沒有錯。」 ——陳雪《惡魔的女兒》 前一陣子各界metoo事件方興未艾之際,有部相關主題的韓國青少年小說《有真與有真》靜靜上市了。這部小說初出版於二十年前,當時我如同書中主角一樣,是中學生的年紀。當年台灣似乎還在談「兩性」的議題,但韓國已經提到了青少年的性
說來慚愧,同輩人中我的出國次數極為稀少,只有大學時跟著家人到過香港的經驗。當時對香港的印象不算好,就是個繁華大都會,偏偏我不怎麼嚮往大都會。工作之後,寒暑假幾乎都有要事難以出國,一年年耽擱下來,終於等到疫情結束,才暗暗許下走個《源氏物語》之行的心願。但因罕有出國經驗,還是央求一位常去日本的前輩帶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大家都聰明人,利益夠好的情況下,會選擇跟讓人信賴的夥伴長期互動,順勢讓子女互相熟識,成為世交對象,富貴會超過三代、情面也是。
媽寶男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小事讓媽媽處理,大事一定要問媽媽。比問媽媽更慘的是,媽媽自動干涉,媽寶男不喜歡卻不敢反抗,通常這種不是特別窩囊,就是對另一半的脾氣很壞。 在交往的過程中,男友如果一直提到父母,那也不一定能代表對方一定是媽寶,可能只是他跟爸媽的感情很好,好到每次約會可能爸媽都會打電話來。
Thumbnail
男性同胞不喜歡被稱作「媽寶」,因為媽寶這個詞好像在譏笑一個成年人還沒斷奶,無時無刻都要依賴媽媽的照料。不過漸漸的,有一些跟母親特別親近的男人不再介意被稱作媽寶,有時還會主動承認自己有嚴重的媽寶症,以顯示自己與媽媽的好感情。我自己的兄長也不介意被稱作媽寶,雖然他大學畢業就經濟自主了,因為知道媽媽最疼他
Thumbnail
媽寶和孝順僅一線之隔,以前覺得男友的家庭好有愛,教養真好,現在才知道男友根本就是典型的媽寶…! 媽寶男,聽起來可能有點可愛,但是真正交往起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僅是在跟男友談戀愛,還得時時刻刻注意他背後那位如影隨形的——媽媽! 什麼是「媽寶」,他們有哪些行為與特質,以及如何與媽寶男友和諧相處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媽寶男這一族群已經不再罕見。孝順和媽寶之間有著微妙的界線,但是過度依賴母親的成年男性特徵卻是明顯的。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避免與媽寶男交往,免得日後煩惱不斷。 媽寶和孝順的區別 媽寶和孝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孝順是尊重和愛護父母的表現,而媽寶則是過度依賴母親,影響到個性、人際關係和愛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大家都聰明人,利益夠好的情況下,會選擇跟讓人信賴的夥伴長期互動,順勢讓子女互相熟識,成為世交對象,富貴會超過三代、情面也是。
媽寶男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小事讓媽媽處理,大事一定要問媽媽。比問媽媽更慘的是,媽媽自動干涉,媽寶男不喜歡卻不敢反抗,通常這種不是特別窩囊,就是對另一半的脾氣很壞。 在交往的過程中,男友如果一直提到父母,那也不一定能代表對方一定是媽寶,可能只是他跟爸媽的感情很好,好到每次約會可能爸媽都會打電話來。
Thumbnail
男性同胞不喜歡被稱作「媽寶」,因為媽寶這個詞好像在譏笑一個成年人還沒斷奶,無時無刻都要依賴媽媽的照料。不過漸漸的,有一些跟母親特別親近的男人不再介意被稱作媽寶,有時還會主動承認自己有嚴重的媽寶症,以顯示自己與媽媽的好感情。我自己的兄長也不介意被稱作媽寶,雖然他大學畢業就經濟自主了,因為知道媽媽最疼他
Thumbnail
媽寶和孝順僅一線之隔,以前覺得男友的家庭好有愛,教養真好,現在才知道男友根本就是典型的媽寶…! 媽寶男,聽起來可能有點可愛,但是真正交往起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僅是在跟男友談戀愛,還得時時刻刻注意他背後那位如影隨形的——媽媽! 什麼是「媽寶」,他們有哪些行為與特質,以及如何與媽寶男友和諧相處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媽寶男這一族群已經不再罕見。孝順和媽寶之間有著微妙的界線,但是過度依賴母親的成年男性特徵卻是明顯的。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避免與媽寶男交往,免得日後煩惱不斷。 媽寶和孝順的區別 媽寶和孝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孝順是尊重和愛護父母的表現,而媽寶則是過度依賴母親,影響到個性、人際關係和愛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