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改變》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提出對於改變進行妥善的計劃,可以讓「自我損耗」有效的降低。但問題是,計劃可以控制生活中可預測的部分:我們知道下一步該去什麼地方、遇見哪些人,做哪些事情,所以我們能做好準備。有了計劃,當面對事情發生時,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但是在計劃之外,在我們完全沒留意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又該怎麼做呢?我們的環境中充滿了意外,會誘發我們不尋常的奇怪反應,例如同事不斷拿他無法完成的工作來煩你、鄰居深夜開趴、遇到生氣的顧客、小孩在學校跟同學打架等。我們的計劃中通常不會規劃到這些事情,我們也不會為此做準備,因此當應對這些事情時,我們無法呈現最佳狀態。但往往這些事會在錯誤的時間突然出現,我們也許因為損耗而疲於應對,錯誤的應對方式,結果往往會造成事後的悔恨。
因此,當我們進行計劃時,我們應該能預料到生活中會有很多突發事件;其次,當意外的事情發生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工具可以誘發我們明智而有效的反應,而不是愚蠢的行為。Goldsmith在書中舉了一個情境,在公司中總有一些你認為無聊,又不得不參加的會議吧?在這個會議上你心裡也許不斷的咒罵,我工作都做不完了,還要我浪費這一小時的時間坐在這裡,因此你在筆記本上塗鴉,只有在被點名的時候敷衍的發言,直到會議結束。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我告訴你,在會議結束後,你需要回答一下四個問題:
我是否盡最大努力追求快樂了?
我是否盡最大努力尋求意義了?
我是否盡最大努力構建積極的人際關係了?
我是否盡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了?
當你事先知道要進行這個測驗,你會有哪些不一樣的做法來提升你在這四個問題上的分數呢?這一個事先知道的測驗會產生一種自然的渴望,讓你想努力的表現更好,讓自己在快樂、意義、投入度、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高分。
Goldsmith 建議我們,每次開會時都要假裝會後需要接受這樣的測驗!他說:
「你的頭腦和心靈會因此感謝你。你開會的這一個小時,是你生命中不會重來的一小時。如果你感覺苦不堪言,它就是你的痛苦,而不是公司或其他同事的痛苦。為什麼要浪費這一個小時,心不在焉或者憤世嫉俗呢?」
只有我們承擔起自己投入生活的責任,我們就會對工作做出積極貢獻,同時也創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把這四個題目當成改變我們思維轉折點,評分通常是一種事後行為,但這種假裝自己要接受評分的結果,倒轉了這個順序。當我們知道我們會參加這項測驗時,我們會用自己的行動準備好答案。這會讓我們在一個無聊透頂的會議中,為了不浪費生命中的一個小時,而有更多的投入。
這四個問題,可以做為一個工具,當面對自己無法預期的意外情境時,停下來好好的問自己,當事情處理完之後,我們需要對這四個問題評分,我們接下來的表現「應該」如何?我會將這四個問題放在明顯的地方,隨時可以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