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缺點很糟,你看不出它好在那裡。但我一向認為,所謂的缺點,不過就只是放錯位置而已,沒有找到它的用處,更多的只可能是你刻意迴避這項特質。
有些特質,它的問題是會讓人表現得過於逞強,但是在對應拖延問題卻特別好用。在這一篇文章當中,我想分享我的案例:透過太愛面子的特點,來牽制我的拖延症 。
我覺得我是一個從小就很會「裝」的人,以前遇到過得不錯的同學、朋友,跟我分享去國外那裡念書、那裡工作,我會覺得,我如果不表示一下,好像就遜掉了,所以我也會嘗試的去「描述」一下,其實我也混的還可以,不比你們差多少。
這個特點一向被我認為是一個壞習慣,因為你陳述了一件偏離事實的事情,為了要讓這件事情看起來更真,又要描述一件不存在的事情來襯托它。所以我盡可能的不要展現這項特質,以免為自己帶來麻煩。
直到一件事打破我對於這個特質的看法,那就是遇到原子習慣這本書。
先建立假的身分認同,再想辦法填充
原子習裡面有一個章節提到身分認同:
你相信你是一個甚麼樣的人,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022年6月,那時候的我的健康狀態不是太好,因為疫情,讓我有充分的理由在這兩年當中不運動;我的肚子因為長期大吃大喝,不但變得肥胖,還擁有了可怕的脹氣,每天讓我肚子痛,但我還是沒有打算要有任何改變:因為我的拖延症,讓我決定過一天算一天。
剛好,公司團隊開始舉辦分享會,要求大家每周去跟同事們,透過投影片的方式,分享一件事。可以是一項軟體技術的演示,也可以是讀書心得的分享。
我當時就想分享原子習慣,但我不想只分享書中的故事,這樣聽起來很沒有說服力。
我讀到原子習慣裡面的「身分認同」的時候,我就在思考,我為什麼不能假裝自己已經是一個運動有成的人,來督促我自己採取行動?
我的想法是: 或許在裝的時候,也要讓自己想辦法,相信自己的鬼話。
跟書中做法不一樣,我是拿我的個性,去把表面的身分做起來,達到一個假的身分認同,再利用自己愛面子的特性,讓自己不得不照著,已經誇下海口的說法去執行,把這個身分實體化。
所以,在距離輪到我準備分享會的一個多月前,我開始告訴身邊的同事「我現在已經會每天早上去跑步,然後我會在分享會報告這件事」,但我根本就還沒開始做這件事情。
過於愛面子,連拖延症也可以對付
不過沒關係,如果到時候分享會什麼都拿不出來,我會覺得很丟臉,那個愛面子的我,一定會不同意這件事情的發生。雖然我也有拖延症,但當時,我拖延症表現出的威力,遠遠不如愛面子的強度。就這樣,拖延症就被我的愛面子給壓制住了。
因此,我真的開始強迫我自己,早上5點起床去運動,然後利用手機來自動記錄,我跑步的歷程數,最後再把這些數據整理成報告。
可以看連結,當時我用來報告關於維持運動習慣的文章。可以直接看紀錄的圖就好,不用看文字。
這招對我非常的有效,在到分享會當天為止,我大概跑了將近180公里的操場。直到今天,我還在維持這個喜歡運動的人設(但我現在是真心喜歡運動了)。後續我也繼續用了這套方法,先把各種的人設建立出來,再來想辦法讓他「弄假成真」。
從這次的經驗,讓我了解到,自己真的很愛面子,這是我無法逃避的現實。另一個點是,這個特質不是不好,而是我不夠了解它,一直沒有把這個特質,放在正向的對待上。
當然我的例子還有許多要考量的點,比如是不是因此造成心態上的壓力或扭曲?會不會用力過猛,最後得不償失? 但我認為,只要事前先想清楚最糟的後果,跟把這個態度用在正確的事情上,其實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也希望大家可以練習看看,找找自己,是否有一項特質看似缺點的特質,它的強度,可以幫助你控制很多缺點,達到正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