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還不知道嗎?是人際關係在塑造我們!

raw-image



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孟德爾森 (Edward Mendelson 1946- )所寫的:《最重要的事:七大經典小說中的人生智慧》。

從七本書的創作者生平、小說內容、創作者與書中人物時代背景、作品延伸出的思考,等四個角度來拆解這些故事裡的「獨立個體」,如何面對他們的人生。按照出生開始的七個階段,這七本書分別代表的是:

出生:《弗蘭肯斯坦》。童年:《呼嘯山莊》。成長:《簡·愛》。婚姻:《米德爾馬契》。愛情:《達洛維夫人》。父母:《到燈塔去》。未來:《幕間》。

關於細說、戲說、解讀作品的文章,我們讀過太多。關於套用文學文化社會學心理學理論,來拆解作品或作者意圖的文章,我們也都受夠了。

作者持續的提醒我們,不管是小說詩歌或戲劇,裡面的故事都比人生緊湊。書中人物的經歷還有反應跟思考,往往都會透露出他們是怎樣的人。

這會讓我們發現他們是哪種「類型」的人----這七本書的作者都是女性,作者強調男性作者往往會凸顯,他的人物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這不是真的。

人跟人,人跟社會,人跟同類或非同類人的互動,才會一次又一次的讓你修正(或繼續扭曲)你的生命價值。

關於人際關係,作者有一大段話,很值得參考:

人際關係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愛為基礎的,另一種是以權力為基礎的。前者靠自願承擔義務來維持;後者的關係是由某種力量來維持的。大多數人際關係都是這兩種關係的結合,但在任何一種特定關係中,其中一種往往占主導地位,但也有可能是從一種關係轉變為另一種。

《弗蘭肯斯坦》講的是「同情」(先有同情,共情,才會有理解),而父母對小孩會有不求回報的同情。《呼嘯山莊》的主題是「激情」,這跟性還有長相廝守都沒有關係,而是要彼此心靈完全契合的承諾。

同情跟激情,都要有物件對象才行。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原來這七本經典小說都在提醒我們,「個體」跟「個體」,個體跟「大家」之間的關係跟互動,表面跟裡面都很有文章。

是我們得自找問題,自找解答。而拆解跟整理的過程,恰恰就是一次又一次讓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個體的機會。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5/我是誰跟我跟誰在一起有關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