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只是想表達心裡最真實的感受—即使是說父母的不是

前天在寫拜拜香的氣味時,提及了我的童年創傷以及對爸媽總是爭吵的不滿;責備他們能為了迷信不吵架,卻無法為了給我留下個美好的童年不吵架。

    在寫這段的時候,我有猶豫了一下,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是:這樣公然的寫父母的不是真的好嗎?何況我的父母近年來其實已經不太吵了,偶爾我跟他們還是會有表面的寒暄與互動,從互動中我也感覺得出來他們其實是有想彌補我的。但我心裡的另一個聲音站出來說:在妳小時候,他們確實就是那麼糟糕啊!他們現在悔改也無法抹滅他們過去不理智的行為對妳造成的傷害不是嗎?

長年居住在我心裡的那個憂鬱小女孩用著比平常更陰鬱的眼神盯著我。

此時,我腦海突然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裡的兩句話,是新井一二三的「媽媽其實是皇后的毒蘋果?」。作者在國外做心理諮商時,心理諮商師引導式的詢問她:「妳要不要在這裡說說看?母親,我要妳愛我。」作者回答了:「我不能。」

“我不能。”這三個字,當時重重地敲擊了正在閱讀此書的我的腦袋跟心臟,因為我也曾經在類似的情境下被鼓勵說出類似的話,一開始我有試著拒絕,但拗不過對方期待的眼神,最後還是試著說了:「爸爸,我希望你愛我。媽媽,我希望妳愛我。」之類的話。說完後一股雞皮疙瘩馬上竄了起來,心裡有說不上來的尷尬與彆扭,但當時也不知道怎麼表達這種難以言喻的感受,對方問我說出來感覺怎樣的時候,我只是很冷靜地說還可以,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是糟透了,因為那根本不是我心裡真正想說的話,過了那麼多年,他們的愛早已不是我真正渴望的東西了。我早就能自己愛自己了。

「我不能」這三個字才是我面對那個誘答真正想說的話。

所以昨天在猶豫要不要寫出雙親以前的不是時,想到了書裡的這個片段,彷彿給了我勇氣,於是就決定把它寫出來了。寫到最後一段的時候,情緒有點激動,有一些氣憤,還有一些悲傷。但寫完的感覺真的很爽,就像排出了累積幾十年的宿便般的開心。

關於父母的愛,我認真想想,小時候的我應該是渴望過的,否則我不會小心翼翼地去討好他們那麼多年,只是他們當時顧著吵架沒空給我,即使他們現在想要彌補,但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如今我已經長大了,我當年想要的早已不是我現在想要的了,即使我現在能跟他們好好相處,也不代表我就要渴望甚至接受他們遲來的愛吧?二十年前拒絕你的告白對象,二十年後跑來跟你說他現在願意愛你了,請你原諒他當年的拒絕,此時應該是換你拒絕他的愛,然後客氣地說你們還是可以當朋友,這才是比較合理也比較有可能產生的反應吧?

總之很開心我能透過寫這篇文章去釐清自己心裡對於渴望父母的愛究竟是怎樣的想法,原來是「我不能。」,真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