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兇手_一個母親的自白】陪母親面對兒子的校園槍擊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一個母親的自白

這本書作者是一位母親。
他的小孩和一位朋友,
在1999年4月,
在科倫拜高中持槍射殺,
導致12位學生及1位老師身亡,
兩人隨後自殺身亡。

這場悲劇發生後,
作者為了瞭解
兒子、憂鬱症、精神疾病及暴力等議題,
爬資料、問專家、參與預防自殺活動,
最後出版這本書、分享故事。

作者說:
真希望我能早知道這些事
好在兒子需要我時,
能更知道要如何伸出援手。」


書寫吧

作者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
也因為這樣,
讓事件發生後,
有管道抒發心情和沉澱自己。

書寫是個恢復過程,
我們可以將心情化為文字,
日記本是你最沉穩的聽眾,
也是最優質的同理者。

作者回顧以前筆下的兒子,
回憶以前種種的家庭生活,
知道自己並沒有忽略自己兒子。

卻也發現,
其實在兒子犯案前一段時間,
還是有徵兆的。

容易生氣、較不耐煩、大大小小的闖禍。

也從日記中發現,
兒子的完美主義無法面對羞愧感
似乎從小就展現出來。

輸不起、什麼都要自己來、有點像怪咖。

光靠父母的愛,是不夠的

這是很殘酷的事實,
就算家庭給最多的愛,
小孩,尤其青少時期,
終究需要同儕的認同。

父母、家人的愛,
不等於同儕的愛。

書中有一段,
作者過世的小孩-狄倫,
有一個要好的朋友,

朋友交了女朋友後,
狄倫開始覺得自己孤單,
似乎覺得朋友背叛了自己。

這種感受,
除非小孩願意說,
否則父母根本無從發現。

狄倫在學校也曾遭欺負,
但是面對父母時總是輕描淡寫,
狄倫盡力讓父母覺得:
他有能力處理事情,他是個乖孩子。

兒子花了很多時間隱藏真正的感覺
讓父母心痛不已。

真的不是父母失職沒有發現這一切,
而是狄倫真的隱藏得太好,
沒有人有辦法發現。


談談狄倫

書中的狄倫看起來似乎有完美主義,
事事都要求要在自己的掌控中,
不准自己在眾人前面出糗。

他沒有排解這種感受的能力。

當他的自卑感襲來,
就會變成攻擊自己的最佳武器

自卑感最愛對我們說:
我們很爛。
這世界不需要我們。

恰恰符合有自殺念頭的人們。

排解自卑感的方法之一就是:
談論它們
說出自卑的事件和感受,
會讓自卑感見光死。

但狄倫沒有這麼做。

狄倫的憂鬱,
也成為另一位行為暴力朋友的誘餌。

狄倫一心想自殺了結自己,
另一位朋友則一心想殺人。
兩人互相緊拉對方特質,
一起策畫了這場校園屠殺。


矛盾的我們

我們當然知道,
小孩有狀況時,
我們一定要挺身幫忙。

當真相是,
我們是會選人幫的。

當需要被幫忙的小孩
顯得溫和、願意聽意見、好相處,
大家自然願意伸出援手。

但,
粗魯,討人厭、愛抱怨的小孩,
往往更需要我們的靠近。

書中提到了一些憂鬱症前兆,

  • 身體莫名病痛
  • 突然變得黏人
  • 睡眠不穩定
  • 不耐煩、容易生氣
  • 日記文法凌亂
  • 幻想的世界與真實搞不清楚


當小孩突然出現這些狀況,
或者性格出現轉變,
都是需要注意的徵兆。

當你接到小孩在學校闖禍,
或是小孩在家推託家事,
不要急著問:
「你到底在幹嘛?」

可以這麼問:
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

如果還有機會再跟狄倫說話,
作者說她會這麼說:
「請你原諒我,原諒我這個當母親的,
居然不知道你內心有多痛苦,
原諒我沒有幫上你的忙,
原諒我讓你覺得不能向我傾訴。」


積極地幫助小孩

光靠父母的愛不夠,
但也不是所有小孩的犯罪,
都是父母的過錯。

除了家庭,
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小孩憂鬱,
但家庭可以更積極地發現小孩狀況,
更直接地幫助小孩解決問題。

許多小孩在學校被欺負,
不敢告訴父母的原因,
竟是認為爸媽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事。

我們應該要讓小孩知道,
爸媽永遠是最願意聽你說煩惱的人

作者在書中提到,
她和先生對於兩個兒子的教養親力親為,
家事、禮貌、規矩、待人處事,
任何細節都盡力教導。

但是,
作者卻說:
與其花很多時間教這些,
她很希望當初可以多和兒子坐下來聊天,
不急著教兒子,
而是聽他說話。

說些什麼都好。


後記

最近看了〈星願〉這部電影,
每個願望都珍貴,
都有實現的價值。

即使小孩的願望微不足道,
引人發笑,
但這願望仍是小孩真切的心意。

看重每位小孩的心聲,
建造出和善的每一個角落,
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灰寒的沙龍
51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灰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4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Thumbnail
2024/04/04
這本書主要針對疑似或剛被診斷出ASD孩子的家庭,介紹了自閉症的特徵、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多種療法介入方式。
Thumbnail
2024/03/26
作者黃隆正是位精神科醫師,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瞭解成人ADHD,並分享成人ADHD的特質和處理方法。
2024/03/26
作者黃隆正是位精神科醫師,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瞭解成人ADHD,並分享成人ADHD的特質和處理方法。
2024/03/18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2024/03/18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沒有人說過的是,當你的小孩死了,一部分的你(非常小、但不可忽略的部分)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你預期中、日夜擔心且做好準備的那一刻,終於來到了。啊,你告訴自己,終於來到了。就是現在了。」
Thumbnail
「沒有人說過的是,當你的小孩死了,一部分的你(非常小、但不可忽略的部分)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你預期中、日夜擔心且做好準備的那一刻,終於來到了。啊,你告訴自己,終於來到了。就是現在了。」
Thumbnail
距離小孩在保母家受重傷已經滿一年,去年此時的我正處在極度震驚及悲痛中,每天要很努力才能勉強維持生活作息,實在很難回想當時是如何活過來的。 如今一年過去了,當我漸漸接受小孩受到保母虐待的事實,放下誤信壞人的自責感,心理狀態也變得更堅強,我才終於敢回顧去年和先生在Line上的對話,嘗試拼湊出那段
Thumbnail
距離小孩在保母家受重傷已經滿一年,去年此時的我正處在極度震驚及悲痛中,每天要很努力才能勉強維持生活作息,實在很難回想當時是如何活過來的。 如今一年過去了,當我漸漸接受小孩受到保母虐待的事實,放下誤信壞人的自責感,心理狀態也變得更堅強,我才終於敢回顧去年和先生在Line上的對話,嘗試拼湊出那段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Thumbnail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Thumbnail
一位從未打擾敝人在下我的優質生母捎來簡訊,簡單說明母女有點衝突接著詢問在校狀況。生母提到安親班轉述女兒會邊看韓團照片邊寫作業,因此跟生父認為是否是因為沉迷韓團造成。舉手之勞沒問題的,只要有空有心情並且半獸人要配合回答人類語言都沒關係,反正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包山包海包生兒子,服務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事實。
Thumbnail
一位從未打擾敝人在下我的優質生母捎來簡訊,簡單說明母女有點衝突接著詢問在校狀況。生母提到安親班轉述女兒會邊看韓團照片邊寫作業,因此跟生父認為是否是因為沉迷韓團造成。舉手之勞沒問題的,只要有空有心情並且半獸人要配合回答人類語言都沒關係,反正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包山包海包生兒子,服務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事實。
Thumbnail
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跟那些朋友來往;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自由戀愛;為了你好,所以不讓你選擇所欲;為了你好,所以帶你燒炭自殺;為了你好,所以謀殺會讓你陷於不利的其他人。即便,其他人也有愛著他們的母親,然而,這一切只因為母親愛你。
Thumbnail
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跟那些朋友來往;為了你好,於是不讓你自由戀愛;為了你好,所以不讓你選擇所欲;為了你好,所以帶你燒炭自殺;為了你好,所以謀殺會讓你陷於不利的其他人。即便,其他人也有愛著他們的母親,然而,這一切只因為母親愛你。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