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騰達盃」少年籃球全國邀請賽,開戰首日球員在西區大同國小競賽,雙方球員在比賽過程中發生肢體衝突,而此時在場邊觀看的家長直接衝入球場,影響比賽進行。
雖然只是短短的文字內容,不過也可以算是這幾天相當火紅的運動事件了,從運動心理的角度來看這件事,這次的主角是「家長」
學生運動員在參與活動賽事時,常常都會有很多熱心的家長們陪同出席,也許是幫忙載選手、幫忙作補給、幫忙做紀錄、甚至是加油打氣等等,其實這些出發點都是非常好的;但這也有一個很重大的意涵是「那麼為什麼需要家長做這些事呢?」
舉自己小時候上學的例子,在那個從前大家說還算民風純樸的年代,從幼稚園大班就自行起床、去巷口買早餐、等娃娃車,而到了上小學時則是家人陪同下走過幾次,便開始一切靠自己了;放到現在這個時代,可能嗎?為什麼不可能呢?
是因為治安真的很糟糕嗎?其實是「家長無法放手」
以前的家長不會比較不愛自己的小孩;但小孩要長大的必經過程,就是他/她要有能力靠自己去完成任務;但是如果別人都幫他/她做好了,認為選手只要專心在運動項目、在專業養成就好,其實這樣的選手養成絕對不會比較好,甚至可能當選手不再當選手之後,才發現自己除了專業以外甚麼都不會、而自己的專業也不到頂尖層級。
每次的任務完成,其實都是可以讓當事人累積信心,也或許還可以從中找到一套自己的儀式感,進而在賽前做好更完整、更獨特但很完善的賽前準備。
我們總是會離開孩子的身邊,所以培養他/她們長出能力是必須的,這樣的環節可以越早開始越好,學習跟成長都是需要時間跟經驗累積的,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