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習慣十字架,幹掉時間吸血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你跟我一樣是個拖延症患者嗎?

前陣子發現,這樣習慣性拖延下去真的不行。

於是,我就開始查找各種解決拖延症的方法。

這邊,總結五種與你分享。

第一、Deadline 是第一生產力。

也就是要為自己預計做的事情設置截止時間。

第二、減少干擾與誘惑。

做事時,讓自己處於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環境。

第三、每次前進一小步。

把要做的事情拆解成更小的步驟,每次要求自己前進一小步即可。

第四、完成後再修改。

不要被執行過程中太難的關卡給影響,可以先快速完成 60 分的成果後再修改即可。

第五、做公眾承諾。

透過公眾來監督自己的執行狀況,或透過定期分享來倒逼自己持續輸入。

期望以上五種方法也能更好地幫助你擺脫拖延的困擾。

【養好習慣十字架,幹掉時間吸血鬼】

#啟發隨想

#專家事業研究室

期望我的啟發,也能為你面對到的問題,帶來新的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何養成好習慣的複利效應技巧? 小進步的持續累積如何導致巨大的改變,從改變生活方式到專注於有益的習慣,這次提供了多個策略,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實現長期的成長與成功。我們將學習如何避免內耗,並將精力集中在對未來有益的活動上,最終獲得可見的成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要培養好習慣,卻經常半途而廢?總覺得自己的意志力不夠,想要改變,卻老是三分鐘熱度?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Thumbnail
「為什麼」要培養習慣?習慣只是手段,目的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培養好習慣不只一種方法,原子習慣vs彈性習慣哪個適合你? 「習慣養成需要21天」其實是一個迷思,而原子習慣提出的概念,幫助許多人真正提升習慣養成的成功率 凡靠意志力的,必定會失敗,要讓習慣簡單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IG mdigits粉專的朋友們可以先到文章最後,看看Kate在奧飛驒溫泉的美照、Thomas在韓國熊城滑雪場的帥氣滑雪板動作喔。) 你是否覺得培養好習慣很容易中斷呢?關鍵在於信念,身分認同的信念能幫助你自然而然地從事好習慣的行為。
你有過類似的挫折感嗎? 當你辛苦改變,不容易的建立習慣,感覺可以再邁向另一個突破時,一個突來的意外橫梗在前,似乎將把你揣回起點。 五月起因左臀與左腿酸麻,站或走一段時間就需要坐下或躺下來舒緩,所以中斷了去年中起好不容易建立的爬山、跑步、羽球、高爾夫球等運動的持續,心裡感到難過與可惜。 改變的緣
Thumbnail
我從2021年5月開始寫作,到2023年7月截止,也持續寫了2年多了。寫作的習慣就跟記帳一樣,只要一天沒執行,就會很沒安全感,似乎一天過得不完整   【大腦機制】 培養一項好習慣需要花很大的心力;但養成壞習慣卻是幾天就能搞定。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道理一樣,主要大腦機制的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在工作中遇過害怕的事情?可能是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與不同部門或不熟悉的同事進行溝通,有時候可能是擔心自己的一些小小動作或行為會被放大檢視。這些困擾和恐懼可能會影響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和效率。我曾有過「電話恐懼症」,但後來運用優勢能力成功克服了這個「害怕」狀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
Thumbnail
如何用「微小習慣來改變生活」呢?跟你分享最近的機車加油小故事!以往總會無意識等到機車快沒有油,才去加油。上下班通勤時,若遇到快沒油,心裡總有很多擔憂,擔心半途熄火、擔心遲到等,為了解決這困擾,我只建立一個新的小習慣,就解決這個困擾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何養成好習慣的複利效應技巧? 小進步的持續累積如何導致巨大的改變,從改變生活方式到專注於有益的習慣,這次提供了多個策略,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實現長期的成長與成功。我們將學習如何避免內耗,並將精力集中在對未來有益的活動上,最終獲得可見的成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要培養好習慣,卻經常半途而廢?總覺得自己的意志力不夠,想要改變,卻老是三分鐘熱度?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Thumbnail
「為什麼」要培養習慣?習慣只是手段,目的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培養好習慣不只一種方法,原子習慣vs彈性習慣哪個適合你? 「習慣養成需要21天」其實是一個迷思,而原子習慣提出的概念,幫助許多人真正提升習慣養成的成功率 凡靠意志力的,必定會失敗,要讓習慣簡單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IG mdigits粉專的朋友們可以先到文章最後,看看Kate在奧飛驒溫泉的美照、Thomas在韓國熊城滑雪場的帥氣滑雪板動作喔。) 你是否覺得培養好習慣很容易中斷呢?關鍵在於信念,身分認同的信念能幫助你自然而然地從事好習慣的行為。
你有過類似的挫折感嗎? 當你辛苦改變,不容易的建立習慣,感覺可以再邁向另一個突破時,一個突來的意外橫梗在前,似乎將把你揣回起點。 五月起因左臀與左腿酸麻,站或走一段時間就需要坐下或躺下來舒緩,所以中斷了去年中起好不容易建立的爬山、跑步、羽球、高爾夫球等運動的持續,心裡感到難過與可惜。 改變的緣
Thumbnail
我從2021年5月開始寫作,到2023年7月截止,也持續寫了2年多了。寫作的習慣就跟記帳一樣,只要一天沒執行,就會很沒安全感,似乎一天過得不完整   【大腦機制】 培養一項好習慣需要花很大的心力;但養成壞習慣卻是幾天就能搞定。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道理一樣,主要大腦機制的關係。  
Thumbnail
你是否在工作中遇過害怕的事情?可能是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與不同部門或不熟悉的同事進行溝通,有時候可能是擔心自己的一些小小動作或行為會被放大檢視。這些困擾和恐懼可能會影響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和效率。我曾有過「電話恐懼症」,但後來運用優勢能力成功克服了這個「害怕」狀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
Thumbnail
如何用「微小習慣來改變生活」呢?跟你分享最近的機車加油小故事!以往總會無意識等到機車快沒有油,才去加油。上下班通勤時,若遇到快沒油,心裡總有很多擔憂,擔心半途熄火、擔心遲到等,為了解決這困擾,我只建立一個新的小習慣,就解決這個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