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68):仁與恕,一以貫之—一個是核心概念,一個是認知方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裡仁第四)。

raw-image


一次給學生講學,孔子直呼曾參說,『曾參呀!我的學問一以貫之!』孔子這話既像打算傳授曾子自己的為學精要,等著曾子發問是什麼『一以貫之』?又像是向曾子求證,自己的學問是否是一以貫之?

 

曾子回答說,『在下明白!』不僅肯定老師的學問是一以貫之,而且知曉孔子的學問以什麼『一以貫之』。所以,不再多問。孔子也就沒有必要再多言。兩人似乎心有靈犀,心領神會。

 

但其餘學生不明白,又不好意思當面問孔子,可能怕丟醜。這種情況很常見,學習差的學生寧願向學霸請教,也不願向老師請教,怕被老師認為不聰明或不認真聽課,甚至挨老師的訓斥。孔子下課出門後,其它同學就圍過來問曾子,老師剛才講的是什麼意思呀?曾子就解釋道,『老師的學問,歸根結底,一以貫之就是忠恕而已!』。

 

這是孔子對自己的學說非常重要的一個闡述。

 

首先,孔子自認為自己的學說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東西。除這句話外,孔子還說過類似的話。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第十五)。孔子告訴子貢,不要以為他的知識通過多學而得來的,不是這樣,而是有個東西貫穿起來的。言下之意,有些知識不是通過向他人學習,而是按照一個原理或方法通過思考體悟出來的。

 

其次,這個『一以貫之』的東西,曾子體會是『忠』和『恕』。那孔子自己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呢?可以說,曾子的認識差不離。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衛靈公第十五)。

 

子貢向孔子請教,是否有一個字可以終身踐行的呢?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子貢這個問題等於問孔子,是否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你的學問,孔子自認為是恕,恕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見,曾子理解『恕』是孔子的『一以貫之』沒錯。『恕』就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

 

冉雍也曾向孔子請教仁,孔子對他的回答中也包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顏淵第十二)。

 

眾所公認,『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概念,『裡仁為美』(裡仁第四)。『仁』是內在的,『仁』的內涵是『愛人』(顏淵第十二),而『忠孝悌』是『仁』的外顯,是對『仁』施行,但分個輕重。曾子理解『忠』是孔子的『一以貫之』,雖然有些表面,也不全面,但也差不離。可能曾子更重視或強調『忠』。

 

這裡有個問題,『忠恕』或『仁恕』是兩個概念,應當是『二以貫之』,不應當是『一以貫之』。古人對此也很疑惑,眾說紛紜,但都不能自圓其說。

 

『仁』和『恕』分別是兩個範疇的東西。任何一個學說或體系的建立都需要有基本概念或核心的概念和認知方法。『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概念,其它的概念都可以通過『仁』推演而來;而『恕』則是孔子構建其學說的認知方法。即通過『恕』這種體悟的方式來推演擴展其理論體系。如孔子自言,他的認識並不都是通過學習而得到的,而是通過『恕』這種方法體悟到的。我不想這樣,他人也一定不會想這樣;我想這樣,他人也一定想這樣。這樣,個人的體悟就具有了普遍性。孔子就是這樣通過獲取一些前人的知識再加上自己的體悟建立自己的學說的。孔子所謂『仁恕』,一個是核心概念,一個是方法,都是『一以貫之』。

 

這就與發源於西方的科學體系不同,科學體系的建立是通過歸納或邏輯推理而擴展的。通過觀察大量的經驗而歸納總結出規律,或者通過基本的概念,前提條件或假設以形式邏輯來推理。

 

顯然,科學理論和體系更可靠,更能經得住實踐的考驗並不斷得到發展。而通過個人的體悟而推演出來的,就不那麼可靠。

 

另外,從子貢所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可以看出『恕』不僅是孔子的認知方法,也是孔子的實踐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被認為是一條道德上的金科玉律,現代仍然適用;甚至被上升到蘊含『人人平等』的概念。其實不然,關鍵在於『己所不欲』的是什麼?按照這個公式,如果自己不願意得到自由,不願意被他人平等對待,那也不願意讓他人得到自由,讓他人受到平等對待,也是成立的。事實上,孔子並不想被他人平等對待,不想學生或下屬對自己不忠不順服,想讓學生放棄自我,依附自己;自己也願意在君主面前放棄自我,並沒有萌發出權利平等的思想。所以,這個公式並非絕對正確和普適,關鍵還是在於『己所不欲』和『己所欲』是什麼?

 

2020年2月24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裡仁第四)。 何有,何難之有。孔子說:『如果能夠以禮讓來治理國家,何難之有?如果不能以禮讓來治理國家,就是有禮又有什麼用呢?』     孔子特別強調讓,『君子無所爭』(八佾第三);他本人也以『讓』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裡仁第四)。 何有,何難之有。孔子說:『如果能夠以禮讓來治理國家,何難之有?如果不能以禮讓來治理國家,就是有禮又有什麼用呢?』     孔子特別強調讓,『君子無所爭』(八佾第三);他本人也以『讓』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很多人都應該只看過《琴之森》電影版,頂多還有聽說有出動畫,不過其實原作《琴之森》是內容更加豐富並且已經完結的長篇漫畫作品。
Thumbnail
撰文/SH Liao 很高興上周能在台灣ACG研究學會主辦的「動漫遊台灣(ACG Power in Taiwan)」研討會發表〈紙性戀處境及其悖論〉一篇文章... 發表後也受到許多同學們的提問,我相信粉專受眾們也有許多類似的疑問,所以包含王佩廸老師的評論,在這邊稍作釐清和回答。
Thumbnail
在看《黑豹2》之前,是期待與擔心並存的,在Chadwick Boseman離世後,我心中的黑豹也跟著離開了,對於這個我非常偏愛的漫威角色來說,當時毫無疑問是一大打擊,以至於我不太敢再談論到他,深怕自己又陷入悲傷⋯⋯
我知道我講了一卡車諾曼的事情了⋯⋯可是我真的好愛好愛這個眼鏡仔唷。想克制一下別再發文了,但是老師的更新竟然又給了諾曼超乎想像的演出⋯⋯所以還是把這篇整理好po上來。
Thumbnail
政治解嚴與開放將眾多創作的指向性消融,創作者瞬間發現自己落在了一個毫無目的性、衝突已然瓦解的社會中,而城市也成為了一個囊括了所有人的封閉系統,當中的權力結構牢不可破而不可撼動,使得各個創作者只能嘗試往新的路徑走 — —
Thumbnail
看似輕鬆的奇幻世界之旅外皮,卻包裝著非常硬實力的生物學…..呃其實是語言學的討論,看著主角煞有其事的遇見各種常見的奇幻種族之餘,同時研究各種生物的語言表達,非常輕鬆又非常嚴謹的有趣作品。
Thumbnail
 Agriculture源自拉丁文中土地(Agri)與文化(Culture),遂而成為橫貫歷史三千年的浪漫想像......
Thumbnail
舊稿重貼。 把之前投稿給U-ACG的文章統整放在一起,對編輯改過的版本在這裡: (當初投稿的時間是2017年,所以內文中沒有特別標註提到年份的時間都是指2017年,請見諒。) 以下正文。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很多人都應該只看過《琴之森》電影版,頂多還有聽說有出動畫,不過其實原作《琴之森》是內容更加豐富並且已經完結的長篇漫畫作品。
Thumbnail
撰文/SH Liao 很高興上周能在台灣ACG研究學會主辦的「動漫遊台灣(ACG Power in Taiwan)」研討會發表〈紙性戀處境及其悖論〉一篇文章... 發表後也受到許多同學們的提問,我相信粉專受眾們也有許多類似的疑問,所以包含王佩廸老師的評論,在這邊稍作釐清和回答。
Thumbnail
在看《黑豹2》之前,是期待與擔心並存的,在Chadwick Boseman離世後,我心中的黑豹也跟著離開了,對於這個我非常偏愛的漫威角色來說,當時毫無疑問是一大打擊,以至於我不太敢再談論到他,深怕自己又陷入悲傷⋯⋯
我知道我講了一卡車諾曼的事情了⋯⋯可是我真的好愛好愛這個眼鏡仔唷。想克制一下別再發文了,但是老師的更新竟然又給了諾曼超乎想像的演出⋯⋯所以還是把這篇整理好po上來。
Thumbnail
政治解嚴與開放將眾多創作的指向性消融,創作者瞬間發現自己落在了一個毫無目的性、衝突已然瓦解的社會中,而城市也成為了一個囊括了所有人的封閉系統,當中的權力結構牢不可破而不可撼動,使得各個創作者只能嘗試往新的路徑走 — —
Thumbnail
看似輕鬆的奇幻世界之旅外皮,卻包裝著非常硬實力的生物學…..呃其實是語言學的討論,看著主角煞有其事的遇見各種常見的奇幻種族之餘,同時研究各種生物的語言表達,非常輕鬆又非常嚴謹的有趣作品。
Thumbnail
 Agriculture源自拉丁文中土地(Agri)與文化(Culture),遂而成為橫貫歷史三千年的浪漫想像......
Thumbnail
舊稿重貼。 把之前投稿給U-ACG的文章統整放在一起,對編輯改過的版本在這裡: (當初投稿的時間是2017年,所以內文中沒有特別標註提到年份的時間都是指2017年,請見諒。) 以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