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我
大約在我32歲,或者33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過頭,看向身邊——我的身邊依然空無一物,我卻知道他就在那裏,於是,我會伸出手,試著去觸摸那個「無形的我」……。
或許是知識背景的因素,我對這個狀態或事件並不感到恐懼,相反地,對於「他」的存在,我有一種私密而親近的感受——我知道,它的存在有其意義。
或許,還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就離開了我原來的工作——我想變成「另一個我」。
心靈低語
不論程度如何,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內心低語——或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或者只是一人獨處時,你就會感受到或聽見那些出現在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聲音——這些渴望或低語,它們不請自來,並且揮之不去,它們反反覆覆糾纏著你。
這些低語或渴望意味著甚麼?有沒有可能,它們是生命給您的暗示,告訴您,生命該往哪個方向去——就像候鳥前往自己的旅程?
平凡如我,不能給您任何答案,不過,我非常樂意跟您分享幾個故事。
雷納德‧伯恩斯坦
先說說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做雷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傢伙,在上一個世紀,他可是美國極富盛名的指揮家。
在他很年輕的時候,這個雷納德‧伯恩斯坦,就在音樂創作的領域上表現出不平凡的過人才華。事實上,他也有志於此,希望自己能夠在其中大顯身手——不過,命運很奇妙,就在他準備投入音樂創作的時候,不曉得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不幸運,他的指揮才能也同時被發現了。
所謂技多不壓身,一個人身上的技藝與才華越多,應該越是可以相互成就;可是,對於雷納德‧伯恩斯坦來說,兩種才華的並存,最後卻成了一種限制,甚至成了詛咒。
故事要回到雷納德‧伯恩斯坦25歲的那一年,那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那一年,紐約愛樂的首席指揮因為生病了,不能夠上場指揮樂團的演出,樂團就找上了當時年輕的雷納德‧伯恩斯坦,請他暫代指揮一職——命運確實很奇妙,因為誰也沒有想到,不過是代打指揮的工作,卻讓他一炮而紅,一躍成了樂壇上矚目的新星——從那一刻起,指揮變成了雷納德‧伯恩斯坦最主要的工作,也因為他,紐約愛樂也開啟了它近乎10年的黃金年代。
表面上看來,雷納德‧伯恩斯坦的人生很成功,是不是?
鎂光燈總是打在他的身上,掌聲、鮮花和讚美也總是圍繞在他身邊,可是,想要創作的慾望,想要施展作曲才華的慾望、想要寫出偉大曲子的慾望,卻一直在他的心底蠢蠢欲動,在無數個暗夜裡對著他低語,召喚他去作曲——那不斷糾纏他的低語,讓他的靈魂不得安定。
為此,他曾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渴望創作,卻在做著指揮的工作。」——在這句話裡面,似乎藏著命運的作弄,或是詛咒的意涵。
1969年,雷納德‧伯恩斯坦51歲了,他終於從指揮的位置上退下舞台。原本他計畫退休後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在音樂的創作上,來安頓他躁動不安的靈魂,可是,事與願違,他最終還是讓自己的時間被其他的工作所填滿,直到他的人生謝幕,他還是沒能好好的投入他最渴望的工作——作曲。
他會遺憾自己的人生嗎?
我不知道,我無法評價他的人生。
最大的遺憾
2012年,有一個從事臨終關懷的澳洲女護士,她的工作是陪伴那些人生即將謝幕的病人,陪他們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這些病人,在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將結束時,會有許多情緒上的波動,他們會回顧自己的一生,然後發現他們留下了好多的遺憾。
這位澳洲女護士把這些形形色色的遺憾記錄下來,整理出最常出現的5個遺憾。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
我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追逐自己的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渴望和夢想,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往往為了要滿足別人的期待,許多人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過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生。
想一想,實在很可怕——人生那麼長,我們卻過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生。
渡邊淳一
1960年,有一個日本年輕人,他寫了一封信,這封信飄洋過海到了遠在美國一名老畫家的手上。這個年輕人在信上說,他有一個在醫院的穩定工作,可是他從小就很想要寫作。他很困惑的問這名老畫家:「我已經28歲了,才要開始專心寫作,會不會太晚了?」
老畫家看了他的信,親自在明信片上,寫下了這麼一行話:
做你喜歡做的事,
上帝會開心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
哪怕你已經80歲了。
收到這封信之後,這個日本年輕人深深受到了鼓舞,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就毅然放棄了醫院的工作,全心全意地寫作。雖然他一度窮困潦倒、幾乎無以維生,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初衷,也沒有動搖自己的決定,只是專心地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
或許那名老畫家是對的,上帝終於幫助這個日本的年輕人打開了成功之門——他開始被人發現、嶄露頭角,終至成了日本極富盛名的作家。
這個年輕人,就是著名小說《失樂園》的作者,渡邊淳一先生。
生命是未知的
或許,生命最偉大與奧祕的地方,就在於它充滿了未知的可能性,在其中,每個人做出他的判斷與選擇,於是,一條從未有過的可能途徑便被打開了。
雷納德‧伯恩斯坦可以選擇作曲這條路,可是,他卻選擇了站上指揮台。沒有人知道,如果他真的選擇作曲這條路,他的人生風景會是怎麼樣——他會寫出偉大的作品嗎?他會成為舉世知名的作曲家、還是終生沒沒無聞?
同樣地,渡邊淳一可以選擇留在醫院保留他穩定的工作,可是,他卻選擇了寫作這一條路——這條路上充滿了未知與挑戰,而最終結果可能是他依然沒沒無聞、無所成就,在那個時候,他會後悔自己選擇寫作這條路嗎?
沒有人真正知道答案,因為生命充滿了未知的可能性——雖然如此,雷納德‧伯恩斯坦和渡邊淳一這兩個人卻有一個顯著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內心的渴望與低語,一個人選擇置之不理,另一個人卻選擇跟著走下去——就是這個差異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以及無盡的懷想。
做你喜歡做的事
我很喜歡這段話:
做你喜歡做的事,
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
哪怕你已經80歲了。
既然上帝會幫我們打開門,那麼,一切就很好辦了,是不是?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傾聽你自己
怎麼找呢?
答案,或許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藏在那些不斷出現在我們心頭的低語和渴望——當我們傾聽它,或許,就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著名的華人演員和歌手,劉德華先生,用了另外一種方式闡述了這種概念。
劉德華
2014年,劉德華先生參加大陸一檔叫做《開講啦》的節目,當作演講嘉賓。
節目中,他提到在1985年,在他拍完《神鵰俠侶》這個電視節目後,看到當時的成龍、周潤發等等演員,在電影圈發展得很好,因此,他產生了一個念頭:抽出時間去拍電影——他把他的想法告訴他的公司,卻被公司否決了。
現在,劉德華先生面臨兩個選擇:
1. 順從自己的渴望,違逆公司的安排。
2. 放棄自己的渴望,以滿足公司的安排與期望。
如果是您劉德華……
親愛的讀者,讓我們在這裡暫停一會兒,讓自己喘口氣,讓腦袋瓜子放空一下,然後問問自己:如果您是劉德華先生,您會做出甚麼選擇?
—— 您會因為公司不支持你,您就放棄自己的夢想與渴望嗎?
—— 或者,您寧願放棄公司的龐大資源,也要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在生命中的許多重要時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這道看似艱難的選擇題——而不論您選擇哪一條路,您的人生風景確實可能會變得不一樣。
那麼,您的選擇是甚麼?
從心而發
至於劉德華先生,他最終選擇了走自己的路,而違抗公司的結果是,公司決定把他凍結,不再讓他拍電視劇——雖然如此,劉德華先生並沒有屈服。人生是自己的,為什麼要為了滿足公司的期待,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電視台。
雖然在當時有許多人反對他的決定,可是,劉德華先生相信自己的選擇,因為他說他的選擇是「從心而發」的。
或許,就是因為他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所以老天爺最終也幫他打開了成功之門。
追尋另一個我
當我選擇離開公司後,我人生的風景也確實變得不一樣了。
事實上,我歷經了失業、創業,歷經了創業失敗、失業,我當過代課老師、公眾講師,也得過一些文學獎……所有這些經歷,是我以前從未思考或夢想過的。當然,我也知道,如果我留在原來的公司,我永遠不可能擁有這些經歷……,而它們,無論以世俗的角度來說是成功或失敗,都大大擴展了我的眼界、豐富了我的人生,而我也確實更加地認識我自己,以及,我所擁有的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我是在追尋另一個我,以成為「另一個我」。
人間功課
對我來說,傾聽自己的心靈低語、尋找失命的方向感,依然是一門巨大的功課,它依然像巨大的謎團,一路上充滿了摸著石子過河的不確定感;不過,這就是生命的本質,或許,這也是生命有趣的地方——因為未知,所以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雖然,我在這條路上奮鬥了近乎20年,坦白說,這門功課我沒有做得很好,原因或許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有時候我分不清楚哪些低語是真正的心靈指引,哪些又是不切實際的誇張期待?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還不夠相信我自己,我依然對自己的能力與價值還充滿懷疑。
因此,這門功課,我給自己打30分——因為我知道,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心靈方向感
至於,要怎麼發展自己的「心靈方向感」?
淺薄如我,或許能給出最好的建議,就是:
傾聽你自己,然後,為自己做決定!
因為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
致謝
僅以此篇文章,向雷納德‧伯恩斯坦、渡邊淳一,以及劉德華先生,致上敬意。你們的故事,給我帶來了許多啟發。衷心感謝你們。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追蹤、按讚,或贊助。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