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身體
國中時期,在一次非常意外的情況下,我發現我的五根腳指頭是緊縮彎曲的,尤其是右腳特別嚴重——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意味著甚麼?
在接下來的許多年,我陸陸續續發現我的某些身體姿勢,似乎有一些不太自然的地方,包括:
1. 坐在椅子上,我兩邊的肩膀會上拱、內縮,整個身子呈現微微駝背的模樣;兩條大腿緊靠,小腿縮在座椅下方,兩隻腳踝互相勾纏在一起。
2. 走路的時候,跟我坐著時很像:兩邊的肩膀上拱,呈內縮之勢,身體看起來有微微的駝背。
3. 不論是坐著或走路,我的腳指頭似乎都會緊縮和彎曲。
隨著年歲的漸長,我才逐漸意識到,這些身體姿態的緊繃,反映出我內在的緊張,而這情況,可以往前追溯到我小學的時候。
唸課文
小學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過的經驗之一,就是老師常常會要求班上的小朋友依照座號順序,一個一個站起來,以接龍的方式唸完一篇課文。
印象中,我的座號就是11號和13號,都是質數,一種奇妙的巧合,以至於我對於質數有一種莫名的情感。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要談論我對質數的情感,我也無法解釋這種情感。
事件的真相比較殘酷,像是一種折磨,那就是每當座號6號、7號或8號的同學唸完一段課文之後,我就會感覺自己心跳加速、出現恐慌的現象,嚴重的時候還會肚子痛,甚至痛到要上廁所去拉肚子——這是一段難以遺忘又糟糕的經歷。
為什麼?
預期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預期。
如果你是學生,期末考試分數很差,而你剛好又有一個「以分數論英雄」的嚴格老爸,你可能就會預期回家之後挨一頓罵,甚至被藤條伺候——在這種預期之下,一般來說,你不會有好的心情;相反地,隨著放學時間的來臨,隨著到家的腳步越來越近,你可能會在腦海中看見你老爸那張殺氣騰騰的臉,手上的藤條也一臉猙獰……。因此,你越想越恐慌,越想越緊張,甚至害怕起來。
預期有它自己的力量,會引起每個人獨特的反應。 在這裡,你的心理預期帶來了你的身體反應。
脾氣變壞的好爸爸
我有一個相識多年的老朋友,是一個理性溫和、擁有好脾氣的單親爸爸,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在一次意外中,他被送進了醫院,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在緊急做了冠狀動脈血管支架手術後,他被救回了一條命。
我的朋友他知道,雖然他現在活著,但是,在未來的日子裡,任何一個小小的突來意外都可能帶走他的生命,然後,留下兩個還沒長大的孩子……,怎麼辦?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很少有人會預想自己能夠非常平安健康地活下去。相反地,絕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預想最糟糕的情況——萬一明天,或者下一個月,或者是哪一天,人就這麼走了,怎麼辦?
生命如此無常,身為兩個孩子的老爸,他其實不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危,他擔心的是這兩個孩子,當最糟糕的事情發生時,他們就會變成無人照顧的孤兒——想到這裡,他冒出一身冷汗,並且陷入恐懼的深淵——事情的轉變,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的脾氣就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也越來越暴躁易怒,除了要孩子們好好學習、不要惹事之外,你還開始要求孩子們要學會做飯洗碗、清潔衣物、整理居家環境……。一點點的不順眼,他都可能暴跳如雷。
「能不能懂事一點,不要再玩了——浪費生命……,」他壓抑不住自己的咆嘯,而孩子們也越來越害怕這個爸爸了——他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
沒有人理解他的心情和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多麼希望孩子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最好是在一夜之間,就長大成人、可以照顧自己。那麼,當最壞的情況發生的時候,他多少可以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當然,他知道這種期望不切實際,但是,因為對孩子們的愛,這就是他所能選擇的最好期望。
預期不僅會引起每個人獨特的反應,也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效應,而且,沒有人能逃開預期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會建立自己的預期。
我發生了甚麼事?
我是經過很久很久以後,才理解到,我的慌亂和肚子痛,起因於我的內在緊張,而內在緊張,又起因於我的「語言障礙」。
我知道我說話會結結巴巴,在大庭廣眾之下更加嚴重——在這種預期之下,我知道,當7號和8號的同學唸完一段課文,就換成9號、10號……接著,很快地,就換到我要站起來唸一段課文了。
因此,隨著座號的逐漸逼近, 我甚至會在心裡看見自己的結結巴巴,看見自己在同學面前丟臉、出糗,甚至看見自己陷入被嘲諷的恐怖情境——在這裡,預期和想像力聯合起來,發揮它驚人的力量,最終導致我的緊張和肚子痛。
事情就是這麼發生的,而學生時代的我,無處可逃。
我的本領:緊張
小時候,唸過宋朝歐陽修寫的一篇小故事:
一名神射手在家附近練習射箭,一個賣油的老頭子從不遠處經過,停了下來,遠遠地看著神射手在練習射箭。
射手很厲害,射了十箭,命中了八九箭,而賣油的老頭子只是微微點頭,似乎不覺得這有甚麼了不起。
射手不太高興,問老頭:「你不覺得我很厲害嗎?」
老頭說:「這沒甚麼,就熟練而已。」
射手更生氣了,說:「你怎麼敢瞧不起我的本領!」
老頭說:「憑我賣油的經驗,就懂得這個道理。」說完,賣油老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在葫蘆的口上放一枚銅錢,然後,舀起一杓油,油杓放在銅錢上面,接著把油慢慢倒進葫蘆裏面——神奇的是,油經過了銅錢中間的小孔,卻完全沒有把銅錢弄濕。
最後,老頭說:「我這功夫也沒有甚麼了不起,就熟練而已。」
如果你問我最擅長甚麼?
我會回答說:「我最擅長緊張!」
你追問:「這有甚麼了不起?」
我說:「這確實沒有甚麼了不起,只是,我的緊張肯定比你出色。」
是的,我的身體已經習慣於緊張了,在這方面我應該比大多數人都有豐富的經驗,而這個緊張在經過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強化之後,成了一種下意識的慣性反應—— 一種不自然與不健康的慣性反應。
為了擺脫這種不自然的慣性反應,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讓身體好好地放鬆。
催眠
將近30年前,我是利用自我催眠,或者說是「自我暗示」,來幫助自己身體放鬆。
整體操作並不難,就是讓身體舒服地躺下,盡可能去除外界的干擾、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開始跟自己說話。更正確地說,是跟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從腳到頭——說話,告訴它「它會越來越放鬆、越來越自然、越來越舒服」之類的話語。然後,我會想像或感受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確實變得越來越放鬆、越來越自然、越來越舒服……。
對我來說,這方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逐漸鬆開了我長年繃緊的身體,讓我體會相對鬆弛的狀態。
與此同時,我也開始改進自己的身體姿態。比如,坐下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把兩條大腿張開,兩隻腳掌平穩地貼放在地面上,然後一邊抬頭挺胸,一邊鬆動兩邊的肩膀,接著讓肩膀微微向外擴張,最後是有意識地鬆開兩邊的腳趾頭……。在這整個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醒自己要「放鬆」。
在接下來的近20年,每隔一段時間,當我感覺情緒緊張或身體緊繃的時候,我就會有意識地進行這個過程,畢竟我要對抗與克服的是一個從小到大,近乎長達30年的慣性反應。
梁朝偉
出色的華語演員梁朝偉先生,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演員,我對他的印象深刻到,只要提到「梁朝偉」這三個字,他在電影《無間道》裡的形象和眼神,就會出現在我腦海裡。
不過,據報導說,他其實是具有嚴重「社交恐懼症」的人,簡單地說,他會害怕與陌生人的接觸,因此,盡可能地逃避與陌生人的接觸會是他最下意識的反應。
在某種程度上,上面的報導引起了我的好奇與疑問:一個擁有嚴重「社交恐懼症」的人,怎麼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呢?當然,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問:一個有嚴重「社交恐懼症」的人,為什麼就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呢?
我想答案就在他自己身上,畢竟每一個人,甚至是每一種動物,都會尋找生命的出路。至於梁朝偉先生對於他自己在演藝圈裡的非凡成就,在一次電視採訪中,他自己用粵語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好,
我還是覺得,
下一次可以更有進步的空間。
進步的空間
在某種程度上,我確實掌握了一點放鬆的技巧,但我知道,那對我來說還遠遠不夠。這情形,就好像一個人他擁有能跑完5公里的體力,但是,如果他要參加42公里的馬拉松競賽,僅僅能跑完5公里的體力是遠遠不夠的。
生活中確實有太多的情境,比如,與陌生人通話、推銷自己,或是把自己暴露在陌生人的矚目中,都可能引起我緊張的慣性反應而讓身體下意識地緊繃。
那麼,在讓自己確實放鬆這方面,套上梁朝偉先生的話,我知道我自己「可以更有進步的空間」。
李小龍
功夫巨星李小龍,曾經留下一句簡短、但含意深遠的話:
Be Water〔成為水〕。
真正的放鬆,應該是成為水,成為風,它應該是自然流動、無拘無束的,而不是一道銅牆鐵壁。
人間功課
我太拘謹了,加上語言障礙帶來的一連串負面心理效應,讓我的人生一路走來,反映在身體上的現象就是緊繃。因此,這門功課:放鬆自己—— 這近乎30年來,就一直是我逃不開、也極為切身的人生功課。
我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徹底地的放鬆:成為風,成為水,自然流動、無拘無束。
放鬆——無拘無束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善用手邊已經擁有的工具,確實能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包括放鬆。自我催眠,就是我手邊已經擁有的工具。
這段日子,我常常會這麼告訴我自己:
在每一個領域,
我都可以用最輕鬆、最自由的方式移動、表達自己。
不論是走路、說話、大笑
不論是上課、寫文章、發呆……。
非常神奇地,在許多時刻,這句話確實發揮了它的作用,讓我在那個當下,不論是走路、說話,或是站在講台上,都變得更加自然與放鬆……。
致謝
僅以此篇文章,向李小龍先生、演員梁朝偉先生致意,你們留下的身影、故事或傳奇,成了這個時代的一部份,也成了滋養我心靈的一部份。衷心感謝你們。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追蹤、按讚,或贊助。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