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年頭過後,隨著生活圈逐漸往南移,曾有過美好回憶的泰安舊站,就完全離開自己的視野;尤其跟2011年那位旅伴自然而然的疏遠後,更會不自覺的逃避這個十分無辜的美好存在;久而久之,不僅舊山線列車復駛僅是曇花一現,對此地的印象更是日漸弱。
終於,繼2013年搭著蒸汽機車專列從三義經舊山線抵達,2022年5月31日,再一次以先在泰安新站下車的路徑,造訪乘載著諸多回憶重量的泰安舊站;同時利用這一趟機會,也好好紀錄泰安新站,那些關於記憶中的變與不變。
相隔近15年踏上泰安新站的月台,起初並不覺得有明顯變化,西北方的火炎山還是那副陰鬱樣子,默默注視著山腳下的國道1號車流;看向西南方,赫然出現某年去馬拉灣後就再也沒去過的麗寶樂園,其聳立在山頂的「摩天輪-天空之夢」竟如此醒目。
自從台中市區高架鐵路啟用後,高架車站在台中已是絕對多數,全市2/3車站都是高架,可泰安新站仍有其獨特之處,如四周風景遼闊,及唯一設置一座島式月台的車站,畢竟台中市區高架段的簡易站,全為兩座側式月台的設計。
受惠於開闊視野,這裡是鐵道迷拍攝新車或特殊列車的聖地,尤其月台南北兩端,可也因為風勢較強的緣故,有別於多數戶外車站只有遮雨篷,這裡月台中央近出入口一帶,用屋頂及玻璃門窗組合成半開放的候車空間,再往兩端延伸安裝金屬欄杆,避免乘客被強風吹落軌。
身處候車空間看風景,的確有種月台是座「觀景台」的感受;更關鍵的,還是周遭住戶少到不用裝隔音牆吧!一旦有了快比車身高的隔音牆,所見範圍就會"攔腰"斬斷了。
從月台所在的5樓抵達地面,最快的方式是搭乘電梯,可身為鐵道迷,當然要選擇走樓梯下樓,才能把整個車站都Run過一遍。
泰安新站僅有一座出口,朝向舊站所在的東側;從站房往外看,會看到許多私人花園、農場、民宿的招牌,讓人有種身處南迴線金崙、太麻里等觀光型車站的既視感,當然就熱鬧程度,泰安是完全比不上前兩者的。
作為西部幹線高架車站的先河,泰安新站並非因應往後市區消除地下道、陸橋等設施的主流想法而高架化,而是改線後復設原有車站的必然而存在,所以就外觀來看,站房就很像"畏縮"在高架橋下,而非與高架橋整合為一體,是十足的「郊區型」高架車站,基礎設施有就好,不必做多餘的裝飾或布置。
不過,我很喜歡站房二樓招牌位置很像陽台的空間,即使一般民眾到不了那裡。
站外公車站牌標示211、214及839共3條公車路線經過,前兩條豐原客運分別從豐原、后里出發前往大甲,最後一條則從此站發車,不經大甲前往苗栗的苑裡,由我從未聽過的建明客運營運。快20年前,應該是從泰安舊站,搭乘211或214路線前往大甲。
往泰安舊站移動前,我選擇先在新站附近溜搭個一陣子。
泰安新站的周圍,其實處處可見以「鐵道文化」為核心概念的設計,如印有「泰安鐵道文化園區」的圍欄與地磚;至於「追火車」的部分,新山線的火車在高架橋上,舊山線又已近10年沒有火車駛入泰安,只能說成為難以實現的憧憬吧!
實際上高架橋下仍有停放火車,只是"他們"已算退休狀態。
泰安新站北邊,有一個島式月台的意象營造,兩側都放軌道,靠東那側放置一輛S300型柴電機車;這型機車共有21輛,1963年引進後多用於站內調車與支線行駛,今現役只剩S308,活躍於彰化扇形車庫。
這樣的展示空間,一側為停車場、一側為月台的路線配置很有趣,重點月台還特別矮,得爬梯子才能一窺駕駛室的狀態;就靜態展示超過20年的展示車輛來說,撇開正面缺1片號碼牌的缺失,狀態保存得尚稱不錯。
然而泰安新站旁的「地面火車」,可不只這輛柴電機車而已。
在車站北邊、較靠西側的路旁,有間名為「新幹線列車站」的餐廳,正是用台鐵退役的普通車廂,來整修為顧客用餐的空間;這間店早在2001或2002年左右我就有印象,當時《鐵道旅行》雜誌介紹泰安車站的行程中有寫到這間民宿,特別提及經營者是二十初頭的小女生,也推薦在車廂改建的房間住宿,可聆聽列車駛過高架橋上的聲響入眠。
查詢官方臉書,「新幹線」大概很久以前就取消民宿,只剩下用餐服務,但在車廂餐廳如通霄「石蓮園」、「新台灣原味懷舊餐廳」鳳山館等陸續歇業後,能持續在這偏僻的位置營業超過20個年頭,實屬難能可貴。
繞完泰安新站北側,該往舊站所在的南側出發。而如我預期般,看到了即使沒事先查詢也大概猜到會有的設施。
YouBike!
泰安新站這邊果然也有YouBike站點,畢竟從新站到舊站尚有一段路,若能設置自行車,就剛好補完這「最後一哩路」!
題外話是南側橋下,也存在一座與S308柴電機車位置一模一樣的意象月台,差別在完全沒有展示車輛停放,不免讓人猜想,或許原先有要更多退役台鐵車輛的構想。
騎上YouBike,來到高架橋下那前次造訪時曾"走"過的安眉路、福安路口;路標指示往泰安派出所及泰安鐵道文化園區皆為1.3公里,比想像中近一點,但超過10年未曾踏上所衍伸的「距離感」,確實讓這個地方變得有些陌生。
往泰安舊站,出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