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慶《打卡》:行為如何藝術化?

台灣女子簡阿貞-avatar-img
發佈於生活大雜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最近在FB看到謝德慶相關文章,才認真查了一些資料,思考行為藝術化的可能。

  謝德慶(1950-)的經歷非常獨特,從繪畫轉到行為藝術,第一件作品《跳》(1973),從二樓陽台一躍而下,不僅在當時的台灣備受爭議,也讓他摔斷了兩個腳踝的。有感於當時社會風氣的侷限性,謝德慶高中沒唸就非法移民到美國,跳船後直奔紐約。非法移民在紐約生存不易,打黑工洗碗盤,四年過去,謝德慶對自己什麼作品都沒做出來感到焦慮,從而誕生出「浪費時間」的藝術與哲學討論。連續發表了五個以一年為單位的作品:《籠子》(1978-1979)、《打卡》(1980–1981)、《室外》(1981–1982)、《繩子》(1983–1984)、《不做藝術》(1985–1986),還有一個做藝術但不發表的《十三年計劃》(1986–1999) 。2000年,謝德慶宣布再也不做藝術了,因為已經沒有話要說了,雖然如此,還是偶爾會參加相關活動,自嘲為半個藝術家。

  2017年,謝德慶代表台灣出展威尼斯雙年展,以《做時間》(Doing Time)為展名,展出上述一系列作品。在難得的採訪中,他表示透過藝術所關切的,是生命,是時間,是人類的普遍處境。這也是為什麼以年為單位,年,牽涉到宇宙的韻律,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四季復始循環。「生命就是渡過時間,生命就是自由思考。生命就是,生命的徒刑」(註1),對謝德慶而言,這就是人類的普遍處境。在作品《打卡》中,他藉由打卡卻沒有生產的行為來表達「浪費時間」,展場連續播放定格相片,將時間(打卡鐘)與生命(藝術家本人)併置,顯化時間在生命物性(肉身)上的鑿痕。

  雖然,將謝德慶的作品歸類為藝術已為當代的普遍共識,但對於行為藝術化的討論似乎還不算太多,而這也是本文嘗試推進的部分。以《打卡》為例,則純粹出於個人喜好。

  我想,大部分同意《打卡》為藝術作品的人應該都會同意,作品本身並不符合傳統意義下的美,而是否美,不僅不應作為該作的藝術判準,甚至不應說該作是關於美的。我們會認為《打卡》的主題,是透過「浪費時間」、「凸顯時間如何作為生命的徒刑」來彰顯人類的普遍處境,而這正是它的價值:它呈現真理。換言之,《打卡》昇華到藝術層次,是因為它是揭示真理的。


  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將藝術視為讓大地和世界鬥爭的載體,鬥爭使真理發生。大地被描述為隱蔽、混沌、物性的;世界則是通透、澄明、概念性的,兩者並存於藝術之中永久抗衡。不得不說,海德格的表述並不通透和澄明,但如果抓住物性及概念性這兩個特點,或許我們能更好地回過頭看《打卡》之中的鬥爭。

  《打卡》作為行為藝術作品,它的材料不是顏料或文字,而是身體。身體就其本質而言是物性的,是屬於大地的,然而當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行動時,便成為可解釋的,屬於世界的。也就是說,身體同時具有這兩種對立的特質,而行為藝術,或者說行為藝術化,可以說是凸顯身體模稜性的一種定格或過程。謝德慶藉由將我們熟悉的目的性行為(打卡)重複到極限,使之脫去原先工作生產的澄明意義,裸露出打卡此一身體動作的物性,打卡變成僅僅是紀錄時間,時間成了一種被浪費的資源。

  然而同時,我們是把打卡行為視為工作意義上的打卡來看,被揭露出來的打卡的物性才有意義。於是乎打卡行為的物性和概念性在作品中擁有同樣的份量,一者使另一者存在,卻又總是嘗試將另一者消融。




【延伸閱讀】

《瑪莉娜的512小時》:如何使人成為藝術?

聽瘋的歌:嘗試去理解不同的生命

《不!》:馴化動物,當生命成為商品、影像再到Spectacle


註記
1、於蓓華(2017年11月16日)。EP.12-1 謝德慶的做時間。藝術很有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WV_KcSF4FA

avatar-img
16會員
81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愛國主旋律,真正的愛國它沒有一個什麼特定的含意,真正的愛國,它很泛泛。--小趙/趙昶通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美國哲學家William James認為,「哲學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人類幾種氣質(temperaments)衝突的歷史」,而其所主張的實用主義的工作,就在於展開這幾種氣質就其本身的實踐意義。重要的是信念如何發展成我們欲求的行動,以及面對這樣的行動所促成的一系列關連性思考及行動。
  有一陣子的同事們喜歡聊星座,我也跟著接觸了一點。偶爾看同事傳來的星座週報、聽他解釋宮位,聽說過愛情要看月亮星座、三十歲以後要看上升星座,還有最有名的水星逆行會造成電子產品的失靈。一開始是很排斥這些的,無法想像我一存在的同時,性格和命運就就被鑲嵌在整個龐大的星系中,與天體運行連結在一起。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愛國主旋律,真正的愛國它沒有一個什麼特定的含意,真正的愛國,它很泛泛。--小趙/趙昶通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美國哲學家William James認為,「哲學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人類幾種氣質(temperaments)衝突的歷史」,而其所主張的實用主義的工作,就在於展開這幾種氣質就其本身的實踐意義。重要的是信念如何發展成我們欲求的行動,以及面對這樣的行動所促成的一系列關連性思考及行動。
  有一陣子的同事們喜歡聊星座,我也跟著接觸了一點。偶爾看同事傳來的星座週報、聽他解釋宮位,聽說過愛情要看月亮星座、三十歲以後要看上升星座,還有最有名的水星逆行會造成電子產品的失靈。一開始是很排斥這些的,無法想像我一存在的同時,性格和命運就就被鑲嵌在整個龐大的星系中,與天體運行連結在一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打破慣性 開始用左手畫畫 也想著每天還能做一些什麼不同的選擇呢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參與過亞太、愛知三年展與各大國際雙年展;也曾在森美術館、尊彩藝術中心、北師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舉行個展。身兼策展人的展覽包括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等。
Thumbnail
「我畫的女孩子們,基本上會在畫中從事『現實中被禁止的行為』。她們流血、點火、行使暴力、盡情大哭,也不會被任何人責怪。 我認為那成為了一種救贖,彷彿將我們從壓抑中解放出來,又像是對我們討厭的部份給予肯定。」──摘譯自《おままごとのつづき》(扮家家酒的後續)後記
Thumbnail
Meet María, the Frontwoman Mastering ’90s Minimalist Makeup and Self-Care on Tour
Thumbnail
謝德慶於1967年高中肄業,由繪畫開始實踐藝術。
Thumbnail
二月,過完年後我會在101大樓的對面舉辦一場手作類型的工作坊,是用詩卡引導大家拼貼出一幅畫。
Thumbnail
跨越限制 思考問題:擴展創造領域 生活中的創意,反映在''手作卡片、妝點空間、寫作、收納整理''。 從母親那學到''採花、美化環境、烹煮食物、手作''創造力。從父親那裡學到''手巧、切割美工、謹慎、精準''創造力。 我會以''別具特色''誇讚自己這件創作。 在創造手作上冒''無限''的險。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打破慣性 開始用左手畫畫 也想著每天還能做一些什麼不同的選擇呢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參與過亞太、愛知三年展與各大國際雙年展;也曾在森美術館、尊彩藝術中心、北師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舉行個展。身兼策展人的展覽包括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等。
Thumbnail
「我畫的女孩子們,基本上會在畫中從事『現實中被禁止的行為』。她們流血、點火、行使暴力、盡情大哭,也不會被任何人責怪。 我認為那成為了一種救贖,彷彿將我們從壓抑中解放出來,又像是對我們討厭的部份給予肯定。」──摘譯自《おままごとのつづき》(扮家家酒的後續)後記
Thumbnail
Meet María, the Frontwoman Mastering ’90s Minimalist Makeup and Self-Care on Tour
Thumbnail
謝德慶於1967年高中肄業,由繪畫開始實踐藝術。
Thumbnail
二月,過完年後我會在101大樓的對面舉辦一場手作類型的工作坊,是用詩卡引導大家拼貼出一幅畫。
Thumbnail
跨越限制 思考問題:擴展創造領域 生活中的創意,反映在''手作卡片、妝點空間、寫作、收納整理''。 從母親那學到''採花、美化環境、烹煮食物、手作''創造力。從父親那裡學到''手巧、切割美工、謹慎、精準''創造力。 我會以''別具特色''誇讚自己這件創作。 在創造手作上冒''無限''的險。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