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瘋的歌:嘗試去理解不同的生命

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北捷美工刀傷人事件後,想到之前曾和身邊的人討論到「精神病患殺人無罪」的爭議。但那次討論的經驗不是很好,到最後變得很無力,我們都找不到理解彼此的交集,就只是各說各話而已。


  對方認為精神病患殺人應該要有罪,否則只要說自己是精神病患就可以不用負責,那無辜被殺的人和他的家屬應該找誰討回公道?這樣的社會公平嗎?精神病患也是社會的一份子,為了融入社會,應該要接受治療,沒有好好接受治療、出去外面亂殺無辜就應該為其行為負責,連同讓他出門危害社會安全的親屬,都應該負起責任。簡單來說,不論是否是精神病患,只要確確實實殺了人,就應該為此負責,這樣才能維護社會安全和正義。

  我無法同意這個說法,如果我們希望一個溫柔包容所有人、不剝削任何人的社會、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其實更不應該無差別的要求一個無法負責的人一肩扛起「只要他有罪,大家就會感到安全」的責任。這樣的要求加諸在一個社會弱勢的人身上不僅是一種不公義的暴力,也不會因為他有罪、被判死,就少一位患者出現。

  「只要是精神病患就可以無罪」這樣的說是有問題的,首先並不是隨便聲稱自己是精神病患就可以無罪,必須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此外,也不是只要是患者就可以無罪,病情若不影響犯意,患者仍有罪責,所以實際上無罪的案例並不多。精神病患確實是社會的一份子,但不等於會隨機殺人的恐怖份子,他們是人,也有人權,不應該被排除在「正常」的社會之外,像牲畜那樣被關起來。確實他們需要適當的治療以適應社會,所以在事件發生後,我們要討論的是整個社會安全網有沒有提供這些資源?為什麼社會失去功能沒能接住他們?我們要檢討的是社會結構的問題,正是因為體制有所疏漏,而我們作為其中一份子,才必須承擔無辜的人被殺害的風險。


  在「只要是精神病患就可以無罪,這樣不公平」想法背後,是一個自私的「正常」人,他想的公平僅止於究責,而這個究責往往跟自己(未來)利益有關,想不到其他人生命經驗多麼痛苦和不公。


***


  前陣子看了電影《小丑2:雙面瘋狂》,看完之後非常沉重,那個沉重來自於感受到主角所承接的社會的所有惡意。在想如果我們願意多了解一點相關作品與現實之間的關聯,或許能透過藝術作品來感受和我們不一樣經歷的人,多理解一點他們人生的關卡,那種無法擺脫厄運的窒息感。

  另外看到這篇文章,介紹荷蘭異色樂團Gulaggh / Stalaggh,以精神病患的尖叫聲作為素材來錄製音樂。那些尖叫聲聽起來莫名熟悉,覺得自己在某些困頓的時候內心也曾那樣淒厲絕望地大叫,或許你也是。可能是面對升學的壓力、家人的期待、親人驟逝、伴侶離開等等,我們也曾在心中那樣悲痛的叫喊,我們很快就能認出來,是因為我們和他們其實沒那麼不一樣,我們都有一付身體,有著各種煩惱和憂愁,有著化不開的情緒。


  希望能夠藉此打開我們討論的交集,先不論精神病患殺人該不該判罪,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生活,這樣就好。

  先不論精神病患殺人該不該判罪,先來想想所謂的公平正義是什麼,以及我們真正希望的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





【延伸閱讀】

北捷美工刀傷害事件,以及被納入性排除的職場失敗者

政治的門檻

女學會年會(二):被納入性排除的性工作者,及其面對的雙重否定

女學會年會(一):自我民族誌與主流史

avatar-img
16會員
70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和朋友聊到對政治的態度,他覺得政治很複雜,其中有各種操作和糾葛,還要費心去了解各種不公不義的事件始末,他沒有心力去了解這麼多,光是上班、生活就已經很累了。然而同時他也感到有點使不上力,在投票時因為事前功課做得不夠,憑著對政黨的印象來投,對自己的決策感到懷疑。
  在十年前鄭捷事件之後,江子翠站再次發生傷害事件,2024年11月08日,一名年約40歲的王姓女子以隨身攜帶的美工刀劃傷一名17歲男高中生臉部。女子原擔任理貨員,因前份工作關係隨身攜帶美工刀,失業沒多久的他在搭乘捷運時似乎與不認識的男高中生對到眼,認為對方說他壞話,故引起犯意。
  紀錄一下研討會的最後一場panel,以性勞推成員為主的研究發表,從酒店圈獨特的法意識、全人照護下的性排除,再到跨性別工作者的雙重否定、BDSM職業收業女王的自我民族誌。我們看到性工作者的不同樣態,也看到他們所面對的相似問題。
  最近參加研討會,看到台灣性別研究緊密地與社會行動鑲嵌在一起,感到非常振奮人心,雖然知道在性別議題上有一群人努力的推動和實踐,但能實際看著他們亮晶晶的眼睛、聽他們不同風格的語氣,這些人變得更加立體,而不只是FB粉專、新聞稿照片或是BBS上的一句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首次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討論相關的因應對策。直到1987年布倫特蘭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才出現目前我們公認的永續概念:「人類的需求和願望能夠達到基本滿足的同時,也能保有後代子孫發展機會的模式」。
  對列維納斯來說,動物的臉是不夠純粹的。他沉思到:是因為牠那圓圓的鼻子?還是那長長尖尖的耳朵?成為狗的臉之所以模糊的原因?顯然都不是。上一次我們討論到臉的純粹性,所依據的是--對人而言的--可溝通性。但為何可溝通的程度較低呢?這是我們要進一步追問的。
  前陣子和朋友聊到對政治的態度,他覺得政治很複雜,其中有各種操作和糾葛,還要費心去了解各種不公不義的事件始末,他沒有心力去了解這麼多,光是上班、生活就已經很累了。然而同時他也感到有點使不上力,在投票時因為事前功課做得不夠,憑著對政黨的印象來投,對自己的決策感到懷疑。
  在十年前鄭捷事件之後,江子翠站再次發生傷害事件,2024年11月08日,一名年約40歲的王姓女子以隨身攜帶的美工刀劃傷一名17歲男高中生臉部。女子原擔任理貨員,因前份工作關係隨身攜帶美工刀,失業沒多久的他在搭乘捷運時似乎與不認識的男高中生對到眼,認為對方說他壞話,故引起犯意。
  紀錄一下研討會的最後一場panel,以性勞推成員為主的研究發表,從酒店圈獨特的法意識、全人照護下的性排除,再到跨性別工作者的雙重否定、BDSM職業收業女王的自我民族誌。我們看到性工作者的不同樣態,也看到他們所面對的相似問題。
  最近參加研討會,看到台灣性別研究緊密地與社會行動鑲嵌在一起,感到非常振奮人心,雖然知道在性別議題上有一群人努力的推動和實踐,但能實際看著他們亮晶晶的眼睛、聽他們不同風格的語氣,這些人變得更加立體,而不只是FB粉專、新聞稿照片或是BBS上的一句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首次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討論相關的因應對策。直到1987年布倫特蘭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才出現目前我們公認的永續概念:「人類的需求和願望能夠達到基本滿足的同時,也能保有後代子孫發展機會的模式」。
  對列維納斯來說,動物的臉是不夠純粹的。他沉思到:是因為牠那圓圓的鼻子?還是那長長尖尖的耳朵?成為狗的臉之所以模糊的原因?顯然都不是。上一次我們討論到臉的純粹性,所依據的是--對人而言的--可溝通性。但為何可溝通的程度較低呢?這是我們要進一步追問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北市萬華警方昨(9日)宣布偵破一起殺人案,兇嫌欠了房租2萬,竟然持刀將房東「剖腹」殺害,死者兒子悲傷感嘆「弱勢的人只會弱勢相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近年來中國大陸持續發生的一系列極端暴力事件,並從多個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提出了心理健康問題、社會支持繫統不足、公共安全管理問題、社會矛盾和不平等問題等觀點,並從教育、社區建設、媒體報道、心理幹預等多個方麵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為什麼? 告訴我啊,為什麼不能殺人阿?!」 主角久能整不小心被捲入巴士劫持中,此時此刻,綁匪拿著刀,瘋狂的嘶吼,希望人質們能給他一個答案。 「這是理所當然的!」退休的上班族大叔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記者小姐的看法。 「留下來的家人會悲傷。」研究生-翔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但綁匪還是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黑白相間,坐困圍城,時間長了相互猜忌,那深埋人類心中的惡;種族歧視,陰謀論,核子大戰,或是…..藏櫃子裏頭,充滿暴力意圖的槍,隱晦發問,槍口要對著誰?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北市萬華警方昨(9日)宣布偵破一起殺人案,兇嫌欠了房租2萬,竟然持刀將房東「剖腹」殺害,死者兒子悲傷感嘆「弱勢的人只會弱勢相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近年來中國大陸持續發生的一系列極端暴力事件,並從多個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提出了心理健康問題、社會支持繫統不足、公共安全管理問題、社會矛盾和不平等問題等觀點,並從教育、社區建設、媒體報道、心理幹預等多個方麵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為什麼? 告訴我啊,為什麼不能殺人阿?!」 主角久能整不小心被捲入巴士劫持中,此時此刻,綁匪拿著刀,瘋狂的嘶吼,希望人質們能給他一個答案。 「這是理所當然的!」退休的上班族大叔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記者小姐的看法。 「留下來的家人會悲傷。」研究生-翔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但綁匪還是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黑白相間,坐困圍城,時間長了相互猜忌,那深埋人類心中的惡;種族歧視,陰謀論,核子大戰,或是…..藏櫃子裏頭,充滿暴力意圖的槍,隱晦發問,槍口要對著誰?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