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馴化動物,當生命成為商品、影像再到Spectacl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Netflix上架了喬登皮爾的第三部電影《不》(Nope),既然是喬登皮爾,可以想見作品裡精心放置了許多細節彩蛋、各種隱喻,用以諷刺時事或串連劇情。這部2022年的電影上映後引起不少討論,尤其在自媒體興起的當代,我們很輕易就可以上網查到不同角度的影評分析、七大彩蛋挖掘、三大隱喻說明等等。而在兩年後的今天,關於這部電影還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地方?難免讓人覺得難以切入去提出新鮮事。但如果回歸到本片最大亮點:人類如何面對不可名狀的生命。或許可以藉由對當代媒體的思考,來凸顯攝獵恐怖生物時夾雜的機會主義心態以及當下面對肉體破壞恐懼所產生的拒絕,Nope。

電影《不》(Nope)海報

電影《不》(Nope)海報

  我們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中不僅僅把生命異化成商品,隨自媒體興起,流量創造財富和地位,我們更進一步將個人所佔有的商品異化成供大眾隨時取用的影像。我們致力於讓手中上傳的影像成為Spectacle,使在無數影像中得以被注意,即使短暫,也想擁有見證並成為歷史的書寫者。

  生命如何被異化成商品,我們可以從「馴化」來看。在片中Spectacle現身之前,電影鋪陳了許多人與動物互動的情節,像是黑猩猩Gordy、馬Ghost、Cloverfield和Luck,甚至以牠們的名字來分段,可以想見其隱喻之重要性。在劇情中這些動物都是被馴化、可與人共處的,透過馴化,人類抹去牠們生命的部分特質,使之成為賺錢的商品。但是我們也看到,牠們終究是無法完全異化的生命,偶時表現為超出人類控制的,如Ghost占地盤嘶叫、Lucky在片場後踢、Cloverfield衝出柵欄,以及黑猩猩Gordy的攻擊事件。而片中的Spectacle,也是人類嘗試馴化的對象,也就是說,這個Spectacle其實是生命,但甚至在最一開始僅僅被當作一種現象來存在(UAP,中文翻作不明異常現象)。


  法國哲學家德博(Guy Louis Debord)將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句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財富,是透過商品的龐大累積而出現的」,改寫為「現代生產條件占統治地位的所有社會活動,是透過奇觀的龐大累積而出現的」(來源)。生產過剩的影像,成為當代控制社會的資本,馴化的動物不僅要成為商品,更要成為影像。於是生命被再一次剝削,異化為更單一、靜止、扁平、無生命力的影像,例如Lukcy在片場不能動、要靜止,才能拍成影像。原先為個人佔據的商品,在再一次異化後變成可供大眾反覆取用的資源。

  眾多影像競爭成為吸引人觀看的Spectacle,又或者應該說是影像企圖成為Spectacle的載體,競爭歷史的見證和存在的證明。不明生物若化作影像,顯然有資格成為Spectacle,上知名電視節目、讓人賺大錢,然而一旦錯過這個機會,很快就會像Jean Jacket一樣被別人奪走。於是人們嘗試馴化這個不明生物,首先是自詡為天選之人的朱佩(黑猩猩Gordy攻擊事件倖存下來的童星),但以付出生命告終;接著是兄妹倆嘗試引誘拍攝,雖然就結果而言是成功的,卻也面對極大的生命威脅和恐懼。或許是前者的自傲把對方視為完全可掌握的,以及後者首先將對方視為生命去互動,心態上的差異導致兩方截然不同的結果。

  生命無法被完全異化和馴化、無法被完全同化為商品和影像,乃至於Spectacle。導演把我們放到一個極端不可名狀、無法掌握的巨大生命面前,去感受肉體破壞的恐懼,並且看到面對此一現實時,人類如何以Nope去無效地拒絕。

  既然我們對生命本身無法脫去的陰性特質感到恐懼,只願承認那些清晰、扁平、靜止、可捉摸、可視化的帶有陽性特質的東西,那麼這些東西便能輕而易舉地被當作歷史唯一的見證。但是這樣的見證這終將因內部矛盾而導致失敗,在影像作為人與人中介的當代,當我們馴化Spectacle後,自己也將成為Spectacle(八卦記者找上門、樂園門口出現許多記者),並且意識到個人生命無法異化的部分。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

(I will pelt you with filth, I will treat you with contempt and make you a spectacle.)--《聖經》那鴻書3:6

這或許是Spectacle的反噬,讓我們親自體驗身體的陰性特質,進而反過來思考扁平化的影像的真實性。


  兄妹倆得以倖存是因為拒絕和生物對視,但有沒有可能在對視中保存性命?關於對視和拒絕,電影透露出積極意涵,例如兄妹倆最後逃難的筆劃,或是Gordy與小朱之間的默契,我看著你、你看著我,我們也就保存了彼此立體的生命。




【延伸閱讀】

《可可夜總會》(一):劇情梳理與幾個重要意象

《削瘦的靈魂》:有演出,還能算紀錄片嗎?

《情書》:尋常生活裡存在有許多小小的謎

《少年小趙》:教育現場的神話(四)

avatar-img
19會員
87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這些片中主動出擊的成年男性,有的有妻小、有的還有孫子,聊沒幾句就開始自慰, 讓演員看自己生殖器。有的不斷挑逗,有的責備演員不露出胸部讓自己能夠解脫(射精),有的威脅演員將不再繼續聊天(做朋友)。同樣的是,他們都不在意對方只有12歲,或者更應該說,就是因為知道對方只有12歲,所以才會如此。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愛國主旋律,真正的愛國它沒有一個什麼特定的含意,真正的愛國,它很泛泛。--小趙/趙昶通
  不同於線性敘事結構,《情書》藉由畫面和不同人物的回憶片段,烘托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和緩的節奏,沒有曲折離奇的據情,故事展現日常生活中的空白,一些未能以三言兩語說明的關係或氛圍,是詩意的,帶有謎的特質。那或許正意味著我們的尋常生活裡存在有許多小小的謎,它們潛藏在回憶裡,一如阿樹瑣碎的、生活感的
  這些片中主動出擊的成年男性,有的有妻小、有的還有孫子,聊沒幾句就開始自慰, 讓演員看自己生殖器。有的不斷挑逗,有的責備演員不露出胸部讓自己能夠解脫(射精),有的威脅演員將不再繼續聊天(做朋友)。同樣的是,他們都不在意對方只有12歲,或者更應該說,就是因為知道對方只有12歲,所以才會如此。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愛國主旋律,真正的愛國它沒有一個什麼特定的含意,真正的愛國,它很泛泛。--小趙/趙昶通
  不同於線性敘事結構,《情書》藉由畫面和不同人物的回憶片段,烘托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和緩的節奏,沒有曲折離奇的據情,故事展現日常生活中的空白,一些未能以三言兩語說明的關係或氛圍,是詩意的,帶有謎的特質。那或許正意味著我們的尋常生活裡存在有許多小小的謎,它們潛藏在回憶裡,一如阿樹瑣碎的、生活感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對我來說,編劇服務的終端是觀眾,而觀眾能夠投入故事的關鍵,首先是安全感。
Thumbnail
故事聚焦在末日當頭的兩人一貓,非但沒有驚慌逃竄至逃生地點,反而在倉皇的人群中堅定逆行,試圖在死前完成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項。這個故事前提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電影實際看下來卻漏洞百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介紹迷你影集「馴鹿寶貝」,並分享心得和反思,呼籲家人的包容與接納,展現了人生的成長和深刻的自我反思。男主角親身經歷寫劇本,實踐了使你痛苦者使你偉大的真理。
Thumbnail
原以為是沒有歧視的戀愛,原以為是伯樂相馬的欣賞,結果卻是利益的交換。
▌OpenAI:您的 Scarlett Johansson 4o 已經上線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520 ■ 《馴鹿寶貝》的爭議是 Netflix 的祝福還是詛咒? 好萊塢行銷法則是世界上所有的曝光,不論正面的曝光或是負面的曝光,都好過沒有曝光。已經成為好萊塢一份子的 N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找到,願意真心關心你,也能讓你放心地展示弱點的人
Thumbnail
結合身體恐怖和青春成長,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卻別忘了與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甚至希望發展成系列作品。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對我來說,編劇服務的終端是觀眾,而觀眾能夠投入故事的關鍵,首先是安全感。
Thumbnail
故事聚焦在末日當頭的兩人一貓,非但沒有驚慌逃竄至逃生地點,反而在倉皇的人群中堅定逆行,試圖在死前完成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項。這個故事前提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電影實際看下來卻漏洞百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介紹迷你影集「馴鹿寶貝」,並分享心得和反思,呼籲家人的包容與接納,展現了人生的成長和深刻的自我反思。男主角親身經歷寫劇本,實踐了使你痛苦者使你偉大的真理。
Thumbnail
原以為是沒有歧視的戀愛,原以為是伯樂相馬的欣賞,結果卻是利益的交換。
▌OpenAI:您的 Scarlett Johansson 4o 已經上線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520 ■ 《馴鹿寶貝》的爭議是 Netflix 的祝福還是詛咒? 好萊塢行銷法則是世界上所有的曝光,不論正面的曝光或是負面的曝光,都好過沒有曝光。已經成為好萊塢一份子的 N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找到,願意真心關心你,也能讓你放心地展示弱點的人
Thumbnail
結合身體恐怖和青春成長,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卻別忘了與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甚至希望發展成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