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話」,錯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笑話。

有一個人,在臉書發了一段話:

「這社會敢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像我這種習慣講真話的人,很容易被討厭。」

訊息出去後,就有人在下面留言說:

「虛偽的人真的很多。」
「人都喜歡拍馬屁、阿諛奉承的人。」
「兄弟,你不孤單。」

在一片支持、附和的留言裡,突然有人說:

「我看到一群自大、不懂反思的人。」

這些人看到後就爆走了,回嗆他:

「你又懂了?」
「你憑什麼這樣說?」
「社會上就是有你這種虛偽的人!」

結果對方只淡淡的回了一句:

「我只是講『真話』。」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我覺得這個段子頗有深意。

我們身邊都有講話直,自以為講真話的朋友,他們經常在跟人互動時,傷人不自知,讓人想敬而遠之。

但有趣的是,他們嘴上說不在意,說是別人玻璃心,聽不了真話,但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想靠近人,跟人建立關係的。

就像開頭笑話裡的主角,他在臉書發的那段話,表面上看起來是攻擊、不屑,但背後其實是希望有人看到他的孤單,理解他、接納他。

年輕時的我,也有這種「自以為講真話」的習慣。

這些習慣,讓我在無形之間,傷害到人際和親密關係,造成遺憾。

隨著生命的前進,我才開始覺察到這個議題,並學著穿越它。

也許有人會好奇,難道跟人相處,不能講真話嗎?如果可以講,那要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才不會傷害到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

這篇文章,從三個問題出發,跟你一起重新思考「講真話」這件事。

這三個問題是:

1. 真話,是「事實」嗎?
2. 真話,是「真心話」嗎?
3. 真話,有真的對到「事」嗎?

如果你或你身旁的朋友,有類似的困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有新的看見。

真話,是「事實」嗎?

有些講真話的人,經常會理直氣壯的說:「我說的是『事實』啊!」

什麼是事實?

事實是客觀的,可以被驗證真偽的,所以事實有對錯。

跟事實相對的是觀點。觀點是主觀的,是一個人的想法、信念、價值觀,所以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不同。

舉個例子,同事剪了一個新髮型,大家都說好看,廷廷看到卻說:「這髮型看起來好老。」同事聽了對他翻了一個白眼,廷廷無辜的說:「我說的是事實啊⋯⋯」

或是老婆開心的帶著周年慶血拚的戰利品回家,廷廷看到後說:「你不要動不動就亂買東西。」老婆聽了,臉沉下來,廷廷還繼續補刀說:「你幹嘛生氣?我說的是事實啊!」

來源:Bing Inage Creator

來源:Bing Inage Creator

在這兩個例子裡,「髮型很老」、「亂買東西」,這些話其實都不是客觀事實,而是個人觀點,但廷廷卻理直氣壯的,認為他說的是事實。

所以下一次,當要講真話時,不妨先思考一下:我們所謂的真話,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只是個人觀點或偏見呢?

真話,是「真心話」嗎?

再來第二個問題,「真話,是真心話嗎?」

什麼叫「真心話」?

如果用我的話來說,就是「為你真實心意服務的話」

比如說,廷廷看到伴侶在做明天開會用的簡報,覺得她這樣做,可能會被主管罵,就跟對方說:「齁!你簡報這樣做不行啦!主管看到一定會電爆你。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

結果「建議」還沒說完,伴侶就生氣了。

廷廷覺得好委屈,心想:「我說真話也錯了嗎?簡報這樣做真的不行啊⋯⋯我只是想幫忙。」

在生活裡,我們多少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境,明明是帶著一片好心,告訴對方真話,卻換來一頓罵。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我們只說了「真話」,卻沒有說出「真心話」。

什麼意思呢?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廷廷的真實心意其實是擔心伴侶,覺得簡報做不好,伴侶可能會被主管罵。

但很顯然的,他說出去的話,並沒有把真正的心意傳達給對方,對方收到的只有批評和控制。

那怎麼說,才能讓我們的真話,變真心話呢?

我們可以嘗試用「邀請」開啟對話。

例如,可以這樣說:「如果你需要幫忙,可以跟我說喔!我有不少簡報經驗,一起討論,或許可以幫助你更快抓到方向。」

感受一下,同樣是想伸出援手幫忙,這種說法,是不是聽起來更溫暖、更讓人想靠近呢?

真話,有真的對到「事」嗎?

有些說真話的人,會放一種「大招」,跟對方說:「我這是對事不對人。」

聽到這句話,你會不會感覺像挨了一記悶棍,就算對對方說的話有什麼不滿,也只能硬吞下去,不然自己就像是不理性、不成熟的人。

但就算從「理性」、「功利」的角度來看,很多人的真話,其實也沒有好好的對到「事」。

怎麼說呢?

因為真正的「對事」,是要能夠「解決問題」或「達成目的」的

可是很多嘴巴上喊著「對事不對人」的人,他們往往沒有覺察到,自己說的話,有沒有為自己的目的所服務。

這讓我想到了有「母親救星」之稱的醫生,塞麥爾維斯。

我們現在都知道,醫生在動手術之前,要先消毒洗手,以免把手上的細菌帶到病人的傷口上,造成感染死亡。

但在150年前,醫學界是沒有這樣的觀念的。那個時候,孕婦在醫院生產的死亡率非常高,有些醫院甚至高達10%,也就是每10個到醫院生產的婦女,就有1個沒辦法走出醫院。

所有的醫生,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當時有位婦產科醫生,叫做塞麥爾維斯,他透過科學方法,實驗、觀察、歸納後發現,只要在動手術前先洗手,就能大幅降低產婦的死亡率。

這個發現讓他非常興奮,他開始大力推廣「開刀前洗手」的觀念。

塞麥爾維斯原本以為,事情會進展得很順利,因為洗手這個行為,除了可以救人之外,又很簡單,其他醫生應該會欣然接受。

但沒想到,他卻遭遇到極大的阻礙,被整個醫學界排擠。

為什麼呢?

因為他動不動就說那些不洗手的醫生,是「殺人兇手」;在醫院也經常監視別人,看他們手術前有沒有洗手,如果沒有,就會衝過去將對方大罵一頓。

如果你是那些醫生,你會不會覺得,「我好好一個救人的醫生,為什麼要被你說成是殺人兇手?」。

塞麥爾維斯最後怎麼了?

他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病死在那。

一直到他死掉後五十年,他的貢獻才獲得了承認。

從塞麥爾維斯的角度,他肯定會覺得,為什麼我說的是「真話」、是「正確的話」,我「對事不對人」,卻沒有人願意聽?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表達根本沒有對到事,沒有為自己的目的所服務」。

他的目的,是希望醫學界了解,手術前洗手的重要性;但他的呈現,不但沒有幫助他達到目的,還讓他被整個醫學界排擠,被送進精神病院。

被醫學界排擠,被送進精神病院,這是他最初的目的嗎?

如果塞麥爾維斯在宣傳理念的過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呈現,能不能解決問題,能不能達成目的,對人有多一點理解跟在乎,他絕對能夠在說真話的前提下,還能讓大家願意靠近他,幫助他一起實現理念。

結語

下次,當我們面對朋友或伴侶,升起想講「真話」的衝動時,不妨思考這三個問題:

1. 我的真話,是「事實」嗎?
2. 我的真話,是「真心話」嗎?
3. 我的真話,有對到「事」嗎?

只要懂得好好說話,真話,也可以很溫柔。


註:內容亦發佈於「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avatar-img
96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彥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越工作越自由》,可以說是今年,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 它讓我在35歲,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審視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它給了我勇氣,讓我跨出轉換職涯跑道的「最後」一步。
你覺得,心理學「科不科學」呢?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的留言是這樣的......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名叫做:《總統文膽寫作課》。 你可能會好奇,什麼是「文膽」? 所謂的「文膽」,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指的是:專為高階政治人物(通常是國家領導人)撰寫演講稿的人。 我也是到最近幾年,才知道這詞的意思。
提到思考的「樣貌」,你腦中浮現的情境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個人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用手撐著下巴,就像那座知名雕像「沉思者」一樣;還是腰桿挺直,正襟危坐的在電腦前,盯著未完成的PPT或word呢? 如果這是你最先想到的「思考樣貌」,那推薦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最近看了一本書,雖然2023年還沒過完,但我相信,在今年看過的所有書裡,論喜愛程度,它絕對有前三名! 這本書就是:《思考101》。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越工作越自由》,可以說是今年,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 它讓我在35歲,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審視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它給了我勇氣,讓我跨出轉換職涯跑道的「最後」一步。
你覺得,心理學「科不科學」呢?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的留言是這樣的......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名叫做:《總統文膽寫作課》。 你可能會好奇,什麼是「文膽」? 所謂的「文膽」,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指的是:專為高階政治人物(通常是國家領導人)撰寫演講稿的人。 我也是到最近幾年,才知道這詞的意思。
提到思考的「樣貌」,你腦中浮現的情境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個人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用手撐著下巴,就像那座知名雕像「沉思者」一樣;還是腰桿挺直,正襟危坐的在電腦前,盯著未完成的PPT或word呢? 如果這是你最先想到的「思考樣貌」,那推薦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最近看了一本書,雖然2023年還沒過完,但我相信,在今年看過的所有書裡,論喜愛程度,它絕對有前三名! 這本書就是:《思考10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可能對自己說謊。這聽起來或許刺耳,但心理學家證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們從小事到大事都會撒謊,無論是謊報體重還是掩飾內心的真實情感。我們之所以選擇欺騙自己,是因為心靈不夠強大,無法承受真相帶來的不堪和壓力。這些謊言成為我們操控現實的一種生存法則,使我們能暫時逃避難以面
真話、良心話,直接說出來可能會造成尷尬和誤解,甚至讓朋友關係破裂。 真話要先對自己說。對自己誠實,才能真正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你勇敢地對自己說真話,會發現內心變得強大,能夠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作出改進。這種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勵,是讓自己進步的重要途徑。 在與他人溝通時,要講究方式和時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在生命的長河中,有沒有某一個時刻,你希望有一個人能相信你口中說出的話,不論那句話是事實與否。
Thumbnail
人終究是寂寞的,所以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也喜歡你的。表裡一致能夠減少內耗和自我批評,讓你活得真實、不需要委屈自己、討好的關係。害怕表達真實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表達。真實不代表冒犯和不禮貌,直接的回答也可以有溫柔的詮釋。
Thumbnail
比如你說什麼對方都回答「嗯~應該吧」「就是啊」「你說呢?」之類敷衍的話,你可以嘗試故意誤會對方「原來你喜歡做這個啊」「原來你是這樣想呀」等類似的話用認真態度說出。 對方有可能因為不想被你誤解,就會開始對你回話比較認真,當然有人寧願被你誤解也不想解釋就是。 將對方的敷衍態度轉換成他們必須更認真
Thumbnail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可能對自己說謊。這聽起來或許刺耳,但心理學家證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們從小事到大事都會撒謊,無論是謊報體重還是掩飾內心的真實情感。我們之所以選擇欺騙自己,是因為心靈不夠強大,無法承受真相帶來的不堪和壓力。這些謊言成為我們操控現實的一種生存法則,使我們能暫時逃避難以面
真話、良心話,直接說出來可能會造成尷尬和誤解,甚至讓朋友關係破裂。 真話要先對自己說。對自己誠實,才能真正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你勇敢地對自己說真話,會發現內心變得強大,能夠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作出改進。這種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勵,是讓自己進步的重要途徑。 在與他人溝通時,要講究方式和時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在生命的長河中,有沒有某一個時刻,你希望有一個人能相信你口中說出的話,不論那句話是事實與否。
Thumbnail
人終究是寂寞的,所以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也喜歡你的。表裡一致能夠減少內耗和自我批評,讓你活得真實、不需要委屈自己、討好的關係。害怕表達真實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表達。真實不代表冒犯和不禮貌,直接的回答也可以有溫柔的詮釋。
Thumbnail
比如你說什麼對方都回答「嗯~應該吧」「就是啊」「你說呢?」之類敷衍的話,你可以嘗試故意誤會對方「原來你喜歡做這個啊」「原來你是這樣想呀」等類似的話用認真態度說出。 對方有可能因為不想被你誤解,就會開始對你回話比較認真,當然有人寧願被你誤解也不想解釋就是。 將對方的敷衍態度轉換成他們必須更認真
Thumbnail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