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講「真話」,錯了嗎?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笑話。

有一個人,在臉書發了一段話:

「這社會敢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像我這種習慣講真話的人,很容易被討厭。」

訊息出去後,就有人在下面留言說:

「虛偽的人真的很多。」
「人都喜歡拍馬屁、阿諛奉承的人。」
「兄弟,你不孤單。」

在一片支持、附和的留言裡,突然有人說:

「我看到一群自大、不懂反思的人。」

這些人看到後就爆走了,回嗆他:

「你又懂了?」
「你憑什麼這樣說?」
「社會上就是有你這種虛偽的人!」

結果對方只淡淡的回了一句:

「我只是講『真話』。」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我覺得這個段子頗有深意。

我們身邊都有講話直,自以為講真話的朋友,他們經常在跟人互動時,傷人不自知,讓人想敬而遠之。

但有趣的是,他們嘴上說不在意,說是別人玻璃心,聽不了真話,但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想靠近人,跟人建立關係的。

就像開頭笑話裡的主角,他在臉書發的那段話,表面上看起來是攻擊、不屑,但背後其實是希望有人看到他的孤單,理解他、接納他。

年輕時的我,也有這種「自以為講真話」的習慣。

這些習慣,讓我在無形之間,傷害到人際和親密關係,造成遺憾。

隨著生命的前進,我才開始覺察到這個議題,並學著穿越它。

也許有人會好奇,難道跟人相處,不能講真話嗎?如果可以講,那要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才不會傷害到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

這篇文章,從三個問題出發,跟你一起重新思考「講真話」這件事。

這三個問題是:

1. 真話,是「事實」嗎?
2. 真話,是「真心話」嗎?
3. 真話,有真的對到「事」嗎?

如果你或你身旁的朋友,有類似的困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有新的看見。

真話,是「事實」嗎?

有些講真話的人,經常會理直氣壯的說:「我說的是『事實』啊!」

什麼是事實?

事實是客觀的,可以被驗證真偽的,所以事實有對錯。

跟事實相對的是觀點。觀點是主觀的,是一個人的想法、信念、價值觀,所以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不同。

舉個例子,同事剪了一個新髮型,大家都說好看,廷廷看到卻說:「這髮型看起來好老。」同事聽了對他翻了一個白眼,廷廷無辜的說:「我說的是事實啊⋯⋯」

或是老婆開心的帶著周年慶血拚的戰利品回家,廷廷看到後說:「你不要動不動就亂買東西。」老婆聽了,臉沉下來,廷廷還繼續補刀說:「你幹嘛生氣?我說的是事實啊!」

來源:Bing Inage Creator

在這兩個例子裡,「髮型很老」、「亂買東西」,這些話其實都不是客觀事實,而是個人觀點,但廷廷卻理直氣壯的,認為他說的是事實。

所以下一次,當要講真話時,不妨先思考一下:我們所謂的真話,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只是個人觀點或偏見呢?

真話,是「真心話」嗎?

再來第二個問題,「真話,是真心話嗎?」

什麼叫「真心話」?

如果用我的話來說,就是「為你真實心意服務的話」

比如說,廷廷看到伴侶在做明天開會用的簡報,覺得她這樣做,可能會被主管罵,就跟對方說:「齁!你簡報這樣做不行啦!主管看到一定會電爆你。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

結果「建議」還沒說完,伴侶就生氣了。

廷廷覺得好委屈,心想:「我說真話也錯了嗎?簡報這樣做真的不行啊⋯⋯我只是想幫忙。」

在生活裡,我們多少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境,明明是帶著一片好心,告訴對方真話,卻換來一頓罵。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我們只說了「真話」,卻沒有說出「真心話」。

什麼意思呢?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廷廷的真實心意其實是擔心伴侶,覺得簡報做不好,伴侶可能會被主管罵。

但很顯然的,他說出去的話,並沒有把真正的心意傳達給對方,對方收到的只有批評和控制。

那怎麼說,才能讓我們的真話,變真心話呢?

我們可以嘗試用「邀請」開啟對話。

例如,可以這樣說:「如果你需要幫忙,可以跟我說喔!我有不少簡報經驗,一起討論,或許可以幫助你更快抓到方向。」

感受一下,同樣是想伸出援手幫忙,這種說法,是不是聽起來更溫暖、更讓人想靠近呢?

真話,有真的對到「事」嗎?

有些說真話的人,會放一種「大招」,跟對方說:「我這是對事不對人。」

聽到這句話,你會不會感覺像挨了一記悶棍,就算對對方說的話有什麼不滿,也只能硬吞下去,不然自己就像是不理性、不成熟的人。

但就算從「理性」、「功利」的角度來看,很多人的真話,其實也沒有好好的對到「事」。

怎麼說呢?

因為真正的「對事」,是要能夠「解決問題」或「達成目的」的

可是很多嘴巴上喊著「對事不對人」的人,他們往往沒有覺察到,自己說的話,有沒有為自己的目的所服務。

這讓我想到了有「母親救星」之稱的醫生,塞麥爾維斯。

我們現在都知道,醫生在動手術之前,要先消毒洗手,以免把手上的細菌帶到病人的傷口上,造成感染死亡。

但在150年前,醫學界是沒有這樣的觀念的。那個時候,孕婦在醫院生產的死亡率非常高,有些醫院甚至高達10%,也就是每10個到醫院生產的婦女,就有1個沒辦法走出醫院。

所有的醫生,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當時有位婦產科醫生,叫做塞麥爾維斯,他透過科學方法,實驗、觀察、歸納後發現,只要在動手術前先洗手,就能大幅降低產婦的死亡率。

這個發現讓他非常興奮,他開始大力推廣「開刀前洗手」的觀念。

塞麥爾維斯原本以為,事情會進展得很順利,因為洗手這個行為,除了可以救人之外,又很簡單,其他醫生應該會欣然接受。

但沒想到,他卻遭遇到極大的阻礙,被整個醫學界排擠。

為什麼呢?

因為他動不動就說那些不洗手的醫生,是「殺人兇手」;在醫院也經常監視別人,看他們手術前有沒有洗手,如果沒有,就會衝過去將對方大罵一頓。

如果你是那些醫生,你會不會覺得,「我好好一個救人的醫生,為什麼要被你說成是殺人兇手?」。

塞麥爾維斯最後怎麼了?

他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病死在那。

一直到他死掉後五十年,他的貢獻才獲得了承認。

從塞麥爾維斯的角度,他肯定會覺得,為什麼我說的是「真話」、是「正確的話」,我「對事不對人」,卻沒有人願意聽?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表達根本沒有對到事,沒有為自己的目的所服務」。

他的目的,是希望醫學界了解,手術前洗手的重要性;但他的呈現,不但沒有幫助他達到目的,還讓他被整個醫學界排擠,被送進精神病院。

被醫學界排擠,被送進精神病院,這是他最初的目的嗎?

如果塞麥爾維斯在宣傳理念的過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呈現,能不能解決問題,能不能達成目的,對人有多一點理解跟在乎,他絕對能夠在說真話的前提下,還能讓大家願意靠近他,幫助他一起實現理念。

結語

下次,當我們面對朋友或伴侶,升起想講「真話」的衝動時,不妨思考這三個問題:

1. 我的真話,是「事實」嗎?
2. 我的真話,是「真心話」嗎?
3. 我的真話,有對到「事」嗎?

只要懂得好好說話,真話,也可以很溫柔。


註:內容亦發佈於「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