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之「阿羅漢」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raw-image

※導讀:

【阿羅漢】:阿羅漢是聲聞乘四果中四果之名,意譯為應供、殺賊、無生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生不滅」。小乘佛教又稱之為「無學」,指的是證得阿羅漢果者,已超出三界,斷盡一切煩惱,四智圓融無礙,而無所學習。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阿羅漢意譯為「無生」,無生則無滅,無生滅心,故無所得心。若有法名阿羅漢,則是所得心未除,不名阿羅漢。

【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則是有能有所,有能得之「我」,有所得之果位,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相。李文會註曰:「問第四果阿羅漢者,此是梵語,由須菩提當此果也。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實無有法者,謂無煩惱可斷,無貪瞋可離,情無逆順,境智俱亡,豈有得果之心?我心既空,無得道念,若於道有得,於法有名,是凡夫之行,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也。

【無諍】:諍是諍論,煩惱的別名。無諍,安住於空理,無我無人,彼我俱忘,一相平等,無有對待分別。觀無相理,以自性菩提般若之智,令自心眾生,念念常正,不令邪起,隨順法性,自性自度,無有煩惱諍。又觀諸眾生,多行憐愍,善順群心,使其不生起諍心,令一切有情不生三毒,不起煩惱,無有鬥諍。

【三昧】:梵語三昧,亦云三摩地,此名正定、禪定。正定者,心心無生滅;禪定者,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亦名正受,定心離邪亂,謂之正,無念無想,納法在心,謂之受。

【無諍三昧】:阿羅漢又名「無生」,心心無生滅,正定之謂也。定心離邪亂,謂之正,自度自心眾生,無有邪亂,無有煩惱諍;無念無想,納法在心,謂之受,以無所受而受諸受,和光接物,善順群心,使其不生起諍心。以是義而言之,無諍即正受,正受名三昧,是言無諍三昧也。《金剛經六祖口訣云》:「無諍即是清淨行,清淨行者,為除去有所得心也。若存有所得心,即是有諍,有諍即非清淨道。常得無所得心,即是無諍行也。」

【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住無諍三昧,人中須菩提,善男子最為第一。須菩提另有「解空第一」之美名。佛陀諸大弟子,各有一能,皆稱第一。阿難是多聞第一阿羅漢,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連是神通第一,富樓那是說法第一,迦旃延是論議第一,摩訶迦葉是頭陀第一,阿那律是天眼第一,優波離是持戒第一,羅睺羅是密行第一。人中最為第一,住無諍三昧,無諍即是清淨行,自心歸依淨,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是「眾中尊」。《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云:「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離欲」,永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三有欲。離三有欲,自心歸依正,性使化身行正道,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是「離欲尊」。《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云:「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義淨法師譯曰:「世尊!我是阿羅漢,離於欲染,而實未曾作如是念。」是於念而無念。 李文會註曰:「三昧者,梵語也,此名正定。心心無生滅,名為正定,故云三昧。人中最為第一,離欲阿羅漢者,能離一切法,亦無離欲之心。微細四相,皆已滅盡,愛染不生,故謂之離欲耳。又曰無我心寂,不作是念,我是離欲得道果者。若作是念,即是心有生滅,不名離欲阿羅漢也。」

【樂阿蘭那行者】:樂是樂於。阿蘭那是梵語,即言「無諍」。見於修為者曰行。「樂阿蘭那行者」意思是樂於行無諍清淨行的行者。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若存有所得心,即是有諍,即非樂阿蘭那行者。聲聞乘四聖人,皆離身見,無我無人,於念而無念,於證之時,皆不作是念我能得果,實無有法名須陀洹,乃至實無有法名阿羅漢。若是念生,有我能取果之心,即同凡夫。四果未嘗無,是原不作念也,不作念則無有果相,無相則無取,無能取之我、無所取之果,能所心滅,證即無證。  

【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須菩提修因證果,成就第一離欲阿羅漢,四果未嘗無,是原不作念也。那麼修行呢?修行豈謂無,亦是原不作念也。以是義故,須菩提樂阿蘭那行,不作是念行阿蘭那行,須菩提實無所行。如是心無生滅,住於無諍,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李文會註曰:「心若作是念,心有生滅,即是有諍心。須菩提實無所行,是無生滅,所以佛許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一相無相分#阿羅漢

avatar-img
16會員
1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導讀: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導讀:   【須陀洹】:須陀洹是聲聞乘四果中初果之名,譯為「入流」,指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的見惑,捨凡入聖,初入聖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佛言:「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導讀: 【乃至四句偈】:偈的梵文譯曰「頌」,是一種用以讚美表揚為內容的文體。四句偈是佛經中呈現的語言形式,以三字乃至八字為一句,以四句為一偈。比如〈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裡,佛陀教示的:「一切有為法,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導讀: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導讀:   【須陀洹】:須陀洹是聲聞乘四果中初果之名,譯為「入流」,指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的見惑,捨凡入聖,初入聖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佛言:「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導讀: 【乃至四句偈】:偈的梵文譯曰「頌」,是一種用以讚美表揚為內容的文體。四句偈是佛經中呈現的語言形式,以三字乃至八字為一句,以四句為一偈。比如〈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裡,佛陀教示的:「一切有為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給所有的佛弟子(笑),極樂世界是僧團的世界,因為這是世尊的愛。誰在說話?是阿良。如果不是僧團的世界,是因為每個聖土的善男子善女子,都想拜訪阿彌陀佛國土,所以淨土實際上已經不是封閉,來者都是最好最善良的人。而阿彌陀佛從來一直沒有改變,他就是一個和尚,一個出家人。 阿良想的東西,就是魔慈眾生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第1段:在過去久遠劫,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對兄弟同時出家修道,哥哥一心持戒、誦經、坐禪,而弟弟則不愛讀經也不愛打坐,但是喜歡扶弱濟貧,廣結善緣。 第2段: 經過多次的輪迴轉世,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勤修智慧禪修的哥哥,出生為人,而且隨著釋迦牟尼佛出家,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指完全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給所有的佛弟子(笑),極樂世界是僧團的世界,因為這是世尊的愛。誰在說話?是阿良。如果不是僧團的世界,是因為每個聖土的善男子善女子,都想拜訪阿彌陀佛國土,所以淨土實際上已經不是封閉,來者都是最好最善良的人。而阿彌陀佛從來一直沒有改變,他就是一個和尚,一個出家人。 阿良想的東西,就是魔慈眾生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第1段:在過去久遠劫,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對兄弟同時出家修道,哥哥一心持戒、誦經、坐禪,而弟弟則不愛讀經也不愛打坐,但是喜歡扶弱濟貧,廣結善緣。 第2段: 經過多次的輪迴轉世,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勤修智慧禪修的哥哥,出生為人,而且隨著釋迦牟尼佛出家,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指完全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