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雨天浪漫,一定是有雨天才能享受到的特定之事或心情吧?怕冷的我,終於也能在冷氣團來襲時抱著浪漫情懷接待了,因為終日超低溫很適合做奶油酥皮食譜,順應著天氣做可以做的事,就容易靜下來發現其中的美好。
之前做無麩質酥皮濃湯時提過,米穀粉因為無麩質,不出筋膜,推擀整形以及發酵時很容易組織斷裂,導致油層和粉層融合而破酥。添加黃原膠增加黏稠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目前我還不想要家庭烘焙也充滿大企業專業的味道,還在努力嘗試從材料和製作方式找突破,這集的影片就是紀錄第三次嘗試的成果。
有了上回的經驗,我覺得米酥皮做成糆包應該更適合,結合柔軟的組織一起吃應該更好。先說說材料,這次增加米糰黏稠度的任務,交給了日本山藥和洋車前子粉,做下來發現有改善但還是不夠力,優點是讓酥皮米糆包不會太快變乾硬,烤好當天吃都能有保水度。
除了濕度,糆包還需要有柔軟度,因此加上了天然無食品添加物的Cream Cheese。對奶類過敏的人可以改用絹豆腐來代替,不過啊,市售的絹豆腐都有食品添加物,是為了方便保質和存放,我吃素常吃豆腐也習以為常了,很堅持只吃天然食物的人就請自行選擇了喔。
奶油又是另一門大學問,因為我家廚房沒裝冷氣,還好冷氣團來襲,全日室溫在18度以下,溫度控制完全不煩惱,室溫奶油維持在手指按壓有痕跡、不過硬也不過軟的狀態,真心感謝。這次我還是使用無鹽奶油,並加了米穀粉做成中式油酥的型態來做油層,下次想嘗試無水奶油看看成果會不會有改善。
接著分享一下製作方式。酥皮需要層次,但米穀粉不耐擀,經受不住重複的冷藏摺疊。所以這次以中式麵點的整型方式來做,雖然層次會變少,但減少了重複擀薄的壓力,破酥的情況減少了50%,算有進步。發酵的溫度也需要注意,不能讓奶油完全軟化,需要低溫發酵,發酵時間會拉長。預熱烤箱的同時可以將酥皮米糆包放進冰箱冷藏一下,也有助於烤時酥皮膨脹。
最後,這次的食譜可以做的東西很多,除了我想得到的丹麥手撕糆包、可頌、酥皮吐司之外,應該還有更多變化,就等你們來發掘囉。
材料:
如果我的內容對你有用,歡迎動動手指訂閱或分享文章給需要的人,來支持我,讓我可以持續前進,把台灣米的無限創意製作出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