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三位作者:這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故事,由卡洛琳·班克勒主筆,她是比約恩巡迴演講的夥伴,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比約恩的故事,納維德·莫迪里是比約恩podcast的工作夥伴,他紀錄許多比約恩說過的主題內容,協助修改卡洛琳的稿子,這本書比較像是自傳,從作者大學進入經濟系開始他就對這行沒有興趣只不過是父親讀這科系他就跟著念,進了公司後作者發展快速,雖然有著高薪但他對工作還是沒有熱情,壓力越來越大,不禁產生『我真的該繼續下去嗎?』這種想法,在一次他試著練習冥想之後心裡出現了一個微弱的聲音,在三天後作者就辭了工作,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決定到泰國投入寺廟修行,書裡就像是作者的回憶錄,可以看到作者辭掉高薪工作,投入寺院生活十七年,十七年後還俗回到社會被憂鬱症困擾、舉行巡迴演說、最後被診斷出漸凍症,但他還是在病情中完成這本書。
人只要停下來沒事做腦袋就會開始亂想,心中總是有許多念頭擾亂著我們,就像是叫你不要想著那隻粉大象,人類大腦沒有卻『不要』這個概念,腦中就是會出現大象,環境出現什麼我們大腦就會想到什麼,我們生活接觸到的事物變得比以前更多,各種念頭瓜分著我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們注意力被分散、不容易專注,冥想是藉由把注意力放在在簡單的事上,比如呼吸,這樣我們可以短暫的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放下那些雜亂的念頭,這些念頭大多不重要,人會因為環境、文化影響到想法,那些念頭可能不是我們真心的想法,只不過是環境讓你產生出來的,我們內心的聲音大多數都被這些念頭給蓋住,只有透過冥想找回心靈的平靜,內心的聲音才比較容易被注意到,由於我們的念頭是環境、文化、社會氛圍所帶給我們的,接觸什麼事物就會有什麼想法,所以作者提出一個概念,這些念頭不可盡信,畢竟人容易被環境影響,能學會放下心中大部分的念頭後,我們會獲得平靜的心靈。
寺院是集體生活,作者一開始很不習慣,共同生活容易把自己去與他人做比較,也不是每個人相處起來都愉快,當別人做出作者不喜歡的行為時,他會感到不悅,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學習到讓別人『做自己』,覺得討厭別人是人之常情,但是負面情緒會消耗自己很大的精力,明明是別人的行為,我們卻要付出極大的消耗,這只不過是在懲罰自己,學會接受別人之後,對方是能夠感受到你的態度的,如果互相都能夠接受彼此的『做自己』,相處起來會感受比較自在,因為雙方都可以表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另外作者也理解到要討所有人喜歡沒有意義,雙方可以合作,可以接受缺點,但不一定喜歡對方。
人容易對自己苛責、自我批判,這聲音隨時在你耳邊說『你不該這麼做』、『像你這種人不配有好事發生』、『你就是沒有意志力才會胖』,像我自己打電動打到通宵或是吃太多餅乾的時候也在第二天會怪罪自己,因為對自己無法寬容,心靈上沒有餘裕所以對別人也無法寬容,學會放下對自己的要求,少一點批判、罪惡感,寬容的對待自己,也寬容別人,作者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不錯:『我有盡力而為,其他人也有盡力而為』,就像是蒙格之前說過的話,『對生活降低期望感,就不會感到太大的失望』,少一點想要掌控一切的欲望,我們會輕鬆一點,但不是說完全放縱的那種自由,我們也是要制定計畫讓生活保持在軌道上,不過我們要學會接受有時候現實不會如計畫般完善,所以也是要學會放下,接受事實。
作者的生活方式是信任,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想要控制一切,他覺得在這社會讓我們容易相信自己可以掌控一切,這是錯誤的,生活中常發生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有些人一但事情脫離自己掌控就會感到憤怒,這一點常常在新聞上可以看到,很多事情都是當事人覺得事情不如他自己所願,就開始強迫別人要照他的期待去行動,他會認為這是他的權利、你應該配合、為什麼我要照你的規定之類的。
冥想可以幫助我們練習放下心中的許多念頭,前面說到這些念頭大多不重要,是環境給我們的,不帶偏見與評斷的聆聽自己內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不過人很難放下自己的念頭,因為這個念頭是對的,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最難放下的念頭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有時候走錯路不自知還一直走下去,跟別人也容易因為信念的不同而爭吵,雙方都不願放下自己所相信的念頭,這裡作者的一位導師阿姜·賈亞薩羅教了主角一句化解爭吵的魔法箴言:我可能錯了。先放下自己想要控制的念頭,改以信任的方式與對方交談,終結爭吵的機率會比較高。
我想到我們平常真的想要控制一切,人需要有掌控感才會安心,許多未確定的事物會給我們帶來焦慮感,就像是草叢在搖晃,你不知道草叢裏面會有什麼生物在,如果是老虎你死路一條,我們本能上會想知道草叢裡到底有什麼東西,沒辦法無視它的搖晃,很多事我們都想要獲得肯定的答案,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真正的生活上有很多灰色地帶,我們的計畫也很常脫離軌道,如果我們一直執著在掌控所有事情,那精神上一定會遭到不小的打擊,也有可能是以前資訊不發達,所以我們覺得不知道也沒辦法,現在資訊流通快速,我們有能力知道很多事,所以就會想要吸收、儲存大量資訊,確保自己什麼都知道,在我們認為已經吸收大量資訊可以掌控一切的時候,現實生活不會照著你所想的發展,事情脫離了掌控,我們開始焦躁,加上每個人都想要掌控他人,爭吵就變多了,本書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放下和信任,放下自己心中的念頭和信任對方,不過不是非黑即白,這兩點我們都需要做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