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家長心路歷程-從擔心長不高到擔心受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做為球員的家長,心路歷程的轉變,讓我從國小怕她長不高,讓她打籃球的只關心長高,不要受傷就好,國中本以為她會選擇升學國中就讀,沒想到還是進到了籃球隊的國中。進入國中後,因為住宿,每到放假時,我會去學校接她,收假時,我都會提早載她回到學校門口,因為前一年半每次回到學校都要在車上哭半小時,不進學校,因為太辛苦,身為家長的我曾一度想讓她放棄,但又覺得放棄後之後的人生會讓她養成碰到困難就放棄的想法,所以還是狠下心得逼著她繼續接受訓練下去!

升到國二,進入12人名單,也有成績,雖然還是替補上場,但可能有些許的成就感也就抵消了辛苦吧!國三的最後一年,比賽前,十字韌帶斷裂,我也是隔天才被通知到學校帶她去檢查,因為假日,所以先去做一些處理。第一次看到腫漲的膝蓋因為受傷,抽出三大管的血水,感覺得出來,她很不甘心,第一次看到她露出這樣擔心的表情,一直說應該沒事,其實心裏有底了吧,家長的我也就配合著做復健先,因為面臨著高中是否繼續打球的選擇,要到高中試練,如果繼續,勢必國中聯賽完就開刀,也要高中教練能夠接受這樣的休息一年!她不出色,但知道做苦力,所以私下也找了幾位高中教練聊過,希望她還能有機會,但擺在眼前的是開刀的安排,做為家長,這時的心情真的覺得應該就好好讀書,不要受傷了,但還是尊重她的選擇!

有時覺得自己的心態,從長高就好,到喜歡看她打球,到擔心沒法回到球場,很微妙的感覺,自己也發現了陪伴她的打球過程,讓自己也是更增加彼此的依賴,索性我就帶著她陪著諮詢了6家醫院,一直到最後兩個人討論了一 兩天才決定開刀醫院!真的能體會我年輕當時雙眼開刀,我老母擔心到哭的超久,老母怕到時候我開刀完看不到了的心情!從開刀前一天住院,到出院,我在醫院裏面都沒深睡,深怕一個有問題會來不及反應!一直看到出院她不會用拐杖,知道她想哭又忍住,真的覺得她國中這三年真的長大很多,雖然事後有說她沒想到開刀那麽的痛!

經過一年的復健,最近開始加入球隊正常練習,只能還是在旁邊支持,去拜拜的時候,總是祈求希望別再受傷了!我想,目前也只能這樣想了吧!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允許情緒不是要溺在情緒裡 #講出眼前的顏色加物品 昨晚21:30時,燁還在家裡用輕球練習投籃 我限制並制止孩子後,燁因失望而哇哇大哭 真的是哇哇大哭,整張臉皺在一起那種 想想,燁也才小二…真的還只是個孩子啊!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想摸球、練習投籃 「你喜歡打球很好,不過什麼時間做什麼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小孩子的好勝心破表。以前還擔心他沒什麼好勝心,這幾天他跟我說,希望我能訓練他的體能。因為他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本來我以為他只是玩玩而已。可是昨天他滿臉不爽地告訴我,他覺得自己跑步太慢了……哈哈哈。他也長大了,開始有了不高興和不滿的情緒,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 最近,我在看翻新中古車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和教練在孩子運動生涯中的角色轉換,以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中的橋段為例。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雙重關係的可能性,並提供了父母身兼數職的情況下,如何適應不同角色和關係的建議。文章關鍵字:父母、教練、雙重關係、運動生涯。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第4屆「騰達盃」少年籃球全國邀請賽首日,雙方球員發生肢體衝突,家長衝入球場,影響比賽進行。運動事件熱門,從運動心理角度探討家長參與學生運動活動的角色與意義,強調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任務,培養能力,為其成長加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允許情緒不是要溺在情緒裡 #講出眼前的顏色加物品 昨晚21:30時,燁還在家裡用輕球練習投籃 我限制並制止孩子後,燁因失望而哇哇大哭 真的是哇哇大哭,整張臉皺在一起那種 想想,燁也才小二…真的還只是個孩子啊!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想摸球、練習投籃 「你喜歡打球很好,不過什麼時間做什麼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小孩子的好勝心破表。以前還擔心他沒什麼好勝心,這幾天他跟我說,希望我能訓練他的體能。因為他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本來我以為他只是玩玩而已。可是昨天他滿臉不爽地告訴我,他覺得自己跑步太慢了……哈哈哈。他也長大了,開始有了不高興和不滿的情緒,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 最近,我在看翻新中古車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和教練在孩子運動生涯中的角色轉換,以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中的橋段為例。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雙重關係的可能性,並提供了父母身兼數職的情況下,如何適應不同角色和關係的建議。文章關鍵字:父母、教練、雙重關係、運動生涯。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幼齡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有些是為人父母想教的,有些是孩子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喜歡做什麼事。至於,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我們家才三歲多一點的小弟,經常陪著去接唸小學的哥哥下課,有很多機會在校園溜達。那麼多學校裏哥哥姐姐玩的東西,他就是看上了籃球。很不巧,那剛好是最不適合三歲小孩玩的球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是一個能更好適應變化,克服困難的心態,當一名田徑運動員,在跳高比賽中一再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記錄,固定思維的運動員會認為「我已經達到了我的極限」,成長型思維就是認為「每次練習都是突破自己的機會」,不怕失敗,相信困難能夠帶領我們成長,才能在挫折中持續學習進步。
Thumbnail
第4屆「騰達盃」少年籃球全國邀請賽首日,雙方球員發生肢體衝突,家長衝入球場,影響比賽進行。運動事件熱門,從運動心理角度探討家長參與學生運動活動的角色與意義,強調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任務,培養能力,為其成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