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摩卡僧侶的咖啡煉金之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書名:摩卡僧侶的咖啡煉金之旅

副標:從葉門到舊金山,從煙硝之地到舌尖的醇厚之味,世界頂級咖啡「摩卡港」的崛起傳奇

作者:戴夫.艾格斯 Dave Eggers

譯者: 洪慧芳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0.09.03

完讀日期:2024.02.09


本書撰寫「摩卡港」咖啡品牌創辦人穆赫塔‧肯夏利的故事,他是位美國籍葉門裔青年(品牌成立時24歲),從對咖啡毫無概念到成為第一位阿拉伯咖啡品質鑑定師,他為了改善葉門咖啡農遭盤商壓低收購價格,以及普遍不重視咖啡製成的情況,走遍葉門種植咖啡的農村,又在首都沙那聘用當地的工人挑選、烘焙後,以精品咖啡品牌「摩卡港」販售至世界各地。


在閱讀這本書前,我連葉門在哪裡都沒有概念(在阿拉伯半島的南側,西方鄰接非洲),從google搜尋會看到很多跟ISIS及胡塞(青年運動)叛軍有關的國際新聞,作者藉由主角穆赫塔的故事帶讀者探索不一樣的美國生活以及葉門這個我不太熟悉的國家。


這本書用很具故事張力的方式寫穆赫塔的傳記,一開始閱讀時會很疑惑這本書不是要寫葉門的咖啡品牌嗎?為什麼作者要連主角就學過程的頑劣經驗、賣汽車,以及當高級大樓門衛的經驗都交代?但確實藉由穆赫塔作為阿拉伯裔美國移民二代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到美國舊金山光鮮亮麗下,生存在城市角落陰影中的移民社群。而在他返回家鄉葉門發覺當地的咖啡歷史,並設法支持在地咖啡產業的過程中,也帶讀者走進複雜的阿拉伯世界,發覺葉門的咖啡歷史與傳統部落的文化。


其中一段描寫主角到許多咖啡生產的農村探勘,多數咖啡園都位於茫茫的沙漠之中(其實不太確定是沙漠,只是從書中描述行車狀況,以及對阿拉伯半島淺薄的認識推測),從首都沙那出發動輒三小時以上的車程,但卻每到一個村落就會受到村民以歌聲歡迎,並當場抽籤決定由哪戶人家很「榮幸地」招待遠客。初閱讀這段時,以為是穆赫塔具有美國公民得身份,又是以咖啡傷得身份到達,才得到熱烈的歡迎,但後來經主角說明阿拉伯的習俗,才發現這是普遍的待客禮儀。這種特殊的文化經驗,使得書中的葉門世界很有厚度。


而在葉門的傳統部落扶植咖啡產業的困難,除了天候與地理條件不佳——種植咖啡樹需大量水源,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儲水灌溉的設備、良好的日曬場地,以及適合的儲存空間,咖啡農對產業與專業的不熟悉——應摘採的成熟度及保存概念不足,還會有政治動亂造成運送困難的問題。穆赫塔在探索咖啡的過程遇過許多生死關頭,尤其在咖啡運送過程經歷了內戰,美國為了避免「恐怖份子」趁機抵達美國而遲遲沒有官方撤僑的計畫,再加上港口封閉、叛軍駐紮在每一個村口,驚險的場面一波接一波常讓作為讀者的我為他捏一把冷汗。但這些堪比小說的故事情節卻是真實的經歷,閱讀這本書除了能感受到葉門生存的不容易,也能感受主角熱切改變葉門咖啡印象的強烈理想。



avatar-img
75會員
4內容數
建議可以追蹤作者,我比較常發文在金大建築系刊(https://vocus.cc/salon/nqusuda)。只是發的內容需要一直糾結,所以開了自己的沙龍(筆記)放一些比較短的紀錄。多是從限時動態(比較即時)的短紀錄整理來的內容,比較零散,沒有特定主題,應該會放一些閱讀或活動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杏蟹小魚的筆記 的其他內容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以老師與學生的成長故事刻畫不同世代的煩惱與壓力。閱讀過程中能漸漸體會,有些抉擇後的失望與放棄是不是因為年輕,只是單純的人生常態。這是本讀起來很快,卻能在閱讀後的未來細細回味每一個過去的書。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關於坐下這件事》談得確實是「坐下」這件事情。書中前半部提到不同文化對於坐下的表現,演化出歷史上不同的座椅型態,然後是地理大發現後文化交流對椅子的影響,再到工業革命之後技術進步與多元材料的運用,以及社會生活習慣與生產方式的轉變,都是椅子與坐下的文化意義與形象改變的原因之一。
當我們討論「博物館建築該長什麼樣子」時,其計畫範圍中典藏、研究、展示以及教育等活動其實是可以藉由與地方互動而將部分機能轉嫁至既有的公共空間,或將地方既有的活動嫁接進博物館的機能中。
這本書介紹雙北地區22個各具特色的兒童公園,打破以往對「公園遊樂設施」只有藍黃紅三色,廉價塑膠配橡膠軟墊,以及只比我高一點的印象。同時請兒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來說明,各種遊戲行為對兒童的重要性,且具一定危險性的遊戲方式其實有益於兒童身心發展。
《鬼魅豪宅》以臺灣房地產現況為題材,並演繹興建更多「可負擔」住宅解決居住問題,反而變相製造更多問題的過程的小說。故事開始在臺灣未來的時間,作者推敲了過度炒房的臺灣未來30年從已開發國家倒退至第三世界的社會狀況,並以倒敘的方式探究一座整體開發的造鎮案如何從良好的居住政策變成廢墟鬼城的過往。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以老師與學生的成長故事刻畫不同世代的煩惱與壓力。閱讀過程中能漸漸體會,有些抉擇後的失望與放棄是不是因為年輕,只是單純的人生常態。這是本讀起來很快,卻能在閱讀後的未來細細回味每一個過去的書。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關於坐下這件事》談得確實是「坐下」這件事情。書中前半部提到不同文化對於坐下的表現,演化出歷史上不同的座椅型態,然後是地理大發現後文化交流對椅子的影響,再到工業革命之後技術進步與多元材料的運用,以及社會生活習慣與生產方式的轉變,都是椅子與坐下的文化意義與形象改變的原因之一。
當我們討論「博物館建築該長什麼樣子」時,其計畫範圍中典藏、研究、展示以及教育等活動其實是可以藉由與地方互動而將部分機能轉嫁至既有的公共空間,或將地方既有的活動嫁接進博物館的機能中。
這本書介紹雙北地區22個各具特色的兒童公園,打破以往對「公園遊樂設施」只有藍黃紅三色,廉價塑膠配橡膠軟墊,以及只比我高一點的印象。同時請兒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來說明,各種遊戲行為對兒童的重要性,且具一定危險性的遊戲方式其實有益於兒童身心發展。
《鬼魅豪宅》以臺灣房地產現況為題材,並演繹興建更多「可負擔」住宅解決居住問題,反而變相製造更多問題的過程的小說。故事開始在臺灣未來的時間,作者推敲了過度炒房的臺灣未來30年從已開發國家倒退至第三世界的社會狀況,並以倒敘的方式探究一座整體開發的造鎮案如何從良好的居住政策變成廢墟鬼城的過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同頻的人才有辦法相處的愜意自在。從獨立書店郭怡美書店開始,再到琢磨咖啡及導演的豆花店,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感受大稻埕的魅力。近在咫尺的城市探索,下次還待繼續進行。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同頻的人才有辦法相處的愜意自在。從獨立書店郭怡美書店開始,再到琢磨咖啡及導演的豆花店,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感受大稻埕的魅力。近在咫尺的城市探索,下次還待繼續進行。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本文分享《非常咖啡店》一書中的體悟,像咖啡一樣細品生活中的溫暖、幸福與魅力,帶給讀者正向的心靈啟發和生活態度。
Thumbnail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源於摩洛哥,憑藉極繁複的設計美學,成功複製到全世界的咖啡廳「Bacha」。Bacha 是一家成功複製到全球的咖啡廳,源自摩洛哥,混合了摩洛哥與來自歐洲的殖民地風格,充滿歷史感和宮廷奢華,將喝咖啡設計成一種儀式感十足的體驗。所有包裝設計承襲了宮廷華麗風,像是讓人想珍藏的藝術品。
Thumbnail
2016年是精品咖啡愛好者的重要轉折點,這篇文章以個人經驗為主軸,描述了精品咖啡對生活的改變。從品嚐臺灣同事送的精品咖啡掛耳包,再到星巴克Reserve™的獨特體驗,作者逐漸瞭解咖啡的多樣性和故事。文章中介紹了從哥倫比亞聖奧古斯汀到巴拿馬卡門莊園的資訊,並解析精品咖啡市場在香港臺灣的發展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都會區,走累了,會想找個地方坐坐,咖啡廳是首選;肚子有點餓了,也會去咖啡廳;做功課、看書、打發時間、等人、借廁所、分享Wi-Fi、想找個地方轉換心情,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廳,成了最佳的選擇。除了讓咖啡香氣醒腦之外,看著來到咖啡廳的客人,在國外旅行時,咖啡廳也是體會日常百態的最佳場所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本文分享《非常咖啡店》一書中的體悟,像咖啡一樣細品生活中的溫暖、幸福與魅力,帶給讀者正向的心靈啟發和生活態度。
Thumbnail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源於摩洛哥,憑藉極繁複的設計美學,成功複製到全世界的咖啡廳「Bacha」。Bacha 是一家成功複製到全球的咖啡廳,源自摩洛哥,混合了摩洛哥與來自歐洲的殖民地風格,充滿歷史感和宮廷奢華,將喝咖啡設計成一種儀式感十足的體驗。所有包裝設計承襲了宮廷華麗風,像是讓人想珍藏的藝術品。
Thumbnail
2016年是精品咖啡愛好者的重要轉折點,這篇文章以個人經驗為主軸,描述了精品咖啡對生活的改變。從品嚐臺灣同事送的精品咖啡掛耳包,再到星巴克Reserve™的獨特體驗,作者逐漸瞭解咖啡的多樣性和故事。文章中介紹了從哥倫比亞聖奧古斯汀到巴拿馬卡門莊園的資訊,並解析精品咖啡市場在香港臺灣的發展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都會區,走累了,會想找個地方坐坐,咖啡廳是首選;肚子有點餓了,也會去咖啡廳;做功課、看書、打發時間、等人、借廁所、分享Wi-Fi、想找個地方轉換心情,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廳,成了最佳的選擇。除了讓咖啡香氣醒腦之外,看著來到咖啡廳的客人,在國外旅行時,咖啡廳也是體會日常百態的最佳場所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