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聲音》孩子吵架時,千萬別這麼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千萬別說:「你是哥哥(姊姊),你要讓弟弟(妹妹)」、「你年紀比較大,不要跟小的計較」

孩子吵架,應該是擁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都必然會經歷的過程。

但是該如何處理也是一門學問,畢竟這問題就算長大了都還是會遇到,如果不好好處理,累積到長大,想調解就很難了。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彼此不合,對吧?

孩子爭吵時,許多父母都會說:「你是哥哥(姊姊),你要讓弟弟(妹妹)」、「你年紀比較大,不要跟小的計較」,年紀對調也是一樣,變成小讓大而已,都是以年紀當說詞。

這句話,本質上我認為「有點問題。」

首先,小朋友的認知必須已經可以區分「年紀大小到底代表什麼」,如果他還不理解,你這樣告訴他,他的感受可能會是:「喔,我好像不應該跟小的爭。」

這不代表他理解了,他只是從父母的語氣和表情上得到一種感覺,他可能不適合繼續爭執下去,所以他可能很乖地聽話了;但他心裡的不滿就會累積起來,等到開始會表達情緒的年紀時就會爆發說出:「為什麼我都要讓他?」

這時候那句話自然又會出現了:「你是哥哥(姊姊),你要讓弟弟(妹妹)」、「你年紀比較大,不要跟小的計較」,然後不滿就繼續累積,小孩越來越不合,不斷循環。

最後,衝突就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法調解。

他們心裡想的不外乎就是:「憑什麼我要讓他?」

是啊,憑什麼?就因為年紀?


「孔融讓梨已經不適合用了」​

這個,也是長輩很喜歡拿出來運用的題材。

父母對小孩說要「讓梨」,但告訴過他為什麼要讓梨嗎?父母真的有懂這個故事嗎?

這故事有以下幾個重點:

  1. 當時的孔融是「4歲」。
  2. 小孩共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
  3. 「自願」把大顆梨子讓給了哥哥,自己吃小的,但他還有個弟弟啊(少數文章說把「最甜的」給了弟弟)。

按照故事脈絡來看,父母從小就教導孔融許多儒家思想,讓他在四歲的時候就可以這麼「克制自己的慾望」顯的有禮、謙讓,我覺得很可怕。

四歲啊!!「我四歲的時候,應該還抱著小被子在偷吸大拇指吧。」

當然這是時代背景的不同。

這故事讓後世產生許多問題,而且也與故事的本意相違背。

讓我們回到「你是哥哥(姊姊),你要讓弟弟(妹妹)」、「你年紀比較大,不要跟小的計較」這句話。

這時候對孩子說的話必須再加上一句:「你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

孔融本身是「自願」讓出梨子的,但現代父母們卻「要求」小孩要像孔融一樣禮讓,這是不是很奇怪?

小孩到底裡不理解什麼是孔融讓梨都是個問號了,還要讓他把喜歡的東西拱手相讓?

」這個字是很複雜的,大人都不太能接受這個字使用在自己身上了。

今天小朋友會吵架,不就代表他有在意的點?怎麼會因為他的年紀,就要讓別人?這不公平吧?

今天我們設身處地思考一下,我們今天跟新進同事發生爭吵,主管出面調解,他對你說:「唉呀,你比較資深,不要跟新進同事計較,這次讓他一下吧」、「哎唷~妳年紀都比她大,幹嘛跟小朋友計較,這次先讓他啦,不要吵了」。

試問,你會不會爆炸?

你可能會看在主管面子不繼續吵,但是你會不會更討厭這個新進同事?私底下會不會連主管一起罵?

同理,你覺得小朋友會服氣嗎?他會不會因此更討厭弟弟、妹妹?連帶討厭你?

本意是好的,但方法錯了,就什麼都錯了。


「父母處理爭吵不是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是要看見問題、解決問題。」

現代生活忙碌,父母回到家都很累了,小孩又在吵架,鐵定非常頭痛、心累。

為了換取家中的平靜以及自己的休息時光,可能就會採取簡單處理的方法,抱持著「只要不吵了就好了」的心態,以為這樣就沒事了。

可是,連猴子都會因為不公平反抗,更何況是小孩?

如果因為自己的便宜行事,造成孩子之間的不滿與對立,我想,這是每一位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對吧?

會出現爭吵,就一定有一個問題在那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單純的讓他們不再爭執。

孩子很聰明,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學習,模仿著你的一言一行,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不只長相,連習慣、心態、口氣、處事態度都跟你很像。

所以,身教很重要。


「處理爭執的方式參考」

首先,必須先處理情緒,最好的方法是先將兩邊各自帶開,一對一的去了解問題及內心感受,千萬不要兩個擺在一起同時處理,切記。

這方式的用意是:避免雙方繼續交火,讓情緒有平緩的機會;此外,在小孩闡述過程及內心感受的過程中不會被另一位孩子打斷,父母可以清楚地瞭解事發經過以及孩子的情緒與內心。

其次,在雙方情緒平緩之後,可以再讓孩子面對面,同時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給他們選擇,並適當地聽取孩子的意見加入其中。

這方式的用意是:讓孩子有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有被聽見並採用,讓他們從中感受到被理解和認同,對於建議的採納意願就會大大提高,同時也是趁此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有效、溫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接著,就是機會教育了,就看看父母們希望傳達什麼樣的理念給他們,切記不要用指責的方式傳達。

機會教育是個很好的方式,讓孩子對於傳達的理念能有更清晰、直觀的了解,畢竟剛剛才經歷過,印象更深、影響更大;所以在傳達理念之前要好好思考,自己傳達的理念是否恰當,免得變成負面效果。

最後,自然是對他們願意接受和平的處理方式給予適度的肯定了。

「希望,這世界的孩子都能充滿笑容。」


「值得思考的題外話」

如果孔融其實不喜歡吃梨子呢?還會有讓梨這個故事嗎?萬一他其實是給了弟弟更小顆的梨子怎麼辦?還有,他怎麼會知道哪顆是最甜的?

孔融寫過一段話:「父子無親,情欲發耳,子母無情,物出瓶離。」

白話文的意思大概是:父親對子女沒有什麼感情,孩子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欲望而已;母親對孩子沒有愛,就像把瓶子裡的水倒出來一樣,毫不重要。

不論這句話是對誰說,都看得出他對父母的觀感為何。

而這,是長大後的孔融說過的話,各位父母可以參考看看,孔融讓梨要不要拿出來用。


《心靈的聲音》爸、媽,你們能聽我說嗎?

《心靈的聲音》你有孩子嗎?他們是你的第二人生嗎?




avatar-img
69會員
48內容數
「希望能成為一隻螢火蟲,替深陷黑暗中的你燃起一縷螢光。」 雖然不足以照亮前方,但總能為你帶來一絲希望,使你感到溫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馬行空 的其他內容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你知道最近新聞的「補習班魔鬼行程表嗎?」同時身兼父母,孩子身份的你,有什麼感觸和想法嗎?請務必分享讓我知道。
「我們都相信愛,直到受傷之後。」 我們心裡可能都有一句:「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這樣的一句話。 然而,你認為真的能重來嗎?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你是否曾感到生活中有某些奇妙的巧合或不可思議的經歷?那可能不只是巧合,而是潛意識神秘力量的體現。 或許,當你發現潛意識的存在時,生活將不再是一場偶然,而是你主宰的舞台。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你知道最近新聞的「補習班魔鬼行程表嗎?」同時身兼父母,孩子身份的你,有什麼感觸和想法嗎?請務必分享讓我知道。
「我們都相信愛,直到受傷之後。」 我們心裡可能都有一句:「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這樣的一句話。 然而,你認為真的能重來嗎?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你是否曾感到生活中有某些奇妙的巧合或不可思議的經歷?那可能不只是巧合,而是潛意識神秘力量的體現。 或許,當你發現潛意識的存在時,生活將不再是一場偶然,而是你主宰的舞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在『別對孩子說的44句話』這本書中,會解釋為什麼「不要說」某些話,更會提出「這樣說會更好」的建議。本文整理了七句最常聽到的父母NG對話,以及建議如何改善溝通方式,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建立自尊與安全感。
Thumbnail
「我看你這兩天很不乖,一點都不聽話,你到底怎麼搞的?」二哥罵著孩子。家美在旁默默不語,心想:「難得跟小孩相處,幹嘛口氣那麼兇,孩子們一起玩,免不了打打鬧鬧。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被孩子們的爭吵聲喚醒,心中不禁感嘆:為何他們不能和平相處? 我們通常視爭吵為負面事件,卻忽略了其中的成長機會,從每次衝突中,孩子學習溝通、理解與共處,父母的角色是關鍵。 本文探討如何引導兄弟姐妹走出爭執的陰霾,達成理解與和諧,閱讀全文,快來看看如何讓家庭變得更溫馨吧! 從爭吵到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在『別對孩子說的44句話』這本書中,會解釋為什麼「不要說」某些話,更會提出「這樣說會更好」的建議。本文整理了七句最常聽到的父母NG對話,以及建議如何改善溝通方式,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建立自尊與安全感。
Thumbnail
「我看你這兩天很不乖,一點都不聽話,你到底怎麼搞的?」二哥罵著孩子。家美在旁默默不語,心想:「難得跟小孩相處,幹嘛口氣那麼兇,孩子們一起玩,免不了打打鬧鬧。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被孩子們的爭吵聲喚醒,心中不禁感嘆:為何他們不能和平相處? 我們通常視爭吵為負面事件,卻忽略了其中的成長機會,從每次衝突中,孩子學習溝通、理解與共處,父母的角色是關鍵。 本文探討如何引導兄弟姐妹走出爭執的陰霾,達成理解與和諧,閱讀全文,快來看看如何讓家庭變得更溫馨吧! 從爭吵到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