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時有滿滿的「知識焦慮」,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怎麼敢去分享書中內容等等

󠀠

對於我這樣的狀況有什麼建議嗎?

󠀠

""

󠀠

有,我以前跟你形容的完全一樣。

󠀠

甚至更誇張,我會很害怕忘記所有知識,所以我的讀書筆記幾乎就是把整本書抄一遍了。

󠀠󠀠󠀠

一本書要讀半年,然後整本書筆記做完,發現我根本不知道重點是什麼,超級無敵沒有效率。

󠀠󠀠󠀠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翻成白話文:「生命有限,知識無限,試圖用有限追求無限,自爆。」

󠀠󠀠

因為「知識焦慮」,不肯承認自己生命有限,「自爆」,大概就是我當時的狀態。

󠀠󠀠󠀠

連莊子都說「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那怎麼辦?難不成就不要讀書了嗎?

󠀠󠀠󠀠

我目前的體悟,讀書有三個要點:

󠀠󠀠󠀠

▋1. 不要拼命。

󠀠󠀠

「拼命」是很糟糕的心理狀態,大腦在「fight or flight 」的腎上腺素與壓力賀爾蒙下,很難真的吸收知識。

󠀠󠀠󠀠

拼命讀書,你其實只是在內耗自己,用疲累給自己一點「好像盡力了」的假象。

󠀠󠀠󠀠󠀠

我的 18 歲到 28 歲,學識上沒有什麼長進,我認為主因就是太過拼命。

󠀠󠀠

有效的讀書方法,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邊追劇邊讀書(我真心佩服),我大學同學一定要在床上躺著看書,我習慣邊讀邊寫卡片筆記,偶爾配瓜子。

󠀠

姿勢百百種,但我很確定「拼命」不是其中一種。

󠀠󠀠

▋2. 帶著情感,以緣分閱讀。

󠀠

莊子叫我們「不要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學問。」,問題是,他只說了「不要這樣做」,但沒有告訴我們「那要怎麼做」。

󠀠

近期讀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他則告訴我們,讀書是一種緣分。

󠀠󠀠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本書是「必讀」,不管多少人推薦都一樣。

󠀠󠀠

唯一適合你的書,是你有「情感共鳴」的書。也就是那些「讀起來是在享受」的書

󠀠󠀠

如果是小說,那最好是讓你停不下來的故事。

󠀠

如果是自我成長書,那最好是困擾你很久很久的問題。

󠀠󠀠

如果是非虛構類,那最好是你超想搞懂的現象,解你的「知識癢」。

󠀠

有情感,代表你有興趣,也有足夠的知識背景,這時候才會真的讀進去。

󠀠

孔子說:「五十而學易」大概是這種意思。有些書你時候未到,強求著要塞進大腦,都是徒然。

󠀠

同理,規模往下縮小到一本書內:有些章節你很愛,有些就是沒有共鳴,那也沒關係。

󠀠

讀書就是跟作家交朋友。你不需要喜歡作家的全部。

󠀠󠀠

大量翻書,快速瀏覽不同書,隨著緣分你會找到心愛的作家,跨越時空心靈共振。

󠀠󠀠

你會跟這位作家越來越接近,說話的口吻一樣、寫作風格一樣。過幾年後,你會找到下一位作家,然後下一位...這樣重複幾次之後,你就「自成一格」。

󠀠󠀠

有些人認為這種心靈共振是屬於小說家的事。我不同意。

󠀠󠀠

Paul Graham、Kevin Kelly、Steven Kotler、萬維鋼、劉潤、林語堂,這些都是我很愛的「非虛構類」作家。

󠀠󠀠

尤其萬維鋼,我的寫作風格很大一部分是在模仿他。

󠀠󠀠

▋3. 「超譯」是必然的。

󠀠

擔心「沒有看到作者想傳達的本意」是自然的,我充滿知識焦慮的十年,翻開書就在擔心這個。

󠀠󠀠

我現在的看法是:看見作者本意是不可能的,我們必然「超譯」。同一本書,一千個人看,就是一千個不同版本。

󠀠󠀠

我們做個小遊戲,你看這句話:

󠀠󠀠

「事者竟志有成」。

󠀠󠀠

順序錯了,但你知道這是:「有志者事竟成」。

󠀠󠀠

那這句呢:

󠀠󠀠

「產無者心恆無恆」。

󠀠󠀠

除非你中文系,不然你應該會跟我說:這三小?

󠀠󠀠

因為,一般人不會熟悉《孟子.梁惠王上》的「無恆產者無恆心」這句話。

󠀠󠀠

我們時常以為,自己在閱讀的是作者的本意

󠀠󠀠

其實我們真正在讀的,是「看見文字後,腦中產生的想法」。

󠀠󠀠

我們讀的不是手上的文字,是「文字勾起的大腦知識庫火花」。

󠀠󠀠

基於這點,閱讀過程中要穿越時空,跟作者「真正的本意」互通,其實很困難,幾乎不可能。

󠀠󠀠

聽起來很絕望?其實,這是好事。

󠀠󠀠

在溝通上,「超譯」是悲劇的開始;但在閱讀上,「超譯」是無比珍貴的。

󠀠󠀠

因為超譯,我們可以「承先啟後、舉一反三」,讓思想不會受困於文本。

󠀠󠀠󠀠

因為超譯,知識文明才得以前進。如果人類沒有超譯的能力,那我們大概還停留在石洞壁畫的年代,停留在第一位創作者「真正的本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山嚮導-avatar-img
2024/03/23
感謝你給的啟發,從使用價值為導向轉變成享受和體驗為導向
加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01
山嚮導 不會,很開心有幫助
Mr. Colin-avatar-img
2024/03/20
感謝您寫下這麼啟發人心的文字
加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01
Mr. Colin 不會,很開心可以幫上忙!
這心得很不錯
Long-avatar-img
2024/03/20
寫的好!
我到現在還無法克服「不讀完整本書不行」的知識焦慮中QQ
加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01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 加油!
avatar-img
加恩說
232會員
70內容數
我討論「AI 電馭寫作」與「卡片筆記法」。
加恩說的其他內容
2024/06/21
Cleo Abram,270 萬訂閱,曾在 Vox 頻道擔任五年的影像記者,目前獨立製作「Huge if true」科技與科學頻道。󠀠 她的產量不高,一個月才上傳一隻影片,但幾乎每一隻都在 YouTube 上爆紅。 󠀠光是頻道的第一支影片就有 72 萬次觀看。
Thumbnail
2024/06/21
Cleo Abram,270 萬訂閱,曾在 Vox 頻道擔任五年的影像記者,目前獨立製作「Huge if true」科技與科學頻道。󠀠 她的產量不高,一個月才上傳一隻影片,但幾乎每一隻都在 YouTube 上爆紅。 󠀠光是頻道的第一支影片就有 72 萬次觀看。
Thumbnail
2024/06/19
2001 年 1 月美國,一個不務正業的研究生,在網路上幹了一件歷史級惡搞。 󠀠 他發現 Nike 推出了客製化球鞋服務,可以在鞋子上印上任何自己想要的字,於是他下了訂單:他要求 Nike 在球鞋上面印「sweatshop」(血汗工廠)。 󠀠 Nike 拒絕了,原因是「使用不當語言」。研
Thumbnail
2024/06/19
2001 年 1 月美國,一個不務正業的研究生,在網路上幹了一件歷史級惡搞。 󠀠 他發現 Nike 推出了客製化球鞋服務,可以在鞋子上印上任何自己想要的字,於是他下了訂單:他要求 Nike 在球鞋上面印「sweatshop」(血汗工廠)。 󠀠 Nike 拒絕了,原因是「使用不當語言」。研
Thumbnail
2024/05/31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2024/05/31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是否有閱讀恐懼症,覺得看書無趣、浪費時間?是否常常覺看書抓不到重點?覺得書越讀越煩、閱讀越累?或是你很愛讀書,卻總覺得怎麼書都看不完? 如果你有這些症頭,或許是你讀書的方法錯了。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本《零秒速讀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看書。
Thumbnail
你是否有閱讀恐懼症,覺得看書無趣、浪費時間?是否常常覺看書抓不到重點?覺得書越讀越煩、閱讀越累?或是你很愛讀書,卻總覺得怎麼書都看不完? 如果你有這些症頭,或許是你讀書的方法錯了。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本《零秒速讀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看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閱讀對於身份認同和知識累積的影響,作者分享了閱讀對於改變自己想法、克服知識焦慮、拓展觀點的重要性。同時,部落格也作為知識內化和分享心得的方式,對讀者提供更有方向的閱讀建議。作者以自己閱讀的心得作為開始,並歡迎對於閱讀、學習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和分享。
Thumbnail
閱讀對於身份認同和知識累積的影響,作者分享了閱讀對於改變自己想法、克服知識焦慮、拓展觀點的重要性。同時,部落格也作為知識內化和分享心得的方式,對讀者提供更有方向的閱讀建議。作者以自己閱讀的心得作為開始,並歡迎對於閱讀、學習有興趣的人一起討論和分享。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Thumbnail
你是否擔心自己讀得不夠? 擔心自己準備的書寫的不夠完整? 常常上網刷心得文,看有沒有還沒買的書? 這些都是資訊焦慮的典型症狀。 人擁有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如果時間都花在資訊的收集上,不但使我們更加焦慮,還會讓自己的認知負擔加重,進而降低專注力。 「專注力」是考生最
Thumbnail
你是否擔心自己讀得不夠? 擔心自己準備的書寫的不夠完整? 常常上網刷心得文,看有沒有還沒買的書? 這些都是資訊焦慮的典型症狀。 人擁有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如果時間都花在資訊的收集上,不但使我們更加焦慮,還會讓自己的認知負擔加重,進而降低專注力。 「專注力」是考生最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Thumbnail
當我們閱讀時,會埋首於文字中,穿梭於知識之間,但在這條知識之路上是否有著一些謎團和誤解呢?讓我們一起啟動這趟奇妙的知識探險之旅,解開迷思,拓展視野,並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見解和獨特體驗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